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14《易经残卷·既济》近古殷周时代(草稿)

 遥想呼应 2020-12-10

既济:亨,小利贞。初吉,终乱。   象曰:水在火上,既济。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

彖曰:“既济,亨”,小者亨也。“利贞”。刚柔正而位当也。“初吉”,柔得中也。“终乱”,止则乱。其道穷也。

文言:(原缺)   

既济:汔济成功,得先哲之心,并为世人所用。此乃大君巨子也,即有其德,又有其力,唐尧也!姬昌也!

初吉,终乱:由于得先哲之心,思患而豫防之,所以在立足未稳的初期,佗坚持行柔顺之道以避难。因此大家一致评说正在韬光养晦的这个人实在是太好了,于是纷纷支持。等佗打好基础,开始拨乱反正为万民谋福的时候,那些不是人的执政们才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佗们为了自身的利益,开始加罪于佗,遂成乱臣也。例如商纣囚禁文王姬昌的这一史实,《易》曰:“其道穷也。” 由于善人少而不善人多,为此这些祟孽之辈占主流,他们自知罪孽深重,为了防止《既济》卦讲述的这种情况发生,为此不敢传播以仁义为核心的乾道,致使乾道崩毁。《管子》曰:“王道非废也,而天下莫敢窥者,王者之正也。” 就是说,地道的崩毁和乾道的崩毁,两者的背景不同。宽柔之道于神农时代崩毁,那是因为地道不再适用。于理上佗说得过去。而仁义之道的崩毁并不是乾道不能用了,而是因为这帮不是人的东西们害怕挨收拾,这就是我们的老祖宗。于理上他说不通,太丢人了!

小者亨也:与民同在,故小者得以亨之。佳之会也。

刚柔正而位当也:刚柔之道不能行于斯世,位不当也。然这位老兄的刚柔之行让佗给运用得却是出人意料地恰当,无往不利。如此者,非大君巨子而何?必唐尧姬昌之流也。

初九:曳其轮,濡其尾,无咎。   象曰:曳其轮,义无咎也。

文言:(原缺)   

再往前走的话,必逢凶险。于是贤者强行往回拽佗,这人还挺倔,只能拖回来一大半。这家伙还扔个尾巴在那里。这人虽然不愿意听从贤者的话,但是佗并没有因此而怪罪贤者,佗晓得贤者的好心。

六二:妇丧其茀,勿逐,七日得。   象曰:七日得,以中道也。

文言:(原缺)

七日:精英也。指大象而言。这里的这位主角是位女子。

丧:毁坏。《左传》:“知伯贪而愎,故韩魏反而丧之。”   这小子得砸剥他,不砸剥他,他不舒服。就像两口子闹矛盾。有理的女子气得把他的头饰都给砸坏了,打完这一仗之后,他老小子不但没有赶媳妇回娘家,还听从了良言。

用刑义,得福也。贤者之功也。此人得贤者之心,故曰“七日得”。佳之也。女中豪杰呀!

九三: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小人勿用。   象曰:三年克之,惫也。

文言:(原缺)   

斧正别人需要耗损时间与精力,那些需要付出太多时间与精力的公益性行为民众们不肯做。

六四:繻有衣袽,终日戒。   象曰:终日戒,有所疑也。

文言:(原缺)   

繻:细密的丝织品。这里指富有。

袽:破烂的衣服,这里指旧衣服。有好衣服不敢穿,穿旧的。

由于姬昌之类的这些乱臣的强力干涉,搞得佗们这些没有仁德的富有者这心里老没底了,因为像佗们这样做不对劲,所以佗们成天到晚都在担心自己会不会被人给收拾了,整天疑神疑鬼,像个精神病一样。

九五: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禴祭,实受其福。   象曰:东邻杀牛,不如西邻之时也。实受其福,吉大来也。

文言:(原缺)

东邻杀牛了,去了有肉吃。不过这种好生活只是暂时的,那东西不能用一辈子,用完就没了。西邻俭省,去了啥都没有。但是人们还是喜欢去西邻家。虽然西邻没有给我们什么东西,不过佗给了我们技术。有道是一技在手吃穿不愁,故曰“实受其福。”此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也。吉大来也。

上六:濡其首,厉。   象曰:濡其首,何可久也?

文言:(原缺)

承上节,及《未济·上九》。民众们从贤者那里得到了莫大的好处,出于报恩,因此佗们才拼命地响应贤者的倡议,以至于累得满头大汗,就像用水洗的一样。那么等贤者过世之后,佗们又会怎样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