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故乡的晚霞

 察右中旗人故事 2020-12-10

本文作者:高喜林

这几天, 看到成云发了很多关于家乡七苏木村的照片,照片里有熟悉的面孔,居住过的房屋,小时候闲暇时常去的山坡沟壑,以及整个村子的面貌。尤其是一张晚霞印红了村庄的照片,让人看了久久不能平静。

曾经的村子,约有一千多人。虽说不是很大,但村中通过的一条公路是察右中旗通往呼市最近的公路,平时客车、运输车辆不断,人们的出行显得非常便利,又驻守过一小队军人,军队撤了又建立起化肥厂,并且这里有七苏木人民公社(后来改成七苏木乡政府所在地),还有相关的信用社、供销社、医院等文化中心,所以村子成为当时附近比较繁华的地方,人们的办事也非常方便,这也是我们在改革开放前最早能欣赏到电影、电视的原因。每年到了农闲时,公社还要举办物资交流大会,这时七苏木村更是成为耀眼的地方,远近也是小有名气。虽说土地贫瘠,但是经过父辈们不断努力劳动,辛勤耕种,也能够丰衣足食。虽说住在偏僻的农村,但是得益于村里建有七苏木小学和七苏木中学,在那个年代,村里的孩子们已经都能够上学,还出了不少的人才,七苏木也成为当时附近人们羡慕的地方。

那时村里人们和睦友善,左邻右舍有了大事小事常常相互帮忙,尤其是谁家修建房屋或举办红白事宴,全村人都会积极帮忙,显得分外亲切。乡亲们一年四季辛勤耕作,努力地奋斗着,热恋着这片热土。而我们只知道嬉闹,到处捣乱,却不知道他们的辛苦,而今父辈们大部分人离我们而去,我们也只能踩着他们走过的路,走在了人生的旅途中。

在改革的浪潮冲击下,村中大多数人为了更好的发展,都外出谋生,剩下的是一处处空屋和年迈的老人 ,村中一下失去了原来那种人声鼎沸、热闹非凡的情景,路上也没有了川流不息的车辆,整座村庄显得格外的荒凉。而今又看到照片中拍下的一草一木,一房一屋,一山一壑,还有那一张张熟悉的面孔,还是那样的亲切,让人一下又像回到家乡的感觉。看着村外的山川沟壑还是原来的样子,村里的房室却变得更加整洁、宽敞,看着村旁的草木未变,村中熟悉的面孔却越来越少,曾经的年轻人,现在也变成了白发花甲,曾经的孩子们,现在也已是为人父母了。岁月如刀,在每个人的脸上都无情地刻下了深深的烙印,我们只剩下感叹与无奈。

过去没离开过家乡,一天住在村里,并没有发现自己生活的地方有什么特别之处。有一天离开家乡后,再看她时,发现原来自己的家乡也是蓝天白云,山川起伏,绿草如毡,绿树成荫,真是山川秀美,景色宜人,人杰地灵,这样的宜居之地怎能不令人留恋呢。

而更让人珍惜的是,她的美不只是停留在表面的美,真正的美还体现在她传承给一代又一代年轻人的一种朴实无华,热情好客,吃苦耐劳,勤奋善良,永不言败的美德。以前我们似乎并没察觉到这一切,而今,生活的压力,在外的辛苦奔波,让我们感觉到这种美德的力量,它给了我们一代又一代人对美好生活向往和追求的信心与勇气。这不正是一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的真实写照吗?

我们大部分人一直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似乎已经习以为常了,而突然有一天远离父母,才觉得在外面遇到任何一种关爱,都无法与父母的爱相比,这似乎和我们走到哪儿或居住在哪里总感觉不如家乡那样亲切、温暖一样。可是今天父母对我们无私的爱,很多人却再也无法享受到了,而家乡现在房屋空闲的很多,居住的大多是老弱之人,原来的学校、乡政府等机关单位早已是人去楼空,原来的一切也只能变成了一种美好的记忆。

今天又有幸看到这张晚霞染红整个家乡村庄的照片,心中不免有一种“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伤感。

可是,耳旁还是不由自主地又回荡起了《我热恋的故乡》那首歌:“我的故乡并不美,低矮的草房枯涩的井水……”


文中图片由作者提供

该文作者从小生长于内蒙古乌兰察布市,现居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

【本期幕后】

策划:小超

编辑:王丹

校对:小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