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楹联作法》(十一)

 杏坛归客 2020-12-10

(接上期)

第十六章  楹联之用纸

       楹联由桃符沿变而来,故初由桃符变为楹联时,多书之於桃符板,及后改书於纸或刻以木板,或用漆加云母石,且有嵌以牙玉者。迄清吴山尊始别出新意,倡制玻璃联。一片光明,雅可赏玩,惟初则字画不能无反正之嫌,后又运其巧思,使之表里如一。今则书用更多,有书之而或刻於竹木玻璃铜板石上者,有书於纸及布上者。其书之也,或用墨,或用金漆油以及其他种种之粉末。至书用物,普通以纸为多。书用之纸色,视其用途,各各不同:普通联语,用黄或白等色,取其清雅;喜庆联语,用纸色,取其吉利;丧葬联语,用白或蓝等色,以表悲哀。此系习尚,各当遵守,若稍不慎,喜庆误用白或蓝等色,不惟不能表示贺忱,且恐受者发生误会,妨碍友谊。其他如丧葬等联亦然。

第十七章  楹联之书法

       楹联上之联语及上下款,书之各有定式,不可随意抒写。此定式虽简而易明,但在初学者,每易忽略,下列各项。

    联语书於联纸正中,自上而下,成一直线,大小一律,不可稍有出入。字与字之距离,尤须字字相同,上下二端,各留空地若干,切勿迫近纸边。而上端之空地,更当较之下端,空留稍多,以示区别。字形大小之标准,视联纸之长短大小而定。长而大者,字形当大;短而小者,字形当小。如长联不能一行书尽者,可分二行书之。此二行之位置,应分书於联纸正中,即左行稍偏於左,右行稍偏於右,左右二行并视之,适在联纸之正中,既不偏左,又不偏右。其次序:上联由右而左,下联则由左而右。惟二行之字数,上联之左行当较右行为少,少之标准,以下之所留空地,能容写上款为度。下联之右行当较左行为少,少之标准,亦以下之所留空地,能容写下款为度。盖长联所以如此其书法者,欲其形亦复相对也。联语书之多而熟练者,此项格式,随手书去,自能大小一律,上下正直,无脱字疏密之虞。若初学者,虽於此种种格式能知之稔,下笔时,仍难免心慌手乱,写成歪斜大小脱落疏密之形。故初学书写者,未下笔之前,当先检点其全联字数,书写若何大小之字形,可以容书於此纸,某数字位置於何处,预为配置,并暗示其行格,而后逐字依格书写。须分二行书写之长联,苟恐当书后行时,被手摩污前行字迹,或脱落字数,均可先书下行,后写前行,但须逐字先行配当其位置,方可从事,否则其弊更多。

       上下款之字形,其普通标准,当较联语书小三分之一,以示区别。书之宜在联语写成之后,若较联语先写,一恐侵及联语地位,二恐上下大小无依照之标准,形式难期美观。

       上款书於上联之右上半部,第一字至少当较联语低下二字,末字下宜留能容数字之空地,不可直书至底。至字形之大小前后,勿稍出入,行位亦宜正直。上款分名字、称谓、标联语三种,名字书於首上,称为次之,标联语又次之。设长联而须分二行书写者,此项上款改书於第二行下之空地,但字形仍当较联语书小三分之二,且当略偏右旁,下则能留空地,仍当空留之。其他各规则与一行者同。

       下款书於下联左边,第一字较联语低下数字,其标准以末字能直书至近底边为度,字之大小行直与上款相同。首书自称语,次书送者之姓名,又次书具名语,末则盖以单印或双印。苟为长联而须分二行书者,此项下款改书於右第二行下之空地,字形亦较联语书小三分之二,位置略偏右旁。其他各规则与一行者同。

       欲标示其撰书时之时期年岁者,当将其时日及年岁书於姓名之上或下,字形可与姓名字同大,或略小而偏右分二行书写。

       书写楹联,无论联语及上下款,均当用同一毫笔,同一墨色,同一时间书竣,切勿前后异笔、异墨、异时,致字形字色,前后不同。

       书写楹联之色,普通多用墨色,至喜庆等联,或用金色或以金纸剪黏纸上,然此尚金之字,虽能表示喜庆,较之墨色,殊多俗气。挽联亦有用蓝色者。

       当书写时,联首宜用物牢压,以免卷缩污损。书就后,如墨色未干,宜安置平处,首尾牢压,不可即时悬挂,致墨水横流,污损全联。又此项墨水当任其自干,万勿冀其速干,或用纸压吸,或日中置晒。盖以纸压吸墨水,非徒易遭字形污损,且易使字色吊滞。曝之日中,联纸易起绉纹而破裂。

       初学书写楹联,可以铅粉或黑铅等,先在联纸上画分字格,但书就后,须一一拭去,欲拭去较易,当其画格时,线形须细,着力须轻。

(未完待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