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甲午战争清军火力异常凶猛,这挺机枪每分钟能射上千发子弹!

 昵称72740222 2020-12-11

很多国人印象里,清军在甲午战争中的惨败,主要是器不如人,装备落后。其实正好相反,甲午战争时的清军装备大量的近现代先进武器,甚至拥有加特林多管机枪这样的大杀器。加特林多管机枪被称为现代机关枪的“鼻祖”。在1860年设计而成的,是世界首支实现大规模实用化的机枪。早在19世纪50年代,美国人理查德·乔丹·加特林开始设计转管机枪,通过枪管一起旋转,实现子弹连发射击。

图片:加特林转管机枪


实力公号:美军事进行时。跟踪美军最新发展动态,网罗美军军事理论、实战实训和装备科技信息等。搭配专业的翻译、课题研究团队,权威的军事专家!干货满满,强烈推荐!


1862型的加特林转管机枪使用独立的钢制弹膛,弹膛与枪管分离。射手通过摇动曲柄带动枪管旋转,装满弹药的弹膛从供弹料斗中进入到每根枪管后面的闭锁槽中。当枪管转到某个特定位置时,击针将弹药击发。而枪管转动到另一位置时,射击后的弹膛退出机枪。枪管旋转一周可完成6发弹药的装填、击发和退弹,每分钟达到了200发的射速。

此时的加特林机枪还存在火药燃气泄露等缺点,这主要是因为当时流行使用最多的是纸壳枪弹,而金属弹壳尚未普及。为解决这一难题,加特林使用了当时刚刚发明的独立金属弹壳弹药。这种弹药结构被后来所有机枪的设计者沿用。

在19世纪末期,加特林机枪经过了改进,射速最高能达到每分钟1200发,这在当时是个惊人的数字。于是加特林机枪成为欧洲各国扩张殖民地的重要武器。

不过,加特林机枪也存在很多问题,由于具有6跟枪管和一套很复杂的手摇自动机,所以加特林机枪很重,需要使用野战榴弹炮的炮架,机动性很差,行军时需要骡马拖拽。此外,激烈的战场上,机枪射手会把手柄转动的越来越快,很容易造成机枪过热、卡壳或炸膛

加特林机枪进入中国很早,1881年清朝军队从美国引进了加特林机枪,这是清朝真正成熟并大量装备的第一种机枪,在当时被称为格林快炮。1895年甲午战争爆发时,清军已经完成了陆军的现代化改装,大量装备英国的马梯尼、士乃德、法国的哈乞开司、德国的老毛瑟、美国的林明敦、加特林等枪械,炮兵也全部都开始装备最先进的现代化武器,其水平不亚于欧洲列强。

清军是一流的枪炮、三流的军队,尽管装备着火力异常凶猛的加特林机枪,并在汉城战役中投入实用,给日本军队造成较大的杀伤。但清军还是不敌日军的进攻,在甲午战争的陆地战场上迅速溃败,大量的加特林林机枪被日军缴获。

自古以来,懦弱的军队都只喜欢远距离交火,现在则美其名曰“非接触式的高科技战争”,他们惧怕近战和刺刀见红,认为战争就是投放火力,将弹雨泼过去,让敌人因为害怕而不敢前进。

你想了解更多有关于世界机枪发展的内容吗?本周五晚7点,科大读书会直播,为你讲解更多的机枪知识。感兴趣的军迷朋友,赶紧来吧,我们等你哦。

第一时间阅读有深度有质量的军事文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