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纪晓辉丨漫话马刨泉(之一)

 新用户6981V1ce 2020-12-10

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水是关系到人类及自然界几乎所有生物生存的最为重要的资源,正是因为有水的存在,才使我们这个世界变得生机盎然,焕发出勃勃生机。而如果没有了水,我们这个世界将变成可怕的荒漠,人们将丧失生存的基础。地球上水资源总量并不少,但能够被人们直接饮用的淡水在整个水体中却只占1%,加之水资源分布极不均衡,而中国北方相对来讲,又是水资源贫乏地区,因此,中国北方经常会尝到缺水的苦果,水对中国北方来讲如此之重要,所以能够得到拥有宝贵的水源,在中国北方是古往今来最值得庆贺的大事、喜事、愉快的事。

泉是地下水天然露出地表的地点,或者说就是地下含水层露出地表的地点。按学者定义泉水的形成:是大气降水渗漏到地下顺岩层倾斜方向流,遇侵入岩体阻挡承压水露地表,就形成了泉水。泉水与自然界中江河水相比较而言,则是自然界中最干净最富含生命所需要营养和微量元素的一种水资源。泉水为人类提供了理想水源的同时,也成为了构成美丽景色的重要元素,成为了旅游景观的组成部分之一。诸如敦煌的月牙泉、大理的蝴蝶泉,都是美泉与景色交相辉映相得益彰的风景典范,而趵突、龙跑等名泉更是烘托起了一座大城都市的繁荣兴旺。北京燕京八景之一“玉泉垂虹”,则是让皇家王霸之气与一眼泉水融为了一体,人为的壁垒杜绝了普通民众雨露均沾的奢望。

地理学上往往是根据泉眼水流状况将其进行分类的。一般分为间歇泉、常流泉、上升泉、下降泉,而对于不流动的泉,则统称之为“渗水”。根据出水温度不同,又可分为温泉、冷泉、普通泉。但神奇的大自然,有时并不按规律出牌,在上述泉水分类之外,也孕育出了一批特异类奇泉怪水,让人无比惊讶叹为观止!如大喊大涌小叫小涌的安徽寿县的“喊泉”;水柱喷涌达到70米高西藏昂仁各加架的间歇泉;泉水味道一天甘如蜜一天又酸如醋的江西于都紫阳观的甘酸泉;春夏与秋冬交替出水无水的四川新宁多善山雌雄泉;流出乳汁般泉水的广西上思凤凰山的乳泉;能够每年谷雨流出万斤活鱼的河北易县鱼洞山的鱼泉;能够为人治医治皮肤、胃肠及神经系统多种疾病的黑龙江德都药泉山的药泉;打破水火不相容规律的台湾台南关子岭的水火泉。当然奇泉的世界也并非都是歌舞升平,这当中也出现个别的“恐怖分子”,那就是云南腾冲的“扯雀泉”。说起这个泉,莫说是鸡鸭家禽等走近此泉会一命呜呼,就是飞鸟从泉上飞过也会被它“扯”下来倒毙身亡。原来此泉会释放出大量有毒气体,真是个名符其实的泉之异类——“毒泉”!

人们喜爱名目繁多形态各异的泉,不仅仅在于泉水在生产生活中非常重要、不可或缺,更为重要原因则是,泉已然成为了愉悦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元素。而文人墨客更是将泉作为了获得灵感舒发胸臆的对象,“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正是人们爱泉喜水心理的真实写照。所以在大众百姓中,人们对能够在干旱缺水时,找到泉水或掘出泉眼的人,总会油然而生敬意,甚至于给予其英雄般的膜拜与尊崇。但有意思的是现实生活里,寻找出泉水的英雄壮举并非人类精英所独享,许多珍贵的泉眼并非是靠人类才智能力发现的,反而是人类的朋友——“马”所立下的奇功一件。或者干脆就是马用蹄子给刨出来的,人们给这类传奇的泉眼起了个形象的名字——马刨泉。由于中国幅原辽阔,各地方言语音差异较大等原因,因此马刨泉又有了“马跑泉”或“马泡泉”等我种称谓。 

