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家的老叔》 文/烽火独狼

 幽兰公主庞英 2020-12-10
《老家的老叔》

文/烽火独狼   主编 /幽兰公主





从我记事起,老叔就和我们一家生活在一起。
老叔和我同一个属相,都属马,不过整整大我十二岁,老家的话叫大一轮。由于爷爷奶奶去世的早,撂下老叔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便成为了没娘的孩子。
那年好不容易初中刚刚毕业,老叔便动了去参军的念头。
长哥为父,长嫂为母。在我老叔他们兄弟姊妹五个排行当中,我的父亲虽然不是家里的老大,但是老叔始终和我们生活在一起,所以我的父亲和母亲最有话语权。

老叔参军的想法,自然得到了我父亲和母亲的赞同。托人求情拉关系,一番忙碌之后,村里以老叔父母去世早,没人照顾今后的生活为由,给老叔出了一份联保联荐的证明书,积极帮着老叔实现人生的伟大梦想。
老叔十八九岁的年纪,又是初中生,乡里最终同意老叔参加体检。
老叔通过了体检,等入伍通知书等了有一个月,等得花儿都谢了也没有等来。原来我爷爷曾经给一个老财主家当过几年账房先生,解放后划成分的时候,我家被定为中农,根不怎么正,苗也不怎么红,老叔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政审没有通过,最终没有当兵入伍,倒是那个武装部长得了哮喘的儿子当了兵,不过,撑到第二年春天就被部队送回来了,满打满算在部队里也就待了几个月,负责征兵的那个武装部长因此也受到了降级的处分。

老叔满脸懊悔。考虑到当时我家里劳动力少,生活条件也很差,本打算就此罢手,不再上学。要去投奔金川公司他的姐夫或者投奔新疆哈密他的三哥去讨一份生活,彻底离开这个伤心之地。
我一向脾气有些暴躁的的父亲得知消息后,占着曾经在乡政府工作过的一点优势,先是到乡政府大闹一顿,把那个降了级的武装部长吓得从窗户里逃了出去。父亲接着回到家里又把老叔臭训一顿,然后要求老叔继续好好读书,出人头地。我的母亲也极力赞同父亲的提议,表示全力以赴支持老叔继续上高中。
那时候村子里上高中的学生凤毛麟角,没有几个人。老叔上高中的学校,在一个叫四十里铺的地方,后来我也在那里上的高中。那所学校距离我家足足有五公里,为了节省住校的开支,老叔和村子里的另外三个人,也就是按照辈分两个我得叫叔,一个我得叫哥的三个同学,每天从家里到学校,从学校到家里,往返五公里上学读书,两点一线,风雨无阻,从不间断。
由于生活条件艰苦,老叔上学的时候,书包里有时候背着我母亲蒸的馒头,大多数情况下是白面的,极少时候是黑面的,那是青黄不接,实在无奈的情况下才偶尔出现的,有时候老叔的书包里还会多出一个煮熟的鸡蛋来。我的母亲始终认为,穷家富路,不能让这个小叔子在人面前活得太寒酸,太没有面子。

老叔每天放学回家,母亲总要倾其所有,做些好吃的让我父亲和老叔吃。当然这爷是我们最为期待的,因为我们也可以跟着父亲和老叔沾光。平时除了父亲和老叔吃的一样,母亲总让我们兄弟姊妹四个吃粗粮。那些包谷面、荞麦面、黑面、豆面还有土豆、甜菜、红萝卜、葫芦瓜等等,这些东西总能让我们吃到胃液泛酸,直想吐掉的节奏。现在总想找回点小时候的记忆,却不常见了。有时候从市场上好不容易找到了买回家,吃上一口,却不是原来的那种味道了。
母亲让我们吃粗粮总能找出我们无法反驳的理由来:老叔是读书人,需要补脑子。父亲是队长,需要带着乡亲们下地干农活。我们常常似懂非懂地点着头,继续吃着粗粮吐着酸水,继续盼着父亲赶快下班,老叔放学赶紧回家,我们好沾光改善一下生活。

老叔上学和放学每天都要经过一片戈壁滩,因为这是往返学校唯一的捷径,如果按照走正常的行走路线,起码要多绕二、三公里呢。那片戈壁滩上有五彩的鹅卵石、遍地的苦苦菜,还有蒲公英。雨过天晴的时候,我和小伙伴们经常吸着湿润的空气,迎着彩虹,去戈壁滩上挖沙葱、捡木耳一样的地达菜,还有用自制的铁筢子搂发菜。唯一不好玩的是戈壁滩上有数不清的坟茔,大大小小,一眼望不到边。我们不知道躺在里面的是何许人也,只知道大的坟茔里躺着两个人,小的坟茔里躺着一个人。母亲只要知道了我去戈壁滩玩耍的消息,待我回家的时候,一定会舀上一瓢水在门口洒上一圈,方才让我进屋,说是为了辟邪,以免带来不吉利的东西。
直到有一天,老叔告诉我,有时候天黑经过那个戈壁滩的时候,总有星星点点的鬼火出现,每当遇到这种情况,他便一边朝地上呸呸呸地不停吐着口水,一边迈开狗都撵不上的步子飞跑而过。后来,经过老师科普,我告诉老叔那不是鬼火,而是磷火。老叔则满不在乎地告诉我,不论是鬼火还是磷火,总之是死人身上冒出来的东西。

