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鼎三丨寻访洛浦秋风

 新用户6981V1ce 2020-12-10

翻开有关资料,对洛浦秋风是这样诠释的:相传伏羲氏的女儿宓妃非常美丽,有一天在渡洛河时不慎落水,死后成为洛水之神。曹植曾写《洛神赋》一文盛赞洛神的美貌。看到这里,觉得洛神之美与洛浦秋风好像有些风马牛不相及,那么洛浦秋风到底会在哪里?再查阅史书上记载的魏王堤、波月堤、窈娘堤和斗亭等名胜古迹,我终于明白了:洛浦秋风,是古今结合、人景合一的理想美景,洛神之美,洛神之魂,已经融入河洛大地,融入碧树婆娑的洛浦公园,化作千古吟唱、景色宜人的洛浦秋风了,如果你到洛浦去静静地倾听,难道会感应不到洛神从萧瑟秋风之中走来的温柔脚步声吗?

为了吟咏洛浦秋声,感受一下洛神之美,我利用假日与朋友来到洛浦公园。秋日暖阳,天空看上去特别蓝,悠闲的白云也特别高。甬路两边翠柳成行,柳丝依依,成千上万的鸟儿在树林中唱着无忧无虑的欢歌,让人顿时心旷神怡起来;观赏林里边,绿树,郁郁葱葱,并不受秋风的影响而改变颜色;红叶,姹紫嫣红,不管是坚强地挂在枝头,还是已经落在地上,颜色始终不改,为了展示自己的生命价值,秋风把落叶堆积成厚厚的地毯,凝聚那“化作春泥更护花”的力量;秋果,玲珑剔透,诉说着从春到夏,从夏到秋的漫漫长路;草坪如毡,美女如花,忙得照相机“咔嚓咔嚓”照个不停;鱼儿在水中游,垂钓的人在岸边像雕塑一样纹丝不动,两只眼睛死盯着洛河水面,不知道钓的是鱼还是心情;秋风,以秋色让自己具体化,在这里绘成一幅奇妙无比的图画,这不就是我们要寻访的洛浦秋风吗?

我们站在洛浦公园眺望着洛阳的高楼大厦,想象着隋唐时期的东都洛阳——洛河水势浩大,桃李夹岸,杨柳成荫,芳草鲜美,长桥卧波,帆樯林立,四季风景如画,尤其是到了“金风消夏,半月横秋”的夏秋时节,洛浦更是充满诗情画意,故有“洛阳自古多才子,无人不咏洛阳秋”之说。而现在的洛河,东西横贯洛阳全城,把老城和新区一分为二,两岸筑砌的堤防非常坚固,堤上遍植花草树木,洛浦公园风景如画,清风徐来,妙趣毕至,树叶沙沙,花香四溢,河水奔流不息,堤上游人如织。洛浦从古到今,从来没有这么繁华过,她穿越时空,孕育的不仅仅秋天的殷实,酝酿的不仅仅醉人的秋风,而是中华民族和河洛文化。

洛浦秋风之美,美在与丰收融为一体。我们站在洛浦公园眺望着洛阳的山山水水,春给这里以美丽,夏给这里以成长,秋给这里以丰硕。邙山的果子熟了,伊洛两岸的稻子熟了,龙门山上的枫叶红了,秋天真的来到了。硕果清香伴萧瑟秋风袭来,沁人心脾;吟诵盛世的歌声随秋风飘来,心随秋动,豪情满怀。

洛浦秋风之美,在于她孕育了洛阳儿女,在于她预知了松柏遇霜的高洁,在于她鉴别了秋菊傲霜的胆略,在于她见证了腊梅凌寒的风骨,在于她迎接了翠竹在红雨菲菲中拔节,柳絮在麦青花黄的田野里飞杨……洛浦之美,在于她虽然没有春燕衔泥,却有莺啼碧树;没有榆枝抛钱,却有落英缤纷,没有农夫扶犁春耕的辛苦,却有蜜蜂匆匆忙忙的身影;秋叶之韵,不亚于桃李芬芳,秋花之美,不逊于牡丹争艳。

洛浦秋风之美,在于她蕴含着洛阳不断发展的辉煌历程,在于她见证着洛阳日新月异的变化,在于她纪录着洛阳人搏击风浪的胆略和力量,在于她见证着洛阳人用智慧和诚信树起的不朽丰碑…… 我终于找到洛浦秋风了,秋风是诗,秋风是画,秋风是花,秋风是果,秋风是洛神美妙的舞姿,秋风更是勤劳善良的洛阳人的赞歌。

作 者 简 介

王鼎三,字“嵩铸”,1958年生,河南省洛阳市伊川县人,现为洛阳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出版有官场小说《谁主沉浮》六卷、历史演义小说《洛阳 洛阳》,小说连续获得洛阳市第四届、第五届 “五个一”工程奖。另有散文杂文集出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