《马刨泉》

之一

大破天门穆桂英,战马掘泉立大功

首都北京最著名的马刨泉有两个,一个位于北京房山区牛口峪,另一个位于北京昌平区流村镇。中国民俗对于喜欢的事物,都会给它进行神话与传说的包装打扮,北京这两眼“马刨泉”也不例外。给予它们的传说故事,基本上都与在民间广为流传,为百姓所津津乐道的杨家将故事有关,据说一眼泉是镇守三关的六郎杨延昭的战马掘出来的,而另一眼泉则是大破天门的巾帼英雄穆桂英的战马给发现的。

北京房山牛口峪位于北京西南方向,大约距离市中心40多公里,房山城关街道辖区内,泉眼就位于顾策村附近,轰动世界北京人头盖骨发现地周口店,就位于此泉西面不远的地方。这里属于山地与平原的结合部,林木葱郁风光秀美,是个迷人的清幽之地,而这眼马刨泉,就座落在这里的一座丘陵下。

房山牛口峪的马刨泉在国内知名度颇高,这是因为他在民间是个颇具争议的存在,而争议的核心就是天浴。在西方流行的天浴现象,也浸染了这座古老的泉眼,对于这种冲击中国传统观念与审美标准的现象,有支持者,亦有指责者,其是非功过令人唏嘘!争议本身就是广告,焦点本身就是宣传。也正是因为如此,地处偏僻牛口峪马刨泉不胫而走,成为了北京西南远近驰名,甚至于在国内也属于知名度也颇高的泉眼!

沿着一条夹着高大杨树的小路北行,约一公里就来到了一低矮丘陵地带,此地植物繁茂,远离城镇喧嚣,跨过流水潺潺的一条小河,迎面就能见到一个水塔建筑,建筑上竖写着一条醒目标语:“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很显然这是一个特殊时代的遗物,在水塔下就是马刨泉的泉眼处。这眼泉以出水量大、水质优良而著称。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当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为了农田灌溉的需要,在泉眼旁修了一个近圆形的水塘,形成了一座水深约30米水面约300多平方米的小水库,而泉眼就在水塘西侧边沿处。而如今这座水塘早已失去了农业灌溉的作用,确不知从何时起成为了天浴者的天堂,许多天浴者一年四季都要在这里与大自然亲密接触,体验那种只有他们自己才能享受的惬意与舒畅。许多天浴者并非是居住在附近的居民,而是开车从百十里外,甚至是北京周边外省市特意赶来此“到此一游”的。现在出于安全等原因,属地管理部门对此泉周边加强了诸如:张贴标语、广播宣传、出动义务工作者对当事人进行劝说以及免费提供泳裤等物品诸方式,加强一系列管理工作,使“天浴”者行为有所约束,影响开始降低。

同全国其他地方的马刨泉一样,深受人们喜爱的牛口峪这眼马刨泉的发现,也被赋予了美丽传说背景。一种说法是此地原来并没有这眼泉,康熙年间名满华北的河间府起义军领袖,以盗御马而著称的窦尔敦与此眼泉的发现有关。据说当年窦尔敦成功夜盗梁九公的御马后,来在此处歇息时,人马口渴难耐,御马奋蹄给刨出来了这眼甘泉。但是显然,牛口峪马刨泉由来的这一窦氏版说法,有相当多群众不太感冒!相当多的人都不愿意接受这个含金量不高的马刨泉故事。人们普遍更愿意相信另一个关于此泉眼来历的传说,那就是此泉与大破天门阵的巾帼英雄,名扬天下的穆桂英有关,牛口峪马刨泉是穆桂英的桃花马刨出来的。

那是在北宋初年,今天房山一带正是宋辽交兵的主要战场。两国之间为争夺燕云十六州,进行了长期战争。双方你来我往,战线犬牙交错,烽火儿狼烟此起彼伏,交战前线的某些地区得失易主十分频繁。那年夏天,北方辽国在大石河畔,摆下了一座天门阵,成为了当时一座最重要的战场。天门阵所在地大石河就在今天北京燕山石化公司这个世界著名的化工基地的核心区,准确的说就是沙峪、东岭这一带,而天门阵的核心(阵眼)则位于今天的燕山凤凰亭。说起这座凤凰亭,还真是一处有故事的所在。雍政年间有一只彩凤凰降临此地,为纪念这一祥瑞,雍政皇帝亲自下旨,在此地建亭以示纪念,亭中有清朝立碑详细记载此事。据史学家多方考证,这座凤凰亭是整个大清朝庭近三百年历史上修建的唯一座凤凰降临纪念物。可又有谁人知道?这个凤凰降临的小山包竟然是千年前,一场事关宋辽两国生死存亡惊天动地战争的天门大阵指挥中心!

