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厉害了!黄皮果,黄皮叶,黄皮根,都有奇效

 太阳兵团 2020-12-11

我国南部地区如广东、广西、海南、贵州南部、云南及四川金沙江河谷,有一种奇特的浆果,爆满的浆汁。不同品种,外形相同,酸酸甜甜味不同。

一种味道相当甜,甜的有点发腻,非常能吃甜的人喜欢。

一种非常酸,能酸的掉牙,适合喜酸的孕妇吃。

第三种味道酸酸甜甜,是很多人喜欢的口味。

尤为特别的是,这三个品种可以在同一块土地生长,非常奇妙。

生长黄皮果的黄皮树,为芸香科、黄檗属绿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12m。幼枝、花轴、叶轴、叶柄及嫩叶下面脉上均有集生成簇的丛状短毛及长毛,闻起来香香的。

奇数羽状复叶互生。聚伞状圆锥花序顶生或腋生,花枝扩展,多花。每朵花萼片5个,花瓣5片,白色,匙形,但非常小,长不超过5mm,开放时反展。

花朵凋谢后立即结果。幼果为椭圆状,颜色深绿,逐渐长大之后,便脱去了稚嫩,变圆、变黄,且光洁耀眼,故又名“黄皮”,“黄枇”,“黄弹子”,“王坛子”。从幼果到成熟所需时间较短。一般不超过半个月。

由于一个小枝条上可以结一大把果子。有点像葡萄串。广东人吃这种果子,也像吃葡萄,把果肉挤入口中,果皮和种子一般不吃。当季吃不完的,可以做成果干或果酱,全年享用。

性味辛甘酸,微温。有行气,消食,化痰之功。

选方:

1、治痰咳哮喘:黄皮果,用食盐腌后,用时取15g,酌加开水炖服。(《福建民间草药》)

2、治食积胀满:腌黄皮果15-30g。水炖服。(《福建中草药》)

3、治肝胃气痛:生黄皮果干,每日10个,水煎服。

4、治蛔虫上攻,心下痛:黄皮果18g(鲜者60g),水煎,空腹服。(《食物中药与便方》)

5、治疝痛:黄皮果9-15g,橘核9-15g,煎服。(江西《中草药学》)

由上,黄皮果真是可口又有本事,与它同气连枝的黄皮叶和黄皮根,能耐如何?咱们继续了解。


黄皮叶

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


性味辛苦平。有疏风解表,除痰行气,利尿解毒之功。

选方:

1、治流感,感冒:黄皮叶15-30g。水煎服。(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2、治痰湿喘咳:鲜黄皮叶30-60g。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4、解秽恶,消风肿,治疥癞,去热散毒:黄皮叶煎水洗。(《岭南采药录》)

6、治小儿消化不良:黄皮叶,山鸡椒根各6g,叶下珠15g,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山鸡椒根辛苦温,行气,健胃消食,除消化不良,脘腹胀痛等。

叶下珠味微苦,性凉。活跃于肝脾肾经。是清热解毒,利水消肿,明目消积的良药。

二味与除痰行气的黄皮叶共治病症。

7、治腹胀腹痛,风湿性关节炎:鲜黄皮叶30-60g(干用减半),水煎服。(广州空军《常用中草药手册》)

8、通小便:黄皮叶四、五片,酒一、二两煎服。(《岭南采药录》)

9、治疟疾:鲜黄皮叶一两,红糖五钱。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10、治毒蛇,狂犬咬伤:黄皮树叶60g,焙燥,研细,用适量好黄酒隔水炖煮,每日分2次温服,并以药渣敷于伤口。(《食物中药与便方》)

黄皮根

与黄皮叶一样全年可采,鲜用或切片晒干。


性味苦辛,微温。行气止痛,气滞胃痛,腹痛,疝痛,风湿骨痛,痛经等,均可治。

1、治胃痛:黄皮根、台乌各9g,青木香6g,煎服。(江西《中草药学》)

台乌为天台山乌药,为乌药中品质最佳。能顺气开郁,散寒止痛。

青木香平肝止痛,眩晕头痛,胸腹胀痛均可用。

二味与行气止胃痛的陈皮共治胃痛。

2、治肝胃气痛:黄皮树根30-60g,水煎后去渣,加黄酒冲服。(《食物中药与便方》)

3、治胃、十二指肠溃疡:黄皮根30g,酒水炖服。(《福建药物志》)

4、治疝气偏坠:黄皮树根60g,小茴香15g,水煎后去渣,冲入黄酒适量,温服,每日2次。(《食物中药与便方》)

小茴香散寒理气止痛,是治疝气要药。

以上就是黄皮树果叶根之药用选方,你吃过黄皮果或它的制成品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