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给孙子陪读的日子

 察右中旗人故事 2020-12-10

本文作者:一丁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步入耄耋之年。三年的陪读生活,又浮现在我的眼前。

那是2013年的秋天,我的小孙子在中旗西小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呼和浩特市实验中学(又称呼市三中)。该校是自治区的重点学校(初中),具有优良的师资队伍和一流的教学设施,但是,学校不收寄读生。孩子的父母工作十分繁忙,无暇照应。为了能够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帮助孩子获取更加优质的受教育机会,实现父母望子成龙的愿望,我们和亲家(孩子的姥姥姥爷)主动承担了陪读的任务。于是我们在学校附近高价租赁了不到50㎡的一套旧楼房,开始了三年的陪读生活。

开学时,孩子才13岁,由于换了新环境,学校、老师、同学都不熟悉,再加上父母不在身边,整日眉头紧锁,沉默寡言。有时我们主动问他,学校老师对你怎样?同学们和你相处的如何?换来的只是两个字——还行。

我每天早晨五点起床,给孩子准备早餐。饭后,去公园散步,顺便在附近超市买些蔬菜水果回来。老伴在家安顿午饭,精心制作,荤素搭配,稠稀调剂,尽量让孩子吃的可口、舒适。

真是“十年寒窗”。孩子瘦小的身躯背着沉重的书包,每日早起晚睡(五点前起,十二点后睡),天天如此,我真担心他支撑不住。孩子读书的辛苦我看在眼里,急在心头,所以总是事前做好准备,一放学就吃饭,好让孩子能多休息一会儿。 可是,这孩子有个毛病,吃饭总是磨磨蹭蹭,不是玩手机,就是上卫生间,几次催促也不过来。一次,因为玩手机不吃饭,再三叫,只答应,不出来,最后还得重新加热才能吃,我便生气了。我说:“你是吃不吃饭?能不能吃完饭再做别的?”他却说:“你们能不能迟一点做饭?一进门就吃饭,真没劲。”我更火了,暴跳如雷,一拍桌子说:“你这孩子为什么这么不懂事?马上给你爸妈打电话,我们不陪了!”一下子陷入了僵局,老伴看到此情此景,马上过来劝解。她对我说:“咱们不能回去,咱们是有责任的,你不能跟孩子一般见识。”后又对孩子说:“爷爷老了,脾气不好,你多担待点。其实他都是为你好,我们走了,谁陪你吃住,你爸妈工作那么忙,你忍心给他们添乱吗?”孩子哭了,说:“我也没说什么,爷爷就发脾气了......”看到孩子委屈的样子,我们也哭了。唉,太不容易啦!陪读真是个苦差事,劳心伤神。有时饭菜不合口味,孩子吃两口就放下筷子,问他是不是不好吃,他说不是,是不饿,但之后他自己又出去买零食吃。我们嘴上不好说什么,但心里总觉得不是滋味。

陪读期间,孩子的父母十分牵挂。每天深夜,母子都要长时间通话,问长问短,开导、安抚、鼓励。他们爱岗敬业,恪尽职守,为了做到工作、照顾孩子两不误,每逢周五下班后,不论严寒酷暑,顾不上吃饭,便带着吃的用的驱车赶往呼市。遇到辉腾梁的冰天雪地,再加上市区长时间的堵车,有时深夜才能到达。进门之后,就立即辅导孩子学习,检查作业,督促预习功课。抽空领着孩子外出活动,购买食物。周日还要洗衣,做饭,为孩子烹调爱吃的饭菜。周一早晨,又急急忙忙返回中旗,按时上班。看着他俩起早贪黑,风尘仆仆,来去匆匆,我对“可怜天下父母心”有了更深切的体会。

后来,孩子一天天长大,也懂事了。我们之间无话不说,学校有什么安排都告知我们,学校布置的家庭作业也让我们检查。至此,我们才如释重负。在两家长辈的共同陪护和孩子父母无微不至的关照下,孩子勤奋学习,茁壮成长,顺利地完成了初中三年的学习,2016年9月考入北京师范大学集宁分校读高中。

三年的陪读生活,使我深刻地体会到,长辈要放下爱说教的大人样子,别再拿“旧思想”教育孩子。正如计算机科学家吴军说的:“教育中最可怕的事情,就是用上一辈的思想教育当下的人。要注意最大限度地保持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自律合作等能力,这是关乎一辈子的事。”我希望为人父母者能以此共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