谈到天门阵,则有必要了解一下什么叫古代阵法?所谓古作作战的阵法,实际上就是冷兵器时代一种作战时的战斗队形。有道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我们知道任何参战人员都有强项与不足,任何兵器都有优势与弱点。如何在战斗充分发挥出系统体系的优势,战场上做到互相配合、扬长避短,协调动作、贯彻指挥官的意志,从而使参战人员和兵器威力发挥到效能最大化,最终取得战斗胜利,这就是阵法的作用。中国古代军事家在战争中学习战争,不断总结经验发挥聪明才智,创造出了许多实用的阵法。常听评书的人都知道一个阵法“贯口儿”:一字长蛇、二龙出水、天地三才、四门兜底、五虎群羊、六丁六甲、七星北斗、八门金锁、九字连环、十面埋伏。不错,这些都是著名的古代阵法名称,但实际上中国作为一个悠久的国家,数千年实际战总结出的阵法,灿若星辰,又何止上述几种。比如:圆阵、方阵、疏阵、数阵、水阵、火阵、钩形阵、雁行阵、八卦阵、玄襄阵、鸳鸯阵、螃蟹阵、百鸟阵、伏地阵、拒后阵、拐子马阵、策殿后阵、天地分马阵、平戎万全阵、秦代军阵、明火器阵、韩信五军阵、郑国偃月阵、吴国步兵大阵、春秋战国车徒混合战阵等等。

战阵不仅名目繁多、内中变化更是奥妙无穷,指挥官居于便于观察总揽全局的阵眼位置上,利用旗鼓号烟灯来指挥调动部队,摧动战阵完成作战意图。而此次大辽给大宋预设的这座天门阵,则较之以往战阵更是厉害凶险,辽国大将韩昌联合了黑靼国、黑水国、长沙国、森罗国、西夏国组成了六国联军,调动兵力五十万,延请当时一个世外高人颜洞宾帮助设计,整个大阵由青龙阵、白虎阵、太阴阵、太阳阵、迷魂阵、罗汉阵、玉皇通明阵、铁门金锁阵等七十二座子阵构成,阵中套阵、循环往复、变化无穷、波诡奇异,阵中不仅刀枪遍布、剑弩如林,而且设下诸多机关陷井,更是利用妖术在里面设下许多毒烟幻雾,令闯入阵中者,大脑错乱失去理智,昼则凄风冷雨,夜则河汉皆迷。端得是凶险无比。

韩昌给当时大宋朝庭下了战书,限大宋百天破阵,若是逾期限无法破阵,大宋就是向大辽递上降表,北面称臣,每年向大辽进贡。大宋真宗皇帝赵恒自然不肯接受这屈辱的条件,当时不由龙颜震怒,立即传旨给主持北方防务的招讨使威震三关的大帅杨延昭,令其限期破阵。杨延昭为了破阵想了许多办法,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为了解天门阵的阵法奥秘、兵力部署、机关消息等情报,掌握第一手资料,杨元帅这日顶着炎炎烈日,亲自带少量亲兵去前沿侦察敌情,谁知这一去就泥牛入海,音讯皆无。三军不可一日无帅,主帅失踪生死不明,三军军心不稳,时宋军先锋官乃是杨延昭之子杨宗保,主帅杨延昭乃是宋军之魂,是破天门的统帅,如此生死不明,杨宗保于国于家怎能不心急如焚呢?当即便要带兵去寻找,其妻穆桂英急忙将杨宗保拦下,说道:“主帅不在,先锋若再离营,若是敌人发动攻势,势必全军大乱,招致惨败,此时此刻,你万万不可离营半步。你且在中军帐坐镇,我领兵去寻找,若不能救回父帅,我绝不回营。”言罢,跨上桃花马、手提绣绒刀领着一哨人马,出营向东北方辽营搜索而去。