从此以后,我和小小伙伴们再也不去那片戈壁滩了。那些遍地的苦苦菜,还有蒲公英、沙葱,还有木耳一样的地达菜便在戈壁滩上疯长起来,放羊的老汉们天天甩着鞭子,赶着羊儿去那个戈壁滩上放羊。
望着羊儿们在戈壁滩上悠闲地吃草,老汉们便眯着眼睛,扯开喉咙唱起了凉州小调《王哥放羊》:
正月大唻二月小,
我和王哥闹元宵。
你闹元宵我不爱,
一心要走西口外。
西口外唻地方大,
挣不下银钱难回家。
把你的银钱看成啥?
刘家的女娃十七八。
今年去,明年来,
明年不来把人急坏。
想干了,想瘦了,
想得脸上没肉了。
王哥在那院子里站,
四合头院子蛇抱蛋。
……
记忆力超好的老汉们,面对这茫茫戈壁滩,能从正月一直唱到十二月。羊儿们一开始忙着吃那些汁液丰满的苦苦菜、蒲公英、沙葱,还有木耳一样的地达菜,没有功夫听老汉们唱凉州小调。直到羊儿们一个个吃得脑满肠肥,滚瓜溜圆的时候,才偶尔抬起头来,看一眼唱得一嘴白沫的老汉们,然后打着饱嗝,发出咩咩咩的欢叫声以示鼓励。
老叔高中毕业刚好赶上恢复高考。自认为学习成绩尚可的老叔便雄心勃勃参加了高考,却没有考上。主要原因是作文丢分太厉害了,至今我还记得老叔参加完高考的当天晚上,和他的一个同学,也就是被我叫哥的那个人一起热烈地讨论着作文题目《不到长城非好汉》。不过讨论了半天,终究是纸上谈兵,因为考试已经结束了,重新讨论的结果不可能再次出现在考试卷上。
老叔高考铩羽而归,只好当了一名民办教师。我就在老叔的这所学校里读书。学习成绩尚可,就是占着老叔,不遵守学校的纪律。

我们上学放学的路上,每天都要经过一条东西走向的大水渠。每到炎热的夏天,那一渠清凌凌的河水便是我和小伙伴们最好的防暑降温之地。因为这条水渠,每年的夏天,总有鲜活幼小的生命被河水吞噬的问题发生。为此,已经当了教导主任的老叔,不仅在大会小会上强调,严禁在水渠边玩耍,更不允许在水渠里洗澡游泳。他安排老师不定期到水渠一带巡视,长达几公里的水渠总有老师巡视不到的地方。炎热的夏天,每天中午饭以后,我总要以到学校写作业为名,约上几个小伙伴,窜到离学校较远的地方,依旧在这条水渠里游泳洗澡。
有一天下午刚上课,老叔把我叫到办公室,他用指甲在我的胳膊上轻轻一划,一条白道道便清晰地出现了。这不是下水玩耍还能是什么?老叔不由分说,让我脱掉身上的跨栏背心,用一把木尺一边抽打我,一边到各年级教室里作巡回检查。走完了七八个教室,我身上原来的白道道变成了触目惊心的红道道,这是那把木尺的杰作。因为挨揍远比玩水痛苦多了,至此,直到离开家乡,我再也没有到那条水渠里玩耍过。

老叔揍完我的第三年终于谈上对象了。那个对象后来成了我的小婶。我们本来是一家人,小婶来了之后就变成了两家,我的父亲和母亲把当时最好的两间房子分给了老叔和小婶,让他们小俩口自己过日子去了。小婶先后为老叔生了一女一子,一女成为我的堂妹,一子成为我的堂弟。后来,堂妹和堂弟先后考上了大学。再后来,堂妹和堂弟各自成家了,堂妹从兰州的单位辞职下海经商,堂弟则考取了武威市的公务员,从此走上了仕途之路,我们的关系始终处得像一家人一样。
老叔当初没有参军入伍,但是一直有着当兵的情节。当上民办老师那会儿,他不知道从什么地方弄了一顶军帽,干活的时候怕出汗把军帽弄脏,便把军帽摘下来,有时候挂在墙上,有时候放在地埂的草丛上面。
我当兵去云南老山前线参加防御作战的时候,老叔陪着我父亲,卖了两张没有座号的火车票,上了绿皮火车,从武威硬是站到了天水,两个人的腿都站肿了。下火车的时候,父亲摔倒在站台上,老叔当时年轻,并没有摔倒。他们除了给我带来爱吃的东西,还带给我一本五块三毛钱的《现代汉语词典》。那本词典被我一直使用和保存到了现在,那古色古香的装帧和上面的许多磨痕,像极了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

