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随笔】奋斗的路途不停歇|刘春娥

 乐乡树人 2020-12-11




奋斗的路途不停歇

----参加“三双工程”活动有感
刘春娥

2020年金秋时节,市黄杰小学牵手“结对学校”开展了一系列帮扶活动。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我有幸参加了三次活动,或进行讲座,或进行点评,或提供观摩课例。“三双工程”,主要通过“理念融通、信息互通、资源贯通”,实现“思想共鸣、经验共享、价值共建”,充分发挥城区学校骨干教师的引领和辐射作用。置身其中,我累并幸福着!

近30年来,我立足三尺讲台,默默书写人生春秋,早已淡然一切。如今要引领一批九零后或零零后,并和她们“同台献艺”,我着实勉为其难!试想:那将是怎样的一种尴尬境况?这些年轻的小同事们,个个青春靓丽,活力四射,她们或是我曾经的学生;或是我同学的孩子;亦或是我儿子的同学,作为上一辈70年代的教师,我能教给她们什么呢?我忐忑!唯恐引领不当,指导不力。在接受党组织下达任务的那些日子里,我心事重重,彻夜难眠。可是,我不能当“逃兵”呀!我不是曾经常常鼓励学生,激励自己孩子“Don’t give up for ever!”(永不言弃)吗?轮到自己咋犹豫不决了?我又想起了几十年前的那届学生在英语课上的情境:记得是上“Hobbies and Jobs(爱好与职业)”一课,当我提问:“What are you going to be in the future?”时,就有两个女孩回答:“I’m going to be an English teacher.”当时我并没意识到在她们幼小的心田里,会播下理想的种子,老师的形象会影响她们将来的职业取向。直到这次送教下乡来到卸甲坪明德小学,其中一女孩真切地站在我面前,叫我“刘老师”,我才真正意识到:也许能给人以尊严的就是“教师”这样的角色!在从事这种职业时,我们在以身示范,在言传身教。我们并不是作为奴隶般的工具,而是在自我领域内独立地进行创造着的人师。
我不是所谓的“专家”,更不是她们眼中的“名师”,我只是比她们早踏入三尺讲台,多耕耘几年而已。我一直在安静的岁月里,坚守自己的天地,没“下海”,也没“改行”。以我之见,专家亦或名师,之所以能成为专家与名师,是因为她们拥有广博的知识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能够“恰当地把握教学生成”,是同她们辛勤地付出、不断地积累总结经验密切相关的。我知晓自己与专家、名师的差距;明白奋斗的路途不停歇。我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不断地用新知识、新技术和新理念来充实自己,逐步向风格教师转化。于是我在设计教学流程时,本着:能让学生观察的,要让学生自己观察;能让学生思考的,要让学生自己思考;能让学生表达的,要让学生自己表达;能让学生动手的,要让学生自己动手;能让学生总结的,要让学生自己总结;能让学生展示的,要让学生自己展示。
我又重新翻开新课标,重新研读教参中的单元教学,反复修改教学课件。新课标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能力。注重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做人的品质。要使学生的学习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巨大变化”。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我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非常注重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性对动画,音频材料进行选择运用,也十分注重画面色彩的搭配,背景音乐的渲染,力求科学合理地创设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情境,从而来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提高孩子们学习英语的浓厚兴趣。
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作为一名教师,我不能只是课堂技术的机械执行者,而应该是课堂实践的自觉反思者。一定要在课堂教学中保证“教师主导,学生主体”地位,必须拥有开发课程和整合课程内容的能力,这样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和教学风格,教出自己的风采。我很庆幸在众多优秀的青年教师中遇见李敏老师。她独具慧眼,见解独特,让我看到了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知道了她们心目中应塑造的教师形象。让我们一起在学习中不断反思;在反思中不断进步;在进步中不断提高。评课议课时,她赠与我一美名“老戏骨”!竟然期许多年以后希望能像我一样永葆大方优雅,从容淡定!我很激动,大家也首肯赞同!

长路漫漫,学海无涯。真的谢谢我的同仁!我的徒弟!我的学生!有你们一路相伴,让我心态年轻,永往直前!让我能理直气壮地引领:我们的英语课就应拥有“精”“气”“神”。
“精”:精当的目标;精选的内容;精心的设计。
“气”:民主的气氛;生活的气息;创新的气魄。
“神”:形象要精神;讲授要传神;听课要入神。
奋斗的路途不停歇,让我们携手一路温暖前行!
(作者单位:松滋市黄杰小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