谁料天有不测风云,穆桂英人马行不多远,就迎头遇到一阵狂风,只刮得飞沙走石、天昏地暗。穆桂英急忙聚拢人马,狂风中根本无法辨别方向,只能艰难跋涉。待到风停时,人马来到了一处陌生的小山包下,此时桂英人马十分狼狈,大家人困马乏口干舌燥,嗓子全都冒了青烟。大家多么希望能喝到一口水呀。怎奈此地遍地乱石滚滚、寸草不生,根本找不到一滴水。穆桂英爬到坡上观察,以罗盘定位,发现已然来到大辽天门阵南侧,由数十万兵马组成的杀气腾腾的天门阵就在自己北面,不足六七里远。自己人马不足百人,且又极度疲惫,又与强敌近在咫尺,一旦被敌人发现后果不堪设想。更让穆桂英耽心的是,杨元帅安危,自己虽然勇贯三军,但此番前来并非是冲锋陷阵,而是寻找大帅,如果无水为继,如何能够完成此次重任。这种情况下穆桂英人马躲在山坡后面隐蔽,更是断然不敢去公开找水的。怎么办?穆桂英愁锁双眉,叹息一声:“哪里才能找到水呢?”颇通灵性桃花马,见主人着急叹息,轻轻用马头拱了拱穆桂英的手臂,眼睛看着她,眼神中似乎要表达什么?穆桂英与战马朝夕相处心灵相通,似乎明白了桃花马的意思,问道:“你能找到水吗?”桃花马望着她使劲点了点头。

穆桂英大喜,急忙放松缰绳,带着兵卒跟着桃花马向坡下一路走来。只见桃花马将头低下,鼻翼紧贴地面,在石缝隙中短促呼吸着、四下嗅闻,突然,桃花马站住了,只见它抬起前蹄猛的插向乱石缝隙当中,用力刨了起来。三下五除二,一个一尺多深的坑就出现了,紧接着,大家见到坑中的泥土由干燥变得潮湿起来,桃花马再一蹄刨下,一丝清水从乱石中渗了出来,穆桂英一见欣喜若狂,手下兵丁一起动手,将坑挖深拓宽,一股甘冽的山泉水咕嘟嘟就喷涌出来了。

穆桂英桃花马刨出的这眼清泉,解了大家干渴,恢复了大家体力。在穆桂英的带领下,这只小部队带足了山泉水。隐蔽前进,终于在半日后,天门阵西侧,距此地十里之外的西虎岭发现了杨元帅的踪迹。原来杨延昭,带领几名亲随悄悄摸到天门阵附近,终于找到一处名叫西虎山的小山包,此地凸入天门阵的白虎阵里,视野开阔,是个侦察天门大阵的绝佳所在,谁知,杨延昭等人隐蔽身形,选择好地点观察点后,正然绘下敌方阵形时,主持大阵的颜洞宾,却是突然开始操练阵法,一支辽兵被调动到白虎阵西侧,成为此阵的掩护。有道是: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偏巧这只辽兵,无意中封堵住了杨延昭的退路,辽兵在毫知情的情况下,将宋军主帅困在了自己的白虎阵里。杨六郎虽然将天门阵的奥妙了解的清清楚楚,但一连数日,上天无路入地无门,找不到脱身之法。忍饥挨饿,只能靠吃白水寺的墙皮度日,眼见陷入绝境。幸亏被穆桂英发现踪迹,寻到岭下,穆桂英跨下桃花马上,掌中绣绒刀所向披靡,杀开一条血路将元帅成功救回宋营。后来在杨延昭根据自己侦察掌握的情报运筹帷幄统一部署,穆桂英一马当先率先杀入天门阵,大宋三军,人人奋勇、个个争先,将天门阵变成了数十万敌军的坟墓,狂妄的大辽一败涂地,宋军取得了这场事关国家兴亡大战的最后胜利。

桃花马刨出的这眼牛口峪山泉,在大破天门阵之战中发挥出了巨大作用,为胜利奠定了基础,因此人们亲切的称这眼泉为牛口峪马刨泉。

作 者 简 介

纪晓辉,微名“纪源”,北京人,1963年出生,北京交通管理部门工作。原“中国文物学会会馆专业委员会”会员、第三届理事会理事,“中国‘野人’考察研究会”会员,曾受聘担任北京大学等机构举办的“全国首届二十年会馆文化突出贡献人物评选”监察委员。现为《中国会馆》采编部主任、电视新闻评论员。三年来,在多种报刊传媒发表各类文章、诗词、评论、论文等约50万字。




声明:由于后台小程序赞赏功能有变化,文章的赞赏暂时发放给袁海英,但赞赏金还按投稿须知发给作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