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信马由缰话当年·我的生活琐记(三)

 察右中旗人故事 2020-12-10

本文作者:张孝


随陈主任调研

上世纪70年代后期,为了推动农业学大寨运动更加扎实有效地进行,内蒙党委决定,直属厅局建立联系点,帮助一些重点旗县开展工作,我们察右中旗成为内蒙计委的联系帮助对象。在一个炎热的夏天,陈主任来中旗调研,旗委李贵书记自始至终陪同,我也有幸成为随行人员。这位陈主任叫陈文祥,是刚从国家计委调来不久,任内蒙计委副主任的。

1967年,大寨种植的玉米获得了丰收。图为大寨村前党支部书记陈永贵与社员们查看农业成果。

第一站去了大南沟林场,当时的场长是白效仁。夏天的大南沟风景如画,满坡满沟的桦树林郁郁葱葱,有人说,偶尔还能看到狍子出没。说来也怪,这种树只在背阴沟坡生长,相对较暖的阳坡却一棵也没有。后来才知道,国家把这类林木统称为天然次森林,拨专款逐年改造。那时的大南沟除林木管护先进外,还有两项突出成绩。一项是用间伐林木加工军用与民用产品,如手榴弹把、案板、擀面杖和小笸箩等精美的编制品。其余间伐原木提供给集体或社员盖房做椽用。另一项成绩是种植松树成功,开了后山地区栽种松树的先河,被列为自治区一大科研成果。现在到黄花沟旅游,见到辉腾梁上大片大片的松树林,不少就是那个时期推广栽种起来的。

第二站到了学大寨先进典型广昌隆公社的黄羊沟。大队书记杨乃成,40来岁,个头不高,赤红圆脸,墩实憨厚。黄羊沟滩地占耕地面积百分之八十以上,经过连续几年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全部变成了水洗地。亩产四五百斤,有的地块达到六七百斤。夏天的水地小麦平展展,绿油油,齐刷刷,像用泥押打了一般,十分诱人。杨乃成操着浓重的浑源口音乐呵呵地说:“那杠俺们黄羊沟,年年都是大丰收!”陈主任问:“学大寨这样有声有色,那阶级斗争是如何抓得呢?”老杨晃着脑袋得意地说:“俺们这里没那阶级斗争,阶级斗争一露头,咱倒打下去了。”这话当时听起来似乎无知可笑,现在回想起来,值得细细品味。


文中图片由作者提供

该文作者1948年出生,察右中旗人。集宁一中1967届高中毕业生,返乡知青,现定居呼和浩特市。

【本期幕后】

策划:楚楚

编辑:楚楚

校对:敏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