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连载】逐日:二爷爷光辉的一生(十五)

 察右中旗人故事 2020-12-10

第四章 转战绥东

第十五节 马莲渠落难遇好人

               阿介布助力八路军

﹌﹌﹌﹌﹌﹌﹌﹌﹌﹌﹌﹌﹌﹌﹌﹌﹌﹌﹌﹌﹌﹌﹌﹌﹌﹌﹌

1942年5月下旬的一天,二爷爷所在的绥东游击队在集宁附近的马莲渠(黄厚司令员的第一任夫人就是这个村里的,姓贺)活动,有一天夜间遭到敌人的突然袭击,大部分游击队员当即骑马冲出去了,二爷爷由于个子小体力弱,慌乱中没能上马突围出去,后来村里有一对好心的夫妻收留了他。

搂柴的农妇

老俩口告诉他,敌人如果来盘问,就说你是我们的儿子,这样也许能混过敌人的追查。二爷爷在他们家住了一段时间,期间每天帮着这对老夫妻干一些农活,并认了他们二老为干爹娘。几个月后绥东游击队打了回来,二爷爷平安地回归了部队。回过头来想,二爷爷能有后来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对老夫妻当时的得力保护,如果没有他们当时的倾力相帮,那一次可能就被敌人活捉甚至杀害了。婚后二爷爷几次和二奶奶说起马莲渠这对老夫妻的救命之事。

集宁百姓

1964年二爷爷转业到呼市工作后,有了自由支配的时间了,曾和黄厚司令员的第一个妻子等人多方打听过他干爹干娘的情况,想报答一下救命之恩并尽尽当儿子的孝心,但反馈回来的消息都说老夫妻俩已不在人世了。由于事隔多年,二爷爷已经去世,二奶奶的年龄也大了,已不能准确地记起老夫妇俩的名字了。只说,二爷爷还专程到马莲渠找过老夫妻俩,可由于中间隔了二十多年,当年的战乱破坏和建国后生产建设的需要,使得马莲渠的变化比较大,所以没有找到任何有价值的线索。这个事成了二爷爷心中一辈子的憾事,子欲孝而亲不待,救命之恩无以为报,愧疚之心一直伴随到他老人家生命的终结。

为房东挑水

 八路军,好作风,背上背个洗脸盆,

 穿的草鞋没后跟,打起仗来敢拼命;

 吃的野菜吞的糠,草绳麻袋当衣裳;

 头枕砖,脚蹬墙,铺的土炕盖的房。

    游击队来八路军,是咱人民的子弟兵,

    救国救民打日寇,尽给人民哪办事情。

 撑腰有了游击队,说出话来嘎崩脆;

    穷人参加了八路军,后辈儿孙不受穷。

这是老区百姓赞颂八路军游击队的顺口溜。八路军是穷人的部队,是专为老百姓打天下的部队,和老百姓心连心,而也正是根据地老百姓用生命保护了共产党的部队,部队才能打胜仗,共产党才能夺天下,我们后人才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

老乡感谢八路军

正红旗七苏木贡忽洞牧民阿介布积极资助八路军绥东工作团,他从16岁起就领群牧马,传承了祖上相马、选马、训马、医马的特殊技能,是当地方圆数百里的马文化名人。他勤劳朴实、精明强干、善于经营,与妻子早年从牧主家领养了五百多只羊,经过十多年的辛勤努力,发展成了西部察哈尔地区牛马成群、小畜逾万只的富裕户。然后他又挑了营子内勤劳能干的贫苦牧民放苏鲁克(蒙语音译,意为“牲畜”),建立起了互惠双赢、牧工牧主两利的亲密合作关系。他的33对磕头子女中,大部分是他放苏鲁克牧民家庭的儿女。他乐施好善,接济贫苦牧民,牧民所放的苏鲁克羊群绝大多数都没有向他归还,他也从未向贫苦牧民追讨过。他和妻子前后接济过晚年无人赡养之人或流浪者多达几十名,住在他家等待他们夫妇养老送终的就有6人。他常年跟随苏木章盖、孔督、转达值勤巡边、剿匪捕盗,协助解决牧民间放牧和牧场方面的纠纷,仗义执言、敢做敢为,勇于维护牧民的利益。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他因带头抗议垦荒开地,被国民党驻堂地的35军和恶霸地主、大乡长高玺视为眼中钉投入牢狱,身心受到严重摧残,后经蒙族抗日英雄莫杰营救出狱。1941年,阿介布结识了绥东工作团负责人之一的侯作贵,两人发展成为挚友。他尊称侯作贵为“侯先生”,侯作贵昵称他为“阿老财”。

