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后悔到整改,再到将体验、餐饮、住宿、观光等融为一体,并首创多项第一的“台湾飞牛牧场”!

 乡村集结号 2020-12-10

在台湾西北部沿海地区,东靠雪山山脉,西邻台湾海峡,背倚火炎山的苗粟县通宵镇南和里,有这样一个牧场:它位于海拔180m~270m的缓坡地带,它四周青葱翠绿,繁花茂盛,它牧场上的奶牛是全台第一家从澳洲引进的娟姗牛((Jersey),它的经营许可证是全台湾第一张综合型休闲农场许可证,它开创了台湾观光牧场领域,它率先将生产、生活、生态融为一体创建多功能休闲牧场....这就是台湾著名的飞牛牧场。

飞牛牧场创建历史

1973年,当时台湾政府为了推广鲜乳产业,招募一批年轻人到美国、新西兰学习酪农专业,1975年,这些年轻人回到台湾之后,在苗粟县通宵镇南和里的保安林旁,开荒建村,“中部青年酪农村”便由此诞生。但由于进口牛肉、鲜奶与当时台湾本地消费市场尚未匹配,消费者没有充分认可这些刚刚引进的“高级外来物”,很多牧场面临资金断链的危机,因此,不得已关闭牧场。

飞牛牧场的创始人施尚斌,也曾后悔进入酪农行业,但内心那股不服输、不甘心,让他选择咬牙坚持,他先通过贷款买入其他酪农出售的土地,然后进行大规模的整改规划、土地合并,这种困局求生的无意操作,却意外的形成了当时台湾罕见的广阔牧野(草原)美景,这吸引不少电视剧组前来取景拍摄,飞牛牧场由此焕发生机。

1993年,日本休闲观光农业在全国范围推广,受到这股热潮的影响,飞牛农场创始人在考察日本农场后,先聘请加拿大企业形象设计师设计logo,然后着手规划农场细节,确定从酪农牧场转为观光牧场,1995年,“飞牛牧场”名称正式对外营业。

1996年1月,飞牛牧场主自行研发乳制品DIY活动(鲜奶冷冻DIY)受到游客们青睐。

2002年2月,牧场开始推广学校户外教学业务,涉及研学领域;2006年,开始参加海外(东南亚)国际旅展,飞牛牧场名声走向国际,开始接待国际旅客。

2006年5月,飞牛牧场成为台湾首家从澳洲引进全球乳脂率与蛋白质比率最高的娟姗牛(Jersey)的牧场。

2007年1月,飞牛牧场的新乳品加工场正式运营;2008年1月,牧场取得全台湾第一张综合型休闲农场许可登记证;3月与日本北海道牧场进行技术合作,生产出特色产品“飞牛白布丁”。

2009年1月,飞牛牧场内的餐厅获得苗粟县“特色美食餐厅”认证;2010年5月,牧场建立“水资源循环”环境教育基地,推广低碳环保绿色旅游的概念;2011年2月,牧场再次升级,并且荣获休闲农场“体验、餐饮、住宿”服务品质认证。

2011年5月,飞牛牧场建立台湾休闲农场首家绿色商店;6月,配合环保署“绿行动传唱计划”,推出“绿色旅馆、低碳飞牛”绿色旅游住宿专案,同时,牧场的乳品加工场获得HACCP“危害分析重要管制点”认证;2012年7月,牧场住宿区荣获苗粟县优质旅馆认证。

2014年,第一间飞牛牧场直营店成立;2015年,荣获网络全台十大疗愈草原称号;2016年7月,牧场红谷仓餐饮荣获苗粟县当地食材认证;自此之后,飞牛牧场在体验、餐饮、观光、住宿等休闲领域日渐成熟壮大。

飞牛牧场特色优势

这个经营面积(含牧草种植、乳牛养殖)约120公顷,营地面积约50公顷的休闲牧场,为何能无意走红?为何能成立四十多年经久不衰,游客好评不断,重游率不断攀升?秘诀是?

1.主题明确,功能完善

“飞”代表蝴蝶,“牛”代表乳牛,飞牛牧场不仅在核心优势上进行准确分析,还在农场主题上清晰明确。通过三生(生产、生态、生活)一体与三育(培育、保育、教育)并重的发展策略,坚持可持续经营、寓教于乐,从而为游客们提供身、心、灵全方位的休闲体验。

在餐饮方面,飞牛牧场以自产自销的方式,红谷仓、乐活飞牛餐厅、笨笨牛火锅餐厅乃至FLYING COW快餐厅,都尽可能的选用牧场有机蔬菜(新鲜食材),从原材料为游客们保证健康美食;

在住宿方面,牧场原墅、牧场原憩、庭园木屋、露营基地,以农家乐、民宿、户外探险等不同标准为游客们提供多种住宿服务,满足不同的市场需求。

在观赏方面,广阔无垠的草原美景,缓坡上自由吃草、闲逛的奶牛,品种繁多的蝴蝶,成片的鸭群大游行,趣味十足的乳牛雕像广场等,不仅营造出自然纯净的生态美景,还打造了一幅幅动植物相生融合的治愈性景观,瞬间吸引都市人群的眼球。

