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曾看到过一则医案,大概的内容是这样的,一...

 四气五味480524 2020-12-11
曾看到过一则医案,大概的内容是这样的,一个患者,只要见到水流,或者听见水流的声音,就想小便,不让他去的话,他就受不了,说就要尿裤子了,但是到了卫生间,排出的小便,又非常的少。

方:桑螵蛸、茯神、生龙骨、生牡蛎、当归、石菖蒲、远志。

前后共用十五剂,症状消失。

这个患者是什么问题,又为什么要这么开方?

这个患者,是一个大学生,课业的并不小,加上资质一般,所以出现了心气不足、肾气亏虚的状态,这样的状态,换句话说就是心肾不交。

这样的患者,其实在生活里面,并不少见,很多上了年纪的人,会存在这样的情况。具体点说的话,就是心藏君火,肾藏相火。心气不足的话,那么君令就会失常。君令失常的后果是什么?

就是没有办法,去控制好肾中所藏的“相”,于是肾气,就随之摇曳不安,形成了肾气不足。肾气,有固摄的作用。当肾气不固到一定程度,就不能固摄津液,这就导致听见水声就小便。

所以,治疗的时候,就分了两步:

一是:调补心肾。

二是:固涩止遗。

最后,说一点对中医的看法:

《易经》,是国学经典之源头,看似简单,实则深奥;看似复杂,实则至简。它以太极统天下,以阴阳阐万物,于变化之中探寻不变之理,让你慧眼识珠,学会透过纷繁复杂的现象找出事物的本质规律。

“太极”就是中医的“整体观念”,“阴阳变化”就是中医“辨证论治”的根基,中医要做的就是透过复杂的临床症状辨清疾病背后的病机(即证的本质)。

《孙子兵法》,乃历代兵家必读之经典,其内容博大精深,其逻辑缜密严谨,深刻揭示出兵法之思想精髓乃“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兵家之至高境界乃“不战而屈人之兵”。这和中医又是不谋而合,“知己知彼”就是要我们既弄清疾病机理和患者体质,又要熟识方证、药证,而“不战而屈人之兵”乃是中医真正的目的——“上工治未病”。

再比如《三国演义》,孔明论将帅之道,认为高明之统帅不仅要知己知彼,善用兵将,还要观天时,明地利,懂人生。孔明所谓的将帅之道又何尝不是我们的“医道”,中医理论的产生就是通过古人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中晓人事,远取诸物,近取诸身,并加以研究总结出来的。

常说中医讲究“三因制宜”,即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和因时制宜,这恰与孔明所论述之“兵道”不谋而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