蒙民之家

二爷爷他们的绥东游击队员经常活动于韩勿拉、当郎忽洞一带开展抗日活动,为便于掩护经常把战马放在阿介布的马群里。他不仅帮八路军放牧喂马,而且还把他们打了梁(马背被磨破了皮)、挂了彩(负伤)、有疾病的马匹进行医治调养。绥东游击队工作团的大兰柱、二兰柱、庞四、庞五和叶占彪化装成他家的牛羊倌住在他设在后格少营子的羊场房里,日伪军的一个中队住在距后格少营子不远的镶红旗的堂地。时间一长,敌人嗅出了异样的味道。一天,日伪军派一个班的兵前来抓捕他们,阿介布和老伴儿其日玛沉着冷静地应对日伪军的盘问,其日玛面对日伪军荷枪实弹的威逼,一口咬定这五个人是她家雇用的牛、羊倌,他们夫妻二人泰然自若,应对如流,丝毫不露半点破绽,巧妙地掩护了我军的地下工作者。

牧民夫妻

第二年,抗日工作队员大连珠到阿介布的家乡七苏木贡忽洞开展工作,时间不长便遇上日伪骑5师的巡查队也到贡忽洞活动,巡查队一看大连珠不像当地人,不由分说就要带走。阿介布一口咬定说是他们家新雇的马倌,是知根识底的熟人,最终将敌人骗走。天长日久,敌人终于摸清阿介布家就是绥东工作团候区长的联络点,一个民族败类向日军驻第7师顾问处告了密,敌人把他投入了监狱,逼他供出八路军游击队员的名单和活动路线。受尽折磨的阿介布最终也没承认同八路军有任何关系,后经我党地下工作者从中斡旋说情才免于满门抄斩。出狱后,他照旧同八路军游击队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无愿无悔自己的选择,一如既往地暗中支持援助八路军,直到抗战胜利,阿介布和他的老伴儿从未间断过同八路军的联系。

给子弟兵敬上一碗水

有一次,五脑包村的大户人家王殿恩把一匹黑骏马支援了八路军游击队,而伪骑5师早给这匹马打上了备用军马的印记,曾派人向王殿恩要过,王殿恩没舍得给他们。八路军游击队同骑5师在一次交战中,这匹马被伪军缴获,敌人一眼认出这匹马是王殿恩的,便赶来同王殿恩算账,要给他定通敌的死罪。王殿恩被抓后,路经阿介布的家时,阿介布深知此事非同小可,敌人一气之下极有可能会杀害王殿恩的。阿介布极力周旋与担保,他们两家用大烟土和银元赎回了王殿恩,使他逃出了虎口。

从1941年到1945年的四年时间里,阿介布总共赠送给八路军14匹马、二十多支短枪和许多子弹,多次在日伪军的疯狂追捕中掩护八路军战士安全脱险。但他因两次的牢狱生活,不幸患上了严重的肺气肿,于1945年初夏不治身亡,享年56岁。在他病情恶化的日子里,侯作贵、田恩民、崔占彪等几位绥东工作团的负责人,多次抽空来看望了他。侯作贵深情地紧握他的双手安慰:“阿老财,你是个少有的善人、奇人,你要好好吃药,放宽心思养病,你肯定能顶得住,咱们以后相处的日子还长着呢!”

阿介布在1945年去世前,给妻子其日玛留下遗嘱:坚决跟着共产党走,老百姓才有出路。

﹌﹌﹌﹌﹌﹌﹌﹌﹌﹌﹌﹌﹌﹌﹌﹌﹌﹌﹌﹌﹌﹌﹌﹌﹌﹌﹌﹌﹌﹌﹌﹌﹌﹌﹌﹌﹌﹌﹌﹌﹌﹌﹌﹌﹌﹌﹌﹌﹌﹌﹌﹌

且待下节分解:

日寇大扫荡卡锁封

八路游击战藏走打


文中图片由作者提供

该文作者1966年出生于察右中旗元山子乡,1984年参军,转业前为陆军某装甲旅副政委,现在大同税务局工作。

【本期幕后】

策划:小娟

编辑:王丹

校对:楚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