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明微课之如何与最亲密的人建立人际关系

 新师道 2020-12-10

有位学员问为什么母女关系最亲近,但处理起来却最难?

其实这是一个辩证上的问题,世界任何关系都是这样的,越是亲近的关系处理起来越难,越是陌生的关系处理起来越容易,难道不是吗?为什么呢?很简单,陌生的关系不需要在意那么多,而亲近的关系反而要在意的更多。

这个问题还是很普遍的,所以今天我们就巴拉巴拉亲密关系这个话题。亲密关系是指不限性别年龄的两人之间和谐融洽的关系,现在大多数指夫妻。但其实亲密关系的含义更广泛,亲子关系、两性关系、好朋友等等。

尽管我们一直泡在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中,但是对于如何维护这种人生最有意义的亲密关系,我们其实还很稚嫩。我们常常会发现,当我跟你亲近时我就受伤,不跟你亲近时我又会孤单。有时不论我们的意愿多么诚恳、行动多么努力,我们的关系依然疏离、甚至更糟。

我们成年的亲密关系模式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童年经历。当我们还是小孩子的时候就天然的知道什么样的模式可以帮助我们活下来。因为我们的养育者可能本身就有问题,我们必须调整自己的行为来最大可能的保护自己,减少痛苦感。所以,我们练就了一些在别人看来奇怪的行为模式。并且在我们长大后,我们仍然保持着原来的那套模式。而那些可能一直影响着我们建立好的亲密关系。所以学着适应现在的、真实的生活环境,随时警醒、觉察到自己是不是又在重复儿时的模式,有意识地、主动地学习更好的相处方式——改变就会发生。相信累觉不爱的事故就会大大的减少啦。


 
 还有人格方面因素。我们中国人的人际圈是内圈外圈再外圈,由内而外发展出各种各样的人际圈子。但是中国人的人际圈子在最内部有种现象,因为我们在乎对内圈的人,所以有时在人际边界上不清楚。人和人之间都有个人际边界,边缘人格障碍的特点就是边界不清,它会和别人发生一种混淆现象。在人格界线不清里面还有自恋人格障碍,也是人际界线不清。他是把别人扩大了,把别人当作自己的一部分来使用。类似的边界不清还包括融合现象,就是内射融合机制的人。这类也是要把别人吃下去,或者觉得自己要属于别人,也是种人格的边界杂破,边界融入,边界合并的现象。换句话说他们的人际表皮是模糊的界线。我们跟这些人在一起的时候,刚开始觉得这样的人很好打交道,就象我们说的很容易就跟别人熟起来了,大哥大姐的叫起来,一下子就跟别人建立起很好的人际关系,似乎看起来情商高的表现。但他这种情商高是前期的。以前我们讲过,假如是自恋人格障碍的人搞销售,前期初次拜访时很容易建立起关系,而且很亲密,因为他善于打破人际界线。但后期人际关系被打破后会出现人格中的控制现象。因为对别人的控制反而使得这些有自恋人格障碍特征的销售人员,拿怕是高级销售,销售总监,处理一些熟悉的客户就出现问题了。同样,和父亲、母亲这样的关系也是属于这样的情况。

 中国文化是部落文化,氏族文化,家族文化,所以在一起打交道时经常有人会问你从哪个省来的,哦,我们是老乡。或者说,你姓赵?我也姓赵。噢,我们五百年前是一家。中国人很喜欢采用这种血缘关系为特征的部落文化,这种部落文化特征使得我们会对特别亲近的人采用一种产生破坏人际边界的关系和他在一起。而70后的人格的独立性已经开始慢慢苏醒,这就产生一种冲突。部落文化,氏族文化和血缘血亲文化,和所谓西方的人格独立文化的碰撞在下一代人身上特别明显。


     所以如果你感觉到和母亲一方面很亲近,一方面很难处理关系,原因是亲近的时候,你需要的是那种依赖、依恋关系的满足,和一种人际融合的满足。而当人格独立的要求受到了限制时我们就会不爽。所以,关于如何处理这种关系很简单。对上代人,如果你想把他们训练成适合你的人际关系,慢慢的让他们发现边界;第二种,用中国式的情商,当他和你在一起的时候,无论他有什么样的要求,你假装答应,哄着她,因为老人是需要哄的。但是你自己可以保持一个人格的界线。通过这样的方法,慢慢实践之后,就能和你最亲近的人产生一种相对来说对你有利对她也有利的一种人际亲密关系了。

     (录入:秋云;整理:庆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