在购物方面,飞牛牧场的商店不仅考虑到游客们购物的个性需求,还依据商店所处功能区售卖对应的特色产品,从而给游客一种因需售物“尊重”,而不是强迫推销的“被宰感”,同时,牧场对商店的装修和命名也因此而发生变化。例如,DIY·烤肉·露营区的商店称为“牧场工坊”;中心服务区的商店称为“生活概念店”;牧场生态区的商店称为“花坊”。

在体验方面,飞牛牧场从“彩绘肥牛”、“牛奶蛋糕”、“冰激凌摇摇乐”等DIY活动到“挤牛奶”、“喂小牛”、“鸭群大游行”等牧场参与活动,让游客们不仅能亲近自然,更能近距离接触牧场小动物,学习各种生活技能和动植物知识,让游客们有的玩,玩的开心,玩的有收获感。

2.科学规划,突出特色

整个飞牛牧场主要划分为DIY·烤肉·露营区、中心服务区、牧场生态区三大功能区,这些区域划分充分依据缓坡地形地貌,同时根据游客们的游览习惯以及生态环境保护,设计合理流动线路,入口为DIY·烤肉·露营区,中部为服务、餐饮等的中心服务区,牧场北部、靠近森林地带的主要观光区域为牧场生态区,每块区域不仅功能完善,在细节上突出飞牛牧场主题,例如,飞牛雕塑、卡通指引路牌、不同里程的观光线路,不仅为整个牧场增加不少童趣,还让游客们感受充满创意特色的牧场氛围,闲适舒服。

3.目标细化,客群分层

从牧场住宿、牧场餐饮,再到牧场体验活动,飞牛牧场精心设计不同类型、不同层次,满足不同年龄游客的旅游吸引物。孩子们能在这里探索世界、寻觅自然界动植物的奥秘;大人们能在这里找到童真,唤起儿时纯净的美好;老人们能在这里品尝到健康美食,感受儿孙承欢膝下的快乐,同时,牧场藉由自然景观和小动物,让游客们在点滴体验中,真正学习懂得“尊重自然、爱护自然”。

4.产销对接,休闲融合

飞牛牧场从蔬果有机种植,乳制品、甜点、衍生品加工,都坚持原料自产自足(就近采购),既保证了生态、环保、健康,又形成了产品特色,同时,在园区内开设不同类型的商店,在生产加工过程融入DIY体验活动(烤饼干、制蛋糕等),即实现了产销对接,又实现了产业升级,让一二三产业进行巧妙融合。

 借鉴与思考 

台湾休闲农业起步较早,且受到最初日本休闲农业的影响,其在规划、产业、运营、市场等方面有很多可圈可点之处,值得我们思考借鉴,比如:

1.规划方面:合理定位

如果说“无巧不成书”,那飞牛牧场最初整合各家酪农土地,形成罕见的旷野牧场美景,又何尝不是一种对未来景观“预见”。当牧场美景成为特色标签之后,飞牛牧场通过合理定位、科学规划设计,果断从酪农牧场转为休闲观光牧场,既考虑地形地貌、牧场特色,又根据市场创造出独特、具有代表性的产品(飞牛白布丁),逐渐形成独具优势的核心竞争力。

2.产业方面:数乘效应

大陆地区很多牧场看似一、二、三产全都涵盖,但彼此之间并未紧密联系,难以形成数乘效应。而飞牛牧场从生产体系、加工体系、销售体系,再到观光体系,每个环节互为铺垫,例如,牧场蔬果区的有机蔬菜种植,肥料为牧场牛羊等的粪便;DIY·露营·烤肉区及中心服务(餐饮区)、乳制品加工坊等所需肉类、蔬菜等原料,又是蔬果区和生态区所提供,生产、加工、销售、观光的闭环循环,不仅形成了完善的产业链,还实现了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更加突出牧场主题特色。

3.运营方面:突出优势

无论是生态景观、DIY活动,还是牧场体验,飞牛牧场要么通过景观雕塑、卡通指示牌,要么通过专业解说工作人员,将每个区域、每场活动优势特色展现的淋漓尽致,既让每个功能区都有自己的小主题特色,又形成了整个牧场园区主题优势。同时,牧场简单色调建筑风格及工作人员的耐心服务,又增加了牧场的品牌魅力。

另外,为了突出牧场品牌优势,“凡是进入飞牛牧场的游客都可以免费品尝一杯纯净的自然乳制品”,这个传统一直持续至今,既代表着牧场重视创造游客价值,同时也表明飞牛牧场坚持生产优质、健康乳制品的企业精神。

4.市场方面:与时俱进

从酪农牧场、观光牧场,到综合性牧场,飞牛牧场的每一步转型都是对市场需求的深入分析,是对牧场特色优势的不断升级,是对客群分层的不断细化。让自然充满创意,让创意形成产品,让产品满足市场,从而带动经济增长,这正是飞牛牧场长盛不衰的关键因素之一。

大陆地区与台湾地区休闲牧场的差距,不在资金,而在技术、规划、运营等细节方面,缺乏特色或核心优势以及对忽视市场需求的盲目模仿,造成现在的窘状,但我们相信,也许时间上起步稍晚,也许目前存在同质化等诸多问题,但有针对性、对症下药的改善,一定能帮大陆地区牧场克服困境,走出一片“柳暗花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