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宿与酒店的根本区别,是与“住宿”这件事的关系: 酒店的意义是住宿功能,是为了解决出门在外,住的问题。而民宿的意义,是基于住宿功能的住宿体验,是妥善解决住宿问题这一基础上的旅游体验与享受,是把住宿功能变成旅游体验本身。 一稻田民宿为了丰富民宿的体验,修建了这条观景步道 借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理论:住宿功能,针对的是生存与安全的需求;而民宿,则针对的是享受、受尊重与自我实现等更高的需求。所以,民宿的发展思路应该是基于良好的住宿功能,提升住宿体验。 同时设计了这样一个别具风格的聚餐场所 然而当下的民宿界的普遍现象确实利用住宿体验方面的优势(比如自然野趣的环境、乡土游线的氛围、温馨个性的风格等),回避住宿功能方面的问题(比如基本服务设施等方面的问题,服务人员的态度与技能等方面的问题),结果把民宿做成了空中楼阁一样的东西,中看不中用。 瑞士的这个号称“只有一张床”的酒店,不是真的只有一张床,只有提供比普通酒店更多更好的服务,它才敢只放一张床让游客体验 因此壹度创意认为,民宿想要成功运营,要做好三件事: 第一,做好住宿服务,保证住宿功能 只在风格与情怀上下功夫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不一样的风格,只是体验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要注意解决民宿非常容易犯的错误和普遍存在的硬件及软件方面的问题:
只有解决住宿功能层面的这些问题,民宿的主题、风格、情怀、自然气息才有意义。就好比之前介绍的只有一张床的酒店,这是一种非常个性的住宿体验,可是这种体验是建立在更高品质的管理与服务上,而非真的只有一张床。 第二,做出住宿服务的个性 在民宿里享受到酒店无法提供的住宿体验,才是客人愿意为民宿的高价格买账的动因。这也是民宿通常以小规模、非标准化的形式经营,经营者服务人员像朋友一样跟客人聊天,拉家常,讲述当地逸闻趣事,就是为了区别于酒店那种陌生的服务,塑造更生活化的服务。 这个离那一张床不算近的小屋,为那一张床上的住客提供着全方位的服务与保障 为了塑造个性,或者是受限于硬件条件,民宿往往会有反常规的形式,这无可厚非,不过重要的,是让这种个性(反常规)立得住脚。
因此,这种个性不是不需要培训与学习,不是不需要基础设施,相反,这种个性其实是更高的要求,就好比为滑梯、温室大棚、游客服务中心、游步道等这些具有实际服务与游乐功能的建筑设施做景观化处理一样,民宿的服务个性也是一段为各种酒店基础服务设施与服务内容做“景观化”的过程,通过这种“景观”塑造出性格、腔调、情怀、风尚来。 第三,丰富住宿体验 这也是“民宿庄园化”的根本动力。没有丰富的体验项目,就会和酒店一样,只有住宿功能,而没有住宿体验。更何况而今的酒店也非常重视住宿的体验性,比如会有商品部。会有早餐供应,会有打印服务,客房会有免费赠送的茶叶矿泉水,有吹风机剃须刀等等。 另一家稻田民宿则将一整层的空间用于设计手工艺品制作及参观、电影放映、咖啡餐厅、商品售卖等 不少民宿也开始发现这样的趋势,然后在自己的民宿产品中加入乡土酒吧、艺术展览、个性商品展销、独立电影展映等观光休闲、餐饮购物等产品形态,或者借周边环境及所在区域的资源环境或者文化优势,开展寻找萤火虫、自然观察等项目,目的就是丰富住宿体验,避免让游客产生“不知道这一天该怎么过”的煎熬感觉。 综上,保障基本的住宿功能,提供个性的、丰富的体验,是民宿与酒店的根本区别,也是成功运营的关键。 壹度创意,农旅规划业务领导品牌 策划·规划·设计·运营 没什么技术,创意是我们最自恋的技术; 没什么理论,落地是我们最自信的理论; 没什么情怀,专注是我们最自豪的情怀; 没什么成就,口碑是我们最自然的成就; 农庄·乡村·城镇·景观 壹度让你更专业,你让壹度更强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