分享

考大学不是唯一出路,教育要分清主次,或更利于孩子成才

 老张育儿 2020-12-09

当下不少父母陷入了一个教育误区,把所有的教育重心都放在孩子的学习上,希望他们能有好的成绩,将来考个好的大学,然后才能拥有一个好的前程。在这些父母看来,只有在好的大学深造,将来才会事业有成,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上,能够更胜一筹。

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成绩不能作为评判孩子好坏的标准,因为比成绩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身上吃苦耐劳和勇敢无畏的精神。相较于会学习来说,其实会生活和会创造才是重点。成绩的好坏,只能说明孩子在学习方面有能力,并不能代表其他方面。

如今社会竞争的压力越来越大,想要在社会上更好的生存下去,并不是只有成绩就够了。可是当下的父母都在“逼迫”孩子学习,而且是加班加点的那种。

父母“逼迫”孩子考上好大学的方法

1、胎教和早教

为了赢在起点,从怀孕开始,妈妈就已经把胎教提上了日程,甚至还会去上胎教班,总觉得早点培养,孩子生出来后就会更加聪明。只想说,这些妈妈是花钱买心安,胎教是有一定的作用,但并没有商家说的那么离谱。

从几个开始,父母就会陪着孩子去上早教,试问一下,对于几个月的宝宝,他明白自己是在学习吗?其实很多育儿专家都曾说过,幼年时期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陪伴。只有做一个好父母,从脾气秉性到行为习惯都做到无可挑剔,才能给孩子做个好榜样。

2、特长班和辅导班

为了让孩子有更多的技能傍身,有些家长甚至给年幼的孩子报了四五个特长班,每个周末都在不同的特长班中穿梭。到了小学之后,为了提高成绩,辅导班也成了必备,时间方面真的是无缝衔接。

在家长看来,只有多学习本领,才有可能比其他的孩子聪明,考试的时候会更胜一筹。可是他们忘记了周末是孩子用来休息的,而不是在这些课外班中来回穿梭。

3、请家教

要是家庭条件较好的话,很多父母还会给孩子请家教,只是为了提高孩子的成绩。为了能让好的初中,很多父母不惜花费重金,从一年级就开始请家教。对于父母这样的做法真心有些不理解,一年级的小孩完全没有必要去请家教,因为他们此刻的重心在于培养学习习惯。

家长光记着让孩子去学习,却忽略了他们内心的真实感受。原则上来说,孩子的成长除了身体健康之外,还需要心理健康才行。长期生活在父母安排下的孩子,他们的身心发育和性格都会受到影响。

这几样东西更为重要,上大学前要记得给予孩子

好的大学算是一张入场券,但这并不能决定孩子以后的人生。若是一心只埋头学习,那么他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动手能力就会欠缺。所谓的有得有失,应该就是如此吧。其实很多东西比上大学对孩子来说更重要,希望父母可以毫不吝啬把这些东西传授给孩子。

1、好脾气

无论怎样,都要让孩子有一个好脾气,因为它会直接影响孩子将来的人缘,而且好脾气的人情商一般都很高。重点是,情商高的人,将来成功的几率更大一些。而且好的脾气秉性,说明家庭教育很好,父母家人的修养都不会太差。

与人相处,不乱发脾气是对自己和对方的尊重,同时也是一种修养和内涵的表现。若是孩子从小就是好脾气,那他日后肯定会得到更多人的帮助和喜欢。

2、好习惯

好的行为习惯,绝对是孩子一生的财富,不管是学习还是生活方面的习惯,家长都要有意去培养。从小就给孩子制定一些习惯,让他在长期的坚持中学会。要舍得用孩子,小时候让他帮助父母收拾屋子,慢慢的就会成为习惯,以后也肯定是一个比较勤劳的人。

习惯养成的过程可能比较缓慢,但是一旦养成之后,那么孩子就会变得很有规律。这些好习惯,都会为孩子的成长添砖加瓦,为日后的成功起到奠基性作用。

3、多读书

要给孩子多准备一些书籍,哪怕他们一次读不完也没关系,因为从小浸泡在书香里的孩子,他们长大后也不会跑偏。多看书,不仅可以让孩子的知识储备量增加,通知还能让他懂得更多为人处世的道理。

在书中,孩子可以看到很多外面的世界,眼界自然也被拓展了。重点是,孩子的精神世界丰富了很多,哪怕没有考上好的大学,也会凭借自己的满腹学识,在某个行业内发光发亮。

总结

孩子的童年真的很短暂,不要把这些幸福的时光浪费在课外班上。丰富见识的方法有很多,希望父母不要再逼迫孩子去学习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