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PBN技术的发展和飞机制导能力的提高,越来越多的飞行制导模式可能会让人产生混乱迷糊的感觉。本文主要介绍了进近的构型管理和制导模式的管理,首先梳理概念和程序,其次分析了部分风险。 一、构型管理及相应风险 1、稳定进近与减速进近定义(FCOM-SOP) 2、减速进近与稳定进近应用与风险管理 n 减速进近技术应用 Ø ILS进近 Ø 类精密(LNAV/VNAV)进近 Ø 注意:非精密的管理进近方式按FCOM上文定义可以减速进近,但公司SO程序要求非精密使用减速进近,需明确公司政策高于机型手册。 n 稳定进近技术应用 Ø LOC进近 Ø 非精密选择模式的进近 Ø 横向管理(NAV),垂直选择(FPA)(注:公司SO程序,未包含NAV FPA模式的非精密) Ø 下滑角大于3度的进近。风险:若减速进近可能导致不稳定进近或低空大下降率地形警告风险。 Ø 低高度截获下滑的进近。风险:例如杭州25号盲降,460米截获下滑若不采取稳定进近技术,可能导致不稳定进近。 二、制导模式的选择与风险管理 1、飞行参考(指引)选择的标准 在垂直管理模式下使用 Ø FINAL APP Ø LOC G/S 在垂直选择模式下使用 Ø TRK-FPA 模式 Ø LOC-FPA模式 Ø NAV-FPA模式 2、不同进近的标准制导模式 Ø ILS进近:LOC G/S Ø LOC进近:LOC FPA Ø LOC B/C反向航道进近:TRK FPA Ø RNAV(GNSS)类精密进近:FINAL APP Ø RNAV(GNSS)非精密进近(有LNAV无VNAV):FINAL APP或者NAV FPA Ø VOR、NDB进近:FINAL APP或者NAV FPA或者TRK FPA Ø RNAV(RNP)进近:FINAL APP 注意:每一种进近都有固定的制导模式,超出以上范围的模式,属于违反SOP。 附:FCOM-SOP相关说明 3、制导模式使用的部分风险梳理 n ILS进近,部分人员使用LOC FPA模式意图在不改变盲降进近方式下,飞LOC进近以满足公司“非精密进近近期经历要求”。存在偏离飞行程序和混淆天气标准的风险。 n LNAV(无VNAV)的RNAV(GNSS)进近,手册推荐FINAL APP 管理进近方式,但需注意区分与LNAV/VNAV的FINAL APP区别:前者非精密需稳定进近,后者类精密减速进近;天气标准、着陆标准不一致;高距比检查要求不一致;等等。另外需注意满足公司对于管理非精密进近的要求和限制。 n VOR或者NDB进近,手册推荐FINAL APP管理进近模式,这符合合理使用自动化设备的金科玉律。但需注意满足公司对于管理非精密进近的要求和限制。 n 管理非精密进近(FINAL APP模式)的风险,其中一部分就来自于对于使用条件不清楚导致非预期的状态,例如低温修正下,数据库显示TOO STEEP PATH,使用QFE基准等,存在低空大下降率,可控撞地的风险。 n RNP AR进近,只能使用全管理的FINAL APP模式,不可使用NAV FPA选择下降角的模式。例如静冈 RNAV(RNP)Rwy 12程序。对于RNP AR程序,若使用选择进近方式,存在较大的可控撞地风险。 三、偏差提醒、降级制导与中止进近
注1:有些公司非精密的操作要求,只有全管理FINAL APP和全选择TRK FPA模式,而没有NAV FPA模式。所以飞行员在进近准备中应明确制导模式的使用,只有在FINAL APP模式下垂直偏差不满意,按手册是可以降级至NAV FPA模式飞行。 注2:若对于目视后FD的使用公司和FCOM存在差异,需明确公司政策高于机型手册。 l 公司EFB SO要求在DDA/DA以上,足够目视参考时:AP&FD关。 l FCOM的描述,FD按需。 四、“未建立航道”的风险管理 1、“航道建立”的定义 摘自《飞行程序》咨询通告AC-91-FS-2015-27 2、A320机型的应用及风险 n ILS进近、LOC进近和VOR进近,航道在一个点内(满刻度为2个点)为“已建立” n NDB进近,在规定方位的正负5度内为“已建立”。 n 常见错误 Ø ILS进近,刚显示LOC*,机组就向ATC报告航道已建立,未确认实际航道偏离量。 Ø 过高的剖面管理,导致LOC*和GS*同时截获,飞机在不符合“已建立”标准的情况下,未建立航道开始下降,存在非预期航空器状态和可控撞地风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