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与《二中月报》

 陇西文学 2020-12-11

天水师院 陈 龙

又一次拿到久违了的依旧散发着她那特有的浓浓墨香的《二中月报》,心情却依旧如上中学时一样莫名激动,是有我的文章发表于此?或是能在别人笔下回味自己的中学时代?不,都不是。这种莫名的激动,它来自于一名忠实读者对《二中月报》的一份真挚关爱。

我与《二中月报》的交情也算颇深了。在上中学时,父亲有一天将一份刚出版的《二中月报》放到我的书桌上,让我借鉴借鉴报纸中的精华。我一看是二中的校报,便狂傲的说:“我们一中的校报也不过如此,没有几篇像样的文章,更何况是二中的校报!”父亲看着狂妄自大的儿子,拿起报纸说:“孩子,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井底之蛙何知天之高,海之阔,你还是先从这份报纸开始学着如何做人的道理来,好夸张哦!那就翻翻呗!不为别的,就为找找父亲所谓的做人吧!”父亲说得好严重,一份中学校报竟然也引出了做人的道理。咦,这篇散文写的不错,感情细腻,相信是出自一位女孩子之手;嗯,这篇文章中的班主任,和我的班主任有几分相像嘛;啊,与我年纪相仿的的同龄人竟能写出如此深奥而华美的长诗,让人读起来朦朦胧胧,似懂非懂,但又让人思绪万千……好厉害的文笔。看来,这份报纸的确有看头,比我们学校的校报要强啊。把这几个写得特好的句子抄下来,以后我也这样写,哦———这也许就是父亲告诉我的“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做人道理吧!从这以后,我这个一中的学生,却最关心的是二中的报纸何时出版!

后来,在父亲的鼓励之下,我也开始 将自己认为最好的文章寄给《二中月报》希望能在编辑老师的帮助指点下提高,我的文章竟然修改之后发表了,但这时的我却没有得意忘形,因为我常记着父亲和《二中月报》共同教给我的“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做人道理。

随着时间的推移,《二中月报》的内容设计也越来越新颖,就拿当时的作文比赛来说,在当时,其他学校从来没有组织过全县学生参加作文比赛,而《二中月报》却牵头办了一次比赛,全县有很多学校的各年级同学都参加了《二中月报》组织的作文比赛。当然我也是“壮志凌云”的参加了比赛,很幸运还得了奖,更让我激动的是,贾老师还亲自将奖品送到我们学校,而且在我的朋友圈中还掀起了一场小范围的《二中月报》热。有很多同学也积极向《二中月报》投稿,《二中月报》也很乐意刊登其他学校各年级学生的优秀文章,无论你是哪里的学生,《二中月报》永远向每一位热爱他的人开放着。在我高中毕业的那年,任何一个学校报纸栏里都见到过最新一期的《二中月报》。

高中毕业,上了大学,父亲仍然会将每个月出版的《二中月报》收集到一起,放在我的案头,每次放假回家,看着自己的学弟学妹们写出的一篇篇美文,好像在他们的文字中间我又回到了真率的少年。他们也和当年的我一样关爱着《二中月报》,而且每次有机会遇到贾老师,他总会叮嘱我,“不要放弃写作,经常练习,把它当作兴趣培养,慢慢地你会从中受益的。”

十年,一个懵懂无知的少年成长为成熟健康的青年;十年,一位满怀热情的青年教师变成稳重坦然、经验老练的办报行家;十年,一份四开纸印成的中学小报发展成为全国中学优秀校报。是啊,回首定思,《二中月报》在社会各界的关怀和编者们数十年如一日的辛勤培育下,在我们这些热心忠实读者的精心呵护下,今天他十岁了!我们共同见证了他十年的成长经历,更期待着他今后的辉煌。

    (作者为陇西一中04年高中毕业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