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南文脉·园林篇》03 南京煦园

 邈思遐想 2020-12-11
古诗词文欣赏
品读古典诗词
畅享诗意人生

每日经典
聆听最美好声音

《江南文脉·园林篇》03 南京煦园

六朝古都南京,规模宏大的山林和景区甚多,得以留存的江南园林却屈指可数,煦园算是其中之一。
 
煦园又称西花园,名气虽然很大,却只是20亩方圆的一个小园子。以名为“太平湖”的瓶状小水面为核心的煦园,为克服纤细水体的限制,在造园手法上巧用了两座不同风格的石桥,将原本狭长的水面分割成既独立又互为通连的三个小湖,令整座园子的形态显得比较自然,更让“中湖”形成稍微宽阔一点的水面。

太平湖东岸,有三面滨水的三楹楼榭一座,正中开间伸向湖面,檐角镌饰梅枝,上有体态欢悦又似留连忘归的喜鹊,造型奇特,玲珑秀丽,寓其意称其“忘飞阁”,又名“喜上眉梢榭”。

忘飞阁的对岸,有一座重檐卷棚歇山式二层小楼。石筑基台自水中升起,楼身滨水。底楼外廊环绕,二楼四面皆为工艺精巧的满堂窗棂。内墙设景观漏窗多个,灵秀而雅致。楼旁苍翠的银杏和剔透的湖石互为映衬,楼西依墙建一半方亭,落日余辉洒满小楼的时候景致绝好,因此得名“夕佳楼”。

隔水对望的忘飞阁之南,有一座小巧玲珑的曲桥,桥南泊着形态别致名曰“不系舟”的石舫一艘。舫身为青石雕成,其上皆为木作,卷棚筒瓦舫顶。前后两舱,舫舱两侧嵌雕花栏板,上镌牡丹、卷草及象征吉祥的蝙蝠、祥鹿,精巧逼真。不系舟系清乾隆11年(1746年)两江总督尹继善为迎接乾隆皇帝南巡而造。构思与造型甚为独特,又兼为园中主阁漪澜阁正南方向的对景,处于园中景致的核心位置。

中湖北端的石桥中央,绿波荡漾的池水中伫立着单层歇山、飞檐翘角的漪澜阁。阁开3间,檐柱饰有金狮雕刻,正中为屏式排门,上雕瓶鼎状图案,周遭均为雕花门窗。阁身四面环水,阁前筑拜月、听曲之用的平台一处,四面石栏环绕,柱头镌以小狮,形象古拙。阁的东西两端各有单拱石桥与两岸相连。

整座煦园,亭台楼阁散落在清水之畔、绿柳之中,呈“东榭西楼隔岸相望,南舫北阁遥相呼应”之势,互为陪衬,相得益彰,风格古拙,色彩朴素,秀丽而雅静,是小中见大、独具匠心之作,空间关系和建筑尺度都非常得体。

扶栏四望,微风拂水,绿柳随风,池泛涟漪。离水面稍远处的绿树丛中隐约可见桐音馆、鸳鸯亭的身影,更远处便是清代两江总督府、中山先生办公楼等名胜。

尽管煦园贵为天子脚下的皇家园林,却全无半点皇家气派,自然和谐的人工景致到是与更多的江南私家园林相似。然而,和绝大多数江南园林不同的是方寸之中的煦园因地理位置和历史经历的差异,让它独具了中国园林的特殊地位,成了与近600年来的中国历史渊源最深的一个园子。

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了明王朝。定都南京之后,为了安辅人心,明王朝在这里建造了规模宏大的汉王府,安置宿敌汉王陈友谅的家人。1404年,汉王府改弦易张,成了明成祖朱棣之子朱高煦的王府,因朱高煦封号汉王,故汉王府称谓未改。到了清代,朝廷将汉王府改成了两江总督行署。康熙时代,原汉王府东侧被改为江宁织造署,康熙皇帝六次巡视江南,五次入住这里。乾隆继位后,这里又改为清帝行宫。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之后,太平军于1853年3月攻破南京,遂改南京为“天京”,又大兴土木,将两江总督行署改建为“天王府”,成了洪秀全领导太平天国运动的中心。1866年,清军攻入南京,天王府被清军焚毁。

1912年,孙中山出任国民政府临时大总统,在任期间一直在煦园北侧的总统府办公,且常在漪澜阁会见宾客。此后,张勋、孙传芳等军阀也曾在此建立过都督府。1927年4月,南京国民政府成立,这里成了新政府所在地。抗日战争爆发后,蒋介石避走重庆,这里又被为汪伪政权占据。1945年八月抗战胜利,国民政府还都南京,这里从此改称“总统府”,直到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攻克南京。

从朱元璋定都南京,一直到蒋家王朝逃离南京,前后581年,历经了明、清(太平天国)和民国等历史的变迁,无数风云变幻和人间悲欢都发生在南京城中这个原本极神秘的皇家园林之中,看上去小巧的煦园可算是见证明、清、民国历史最有权威的的一个园子,它的历史价值,似乎更高于它的建筑艺术价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