在老山前线的那些日子里,我怕父母为我担心,经常和老叔用书信交流便成为常态。当我从老山前线回到家里之后,父亲从柜子里抱出来厚厚的一摞信件。我惊奇地发现,那些信件里面,绝大部分是我当初写给老叔的。我突然明白过来,当初我把自己哄高兴了,其实父母和老叔一直在为我担心呢。
这一年,老叔终于从民办教师转成了公办教师,调到另外一所学校里当上了校长。据说治学有方,口碑极好,至于像当初揍我一样,揍不揍学生我就不知道了。
后来,老叔退休了。他买了一辆摩托车,有时候骑着摩托车,呼呼生风行驶在312国道线上,因为那里有他工作过的学校,交往过的同事,还有居住在市区里的儿子儿媳和孙子。有时候骑着摩托车颠簸在乡村小道上,因为这里有他童年的记忆,少年的坎坷,青年的奋斗和成年的辉煌。有一次,老叔喝了点酒,骑着摩托车回家的时候,不小心掉到了我当初游泳洗澡的那条大水渠里,摔得惨不忍睹,老叔从此不骑摩托车了。
为了生存,我辗转他乡,一直在外地工作和生活,和老叔的联系渐渐少了起来。

今年过春节的时候,我从外地匆匆赶回老家,和住在武南镇的母亲团聚。弟弟安排年夜饭的时候,把老叔一家也请了过来。看着老叔略显苍老的面容,母亲悄悄告诉我,你老家的十个叔叔伯伯都相继离开了人世,现在就剩你老叔一个了。
听完母亲的话,我无语了。
呜呼哀哉。生命的长度是上帝给的,生命的宽度却是自己把握的。看着老叔在酒桌上开心的样子,我端起一杯酒,把千言万语融化在这杯酒里,毕恭毕敬地敬给了老叔。
祝福老叔,健康长寿。
 

 

作者简介

唐兴斌,网名:烽火独狼,男, 1984年应征入伍,1985年奔赴云南参加老山前线防御作战。作为红军师49名突击队员之一,参加了1986年当时著名的“10.19”战斗,战后所在防化连喷火突击班荣立集体一等功,个人荣立二等功。退伍后从事过蒸汽机车司炉、副司机、党委干事、团委书记,铁路分局党委秘书、党委办公室副主任等工作,当下供职于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公司。工作之余经常用文字消磨时光,20多万字作品散见于各类报刊杂志和网络媒体,长篇小说《最后一位肃王》由中国九州出版社出版发行。
联系地址: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火车东路1..-.号兰州新世纪酒店
联系电话:138936990..


往期精彩回顾

狼性思维
诗韵汨罗江   七夕情韵  常怀一颗感恩心》 
《我的褐色人生》 
风之沙城
剪一段时光入诗
【对诗二首】祁连阳光
旗袍,岁月静好里的别样风韵
聆听|中国军人,一面信仰的旗帜 
毕业季,年轻真好 
一起奔跑
感动,感谢,感恩
明月清泉,绿色的神往
药问   丹枫絮语 千年风沙时光流
假如我们不曾相遇
谁不按规则行事,谁就是局外人
战友情
兰考处处桐花香
眼睛里最美的照片
你是一团火焰
神曲
兰苑文萃主播风采
滴滴相思,泪洒千行
佛前的一朵莲花 
秋雨匆忙,白发染霜 
守着草原静静的月亮
江南四月杜鹃红
明月清泉--绿色的神往
此生相约
洛阳龙门石窟游记
我爱你
我最亲爱的人
神弓
人生就是里程碑 
青春是把上膛的手枪   
一身诗意百年医心
你要的我都没有 
百字令.烟雨夕阳如画 
  布达拉宫随想
《想念已成疾》 
精致的女人 
《短歌行·泰山颂》 
《远方》 
《悲伤的泪》
江南春色一枝梅   《孤独》 
《山里人家》 
《花香十里个人专辑》 
《未完待续,敬请期待!》

   长按二维码,识别关注


主编:幽兰公主         

主播:欢灵儿、白云、金全、朱思聪等老师

顾问丹枫、林瑞聪、周铁株、宁静致远、水泊梁山等老师

投稿邮箱 :py7610@126.com赞赏全额发放!

图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处理!

点击原文可以阅读幽兰公主最新小说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

(公众号转载须联系授权)

图片来源:网络  主编:幽兰公主

主编微信:py7610518888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