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魂只需要两件衣服: 路的背心,书的短裤。 图片来源:网络 今天是第33个教师节。我总觉得这种华而不实的节日,是对老师的轻慢。文章题目是一个身为老师的朋友昨晚跟我说过的一句话。——关于标题 1/ 情人节,妇女节,青年节,护士节,母亲节,父亲节,国产情人节,鬼节,都过去了,终于迎来了另外一个群体最重要的节日——教师节。 曾经以为节日都是充满了欢乐、喜庆、吉祥的氛围的,因为那时候认真去庆祝的节日很少,有春节,有元宵节,有端午节,有中秋节,有重阳节,在这些节日里,祝福和祈愿都那么庄重,饱含人类的感情。 如今,在这些节日里,人类的感情都淡化了。 昨晚跟一个身为教师的朋友小酌,问他教师节有没有什么庆祝活动,朋友说,没有,很冷淡的样子。
朋友跟我说,做老师很多年,教师节这一天最心酸。 这话,我信。 我很认真的敬了朋友一杯,我没有祝他节日快乐。 2/ 不知道从什么开始,“老师”两个字突然在某种特定的语境下拥有了贬义。
我在KTV中听见有人这样回应,那一刻,作为家族中拥有那么多老师的我而言,内心充满了愤怒,也突然充满了悲凉。 这个世界到底是怎么了? 当“婊子”的“婊”,当“屌货”的“屌”……都成为一种标榜身份和时尚的字眼,我知道有一种东西早已沦陷,可是,这一切都被“互联网时代”、“科技进步”等等大而冠冕堂皇的概念覆盖,仿佛我们的文化提升了,仿佛我们的文明进步了。 这,是真的么? 当我看到一些文字里用“老湿”两个汉字以戏谑甚至猥亵的姿态来表达,我就忍不住在心里问候写作者的母亲。我知道我未免恶毒,可是我忍不住。 在我心里,老师,永远是人类语言里最神圣的称谓之一。
我依然认同这陈述中对老师的定位,即便这陈述早已散射出微微陈腐的气味。 3/ 我默默的在心中盘点了一番,在自己的家族里,身为教师者目前总计有16人,除了一位长辈,其余全是我的同辈。 遗憾的是,在同辈中,我成了叛徒,本该做一名老师的我,义无反顾的逃离了校园。
但我一直深深的记着孔子说过的话,我努力做一个学习者,用心从同行者中向那些值得我学习的人学习,学习他们的好,看清他们的坏,一点一点修正自身的欠缺。 几个人一起同行,总会有一个人身上拥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 只不过,我并不会轻易把一个值得我学习的人当做老师。
我依然赞同韩愈对老师的界定。在我心中,传道才是一个人能否配得上老师这个神圣称呼的前提。一个人再怎么值得学习,如果他无“道”,也不能“传道”,他就不配被人称为老师。 在每一台电脑甚至每一台数字终端都可以“授业解惑”的时代,“道”是一个人能否配被别人称为老师的几乎唯一的硬件。 当一些骗子都打着“老师”甚至“导师”的幌子肆无忌惮的招摇撞骗,这一方面说明教育市场黄金遍地,见利忘义者自然见缝插针,另外一方面,说明学习者盲目随波逐流的人太多。 我不敢断言是市场上这些骗子“老师”们带坏了校园里的老师们,还是校园里某些急功近利(也难免有见利忘义)的老师们启发了市场上的骗子“老师”们,校园内某些脑子活泛的老师通过有偿家教、有偿补习班等形式大敛学生财,早已成为社会焦点问题。 恐怕,这也是让整个教师群体形象下滑的重要原因之一。 4/ 在我以往的文字里,我曾经写到过四位老师。 其中一位,是我大学期间的班主任张老师。 张老师的宽容让我在大学期间可以不去上那些我不喜欢上的课,而去图书馆看书。张老师不轻易外借的藏书可以轻易的借给我看,这让我喜欢看书的习惯没有在大学期间被断送,并且自然而然的被强化,延续至今。 另外一位,是我高中时代的班主任齐老师。 齐老师发现、认可和激励了我的文字表达兴趣。上小学开始,我就喜欢用文字记录,从摘抄和模仿,到顺口溜的原创,小学和初中懵懵懂懂的就过去了。 一上高中,齐老师每每把我的作文当做范文。我记不清楚当年朗读范文的情景了,但被鼓励和认同带来的兴奋感与信心,让我用文字表达的兴趣越来越浓厚,同样延续至今。 再有一位,是我大学期间因为一篇评论而相识的武老师。 那时候,她早就已经是全国知名的作家,偶然间读到她一本报告文学的新作,年少轻狂,看后竟然大言不惭的写了4000多字的一篇评论,还把稿子寄到当地的报社。 让人惊喜的是,不久之后稿子被毫无删改的发表在当地报纸的文学副刊上,依稀记得占了整版报纸绝大部分位置。后来,通过这篇文章就认识了武老师。武老师跟我说得最多的一句话——要孝敬父母。 此刻想来,自己飘荡在外,早已背离了武老师的教诲。这让我心生羞愧。 我文字里提及最多的一位,是我小学和初中期间的老师,也是我家族中身为老师的唯一一位长辈,我的舅舅,我曾经叫他刘老师。 去年的今日,我写了《好老师永远不老》,写的就是舅舅。你可以直接点击链接进去看看。 5/ 互联网时代,老师显然已经成为一个很廉价的称呼,这是很让人沮丧的事情。 当一些见利忘义之徒,当一些道德沦丧之流……仅仅凭借市场化炒作与鼓吹,就被不明真相的学习者奉为老师,这是对“老师”这一称谓毁灭性的亵渎与污染。 我在很小的时候就知道“尊师重教”这个说法,几十年过去,说法还在,却眼见得越来越多的人对老师越来越傲慢,却眼见得越来越多的人对教育越来越轻慢。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谁能给我精准的答案! 当教育沦为生意,当教师沦为商贩,学生自然沦为商品,而再也不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感情会学习的生命。 这让人心生寒意,充满恐惧。 6/
当年外祖父和舅舅们问过我这个问题,我依稀记得,我曾经带着羡慕还有一点自豪的语气说,我长大了也当老师。 可是我食言了。 小时候,跟我一样憧憬着长大了当老师的孩子很多,食言的绝不仅仅是我一个。
听到家长这样教训孩子,我就像患了幻听的病,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可是冷静下来,我知道这就是现实和生活。 老师,崇高和神圣的光环早已枯萎,如今这两个字也仅仅是代表一种聊以谋生的职位。有时候,这两个字还毫无意外的代表了这是一种卑微的职位。 这让我悲哀。 在我心里,明知工种没有高贵与卑贱之分,但我还是固执的坚持——老师,依然是高贵的工种——只是,配得上这个工种的人越来越稀少而已。 7/ 祝愿我的老师们开心、健康。 也祝愿所有配得上“老师”这一神圣称呼的人开心、健康。 并不仅仅在今天这个日子。 <END> 最新文章: 鼓舞原创 苹果手机赞赏通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