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中作文关注的是“人”,千万不要把作文写成“政治的论述题”

 当以读书通世事 2020-12-10

上海高中语文李老师总评:李老师在高中语文作文写作教学中发现,高中生作文写作,最普遍的问题是,很容易把作文写成“政治的论述题”,特别是“科技与人文”主题的作文。原因在哪里?就是同学们没有明确高中作文的“文学性、人文关怀”特征。李老师概括并经常给同学们强调的一句话是:“文学是人学,关注的是人的内心和精神世界”!正如关于“科技如人文”主题的作文,我们是在“科技”的背景下关注“人文”,“人”是重点!

三、根据材料,按照要求,完成作文。

移动互联网时代,生活越来越便捷。但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发现,这种便捷归根结底是基于对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熟练使用,如:扫码点餐、在线挂号、网购车票、网约车出行……这一切智能服务,让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却在无形中给老年人、残障人士等弱势群体设置了壁垒,他们被称为“数字鸿沟”中的“慢行者”。

这对于我们思考科技发展与人文关怀的关系有着启示作用。

请就此谈谈你的认识,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题目自拟。

赋科技以温情

2020年的一场疫情短暂阻断了人与人面对面的沟通互动,却极大地推动了互联网的发展。(从现实问题简洁、自然、熟练切入)然而,在城市孩子通过网课恢复正常学习时,贫困山区学子竟需全村共用一台电脑;在年轻人们密切关注着实时更新的疫情地图时,空巢老人们甚至还不知外出需戴口罩。(结合现实问题,引出要谈论的话题。)科技发展带来了生活的便捷,却也使人与人之间信息资源的获取出现了“数字鸿沟”, 失去了人文关怀的温情。无疑地,我们要赋科技以温情,让所有人在科技引领的新生活中携手并进。(正面提出自己的观点,呼应文章标题,“作文是一个大选择题,能闪光的地方必须闪光。”)

不管是通过网络约车、订餐,还是查询时事,互联网功能的日趋完善,本质上改变了人们获取社会资源与信息的方式,它通过在互联网上创设更清晰有条理的信息处理专项平台,提高了不同种资源分配系统的效率,并兼以“信息布告栏”的作用,使公众对事物有更全面的把握。(正面肯定“科技”的价值,“海派”作文的思辨特点,贯彻得很好,要想拿到二类上,必须要思辨。思辨不难,关键是要变成学生自觉的思维习惯,这是精英的思维方式,也是理性的思维方式。)

尽管系统内效率提升,但科技本身较高的使用门槛,却阻绝了一些弱势群体,使分配系统本身的服务范围缩小了。便利的智能服务,归根到底,仅仅是一部分“有资格”的人所能享受到的红利,而互联网科技,则承担了“筛选者”的角色。购买移动设备价格高昂,智能服务操作繁琐,互联网功能多而复杂,这些网络服务与智能手机与生俱来的特点,在无形中把大众在科技面前划分为三六九等。经济实力、学习能力、身体状况的不同,也造就了不同个体对互联网时代参差不齐的适应能力,因而有人得心应手,有人被弃置为“慢行者”。(立足现实,指出“科技”存在的问题,这里的问题,是“科技”对“人文”的不利影响,关心的是“人”的基本价值,普世价值,不是其他。)

诚然,不同个体面对“智能时代”的差异难以避免,但我们绝不应一味追求技术带来的效率而弃人文关怀于不顾,被冷冰冰的技术剥离了悲悯、关怀的人之本性。实际上,智能生活与人文关怀绝非“鱼与熊掌", 人与科技也绝不是敌对的,两者应相伴而生、水乳交融。科技没有温度,人的作用也因而呼之欲出-一把温情注入其中。(分析“科技”和“人文”的关系,把二者结合起来,二者不是非此即彼的。)

赋科技以温情,在态度上,我们应正视“数字鸿沟”的存在,通过深刻的悲悯与共情,尽力弱化群体间使用互联网技术的“资格差异”。回想曾经的新闻:老人因不会微信支付而被拒收现金,竟受到网络“键盘侠”们“活该”的刻薄评价,当人性在对技术的迷信之下被裹挟,当使用科技的高门槛成为先行准则,还谈何关怀,谈何温情?科技冰冷,数据孤立,但人心热诚,紧密相连。(结合现实问题,谈“怎么办”。)

赋科技以温情,落实到行为上,需多方配合,商家们应不过快的摒弃传统交易方式,互联网服务也应简化操作,增加人性化选项。只要人们以对弱势群体至真至诚的关怀为出发点,用“人性化”温暖生活而非被“智能化”支配生活,就一定能弥合“数字鸿沟”, 重拾人性温情。(继续结合现实问题,谈“怎么办”。)

科技对生活的改变绝不应一味求快,而应在“前沿者”与“慢行者”不同的步速中找到折中的平衡。在科技能改变一切的时代,以温情为名,选择不去改变一些能够改变的,不也是人的伟大,不也是一种大慈悲吗?

赋科技以温情,是人性与科技博弈中人的胜利,是悲悯,是关怀,也是你我。(总结,重申观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