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年人不配看电视

 国馆官方 2020-12-11

    人到中年,焦虑难免。

    01

    前两天,看到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新闻。

    一位妻子因为焦虑教育问题,给孩子报了十几个补习班。

    夫妻两人白天上班,孩子放学后晚上还要出去上课,丈夫周末经常加班。

    一家人忙得连一起吃饭的时间都没有。

    即便如此,妻子晚上还是担心得睡不着觉,责怪丈夫对孩子不上心。

    一天晚上,两人刚吵了一架,丈夫打开电视想放松一下。

    谁知正在辅导孩子功课的妻子大吼:

    “要看出去看去!”

    丈夫一赌气,竟抱着大电视机来到了马路上看。

    如此奇葩的一幕引来了邻居的围观、询问。

    这位中年男人终于忍不住当众崩溃,抱头痛哭。

    看到这场扎心的“中年焦虑”闹剧,有网友感同身受:

    “中年人不配看电视啊”“这就是现实版的男人哭吧哭吧不是罪”“每天工作已经够忙了,如果连放松一下都不行,真要崩溃”

    也有不少人批评这位丈夫的行为:

    “妈妈在管孩子教育,你不管,还添乱”
    “孩子小时候有时间,多报点班,最后选择几个坚持下来,未来的路才会更宽”“十年后你一定会感谢妻子”

    对于争议,我更多的是心疼这个家庭里的每一个人。

    爸爸即使工作忙,也没有缺位家庭,想多和家人聚在一起吃个饭。

    妈妈想让孩子变得更优秀,费时费力报班,课后还亲自辅导。

    其实夫妻两人都没有错,各有各的压力和不容易。

    毕竟人到中年,焦虑难免。

    崩溃来自生活的方方面面,只要你一睁开眼睛,就得开始负重前行。

    中年人的苦,何止不配看电视。

    不配的东西太多了。

    02

    【不配独处】

    都说中年人的时间,一半给了工作,一半给了孩子,根本没有时间留给自己。

    特别是现在的孩子,一出生就像上了发条一样。

    当看到别家的孩子报了早教班,夏令营,自己难免会有紧迫感。

    很多时候,不是家长不想给孩子营造轻松的成长环境,只是一切变化太快,让越来越多家长陷入教育焦虑。

    最后不得不加入这场教育“军备竞赛”。

    而且,这场军备竞赛中仅仅靠学校教育还不够,家长们也得提升学习,言传身教。

    然后在辅导孩子作业的过程,忍受无尽的折磨。

    来自杭州的吴先生,本来在国企工作,朝九晚六,周末双休,有很充裕的空闲时间。

    没想到孩子上了小学后,所有时间都被掏空了。

    每天回到家,先抓着孩子按在凳子上写作业。

    孩子不听话,坐不住,还得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必要时还要用些暴力强制手段。

    有时学校会布置一些亲子手工作业,需要学生和家长一起完成。

    晚上吃完饭一放下筷子,吴先生和妻子就得分工合作,一个洗碗,一个做手工。

    到了晚上10点左右,还要检查孩子作业,查缺补漏。

    丝毫不得闲。

    更何况,孩子不是天才。

    很多反复讲过的题,还是一遍遍错,各种方法都用遍了,还是没什么改变。

    每一天,吴先生都在忙碌中熬到深夜,第二天拖着熊猫眼回单位上班。

    试想,只是辅导作业,就把家长逼成这个样子。

    要知道,现代教育就是一场高投入、长时期、密集型的家庭战斗。

    为了上好的小学,好的中学,好的大学,一切就得按部就班,紧锣密鼓,一丝一毫都不能放松。

    在这样的生活里,中年人还哪里有独处的资格。

    【不配有朋友】

    有人说,中年人生活压力大,可以找朋友倾诉分享呀。

    很可惜,他们已经不配有朋友。

    去年夏天,我心血来潮把10年没见的老同学阿伟叫出来喝茶。

    要知道,学生时期的我们,是形影不离的好兄弟。

    一起打球、一起泡图书馆、一起喜欢同一个女生。

    晚上宵夜撸串,喝得酩酊大醉,躺在草地上看星星,聊未来。

    本来想着这么铁的关系,应该不会被时光打败。

    可当两人四目相对,大眼瞪小眼,气氛着实尴尬。

    期间,阿伟拿起手机,表情严肃,像是处理一些工作上的事情。

    但我从他眼镜的反光里清楚地看到,只是在不断刷着手机桌面,漫无目的地打开一个个APP,又迅速退了出来。

    原来,一切都变了。

    从前,朋友们可以一起疯,周末约出来吃喝玩乐。

    可随着大家陆续结婚,生子,挑起生活重担,彼此相处时间大大减少。

    圈子不同,话题变少,偶尔出来聚会,也没有之前放得那么开了。

    寒暄过后,除了回忆过去,也不知道再说些什么。

    只好把这份友谊留在心里,不再轻易打扰。

    更让人感到无奈的是。

    原来的朋友渐行渐远,新发展的社交关系最多也只能成为熟人,人脉。

    极少可以走进心里,成为朋友。

    虽然认识的人越来越多,但“应酬”代替了“交际”。

    曾经对朋友的简单定义,也荡然无存。

    为了生活,每个人不得不演戏,将真实的自己虚伪包装一番。

    大家都在交往中互相筛选,形成自己圈子。

    而圈子只是人脉,利益为上。

    感情,只是调剂而已。

    中年人的所谓朋友,不过是不动声色地有说有笑。

    拼命隐藏着心酸与无奈,努力装出过得滋润的样子罢了。

    【不配过性生活】

    人到中年,独自一人,尽管还有伴侣,但也早已成为床上的兄弟。

    网友@浅草 和老公刚结婚的时候,每天干柴烈火。

    10年后,竟过上了无性婚姻。

    当初明明嫁给了爱情,到头来却输给了性。

    都说老夫老妻就像左手牵右手,他们直接连手都不碰的。

    每天有的只是柴米油盐,鸡飞狗跳,吵吵闹闹,不断磨损着仅有的性致。

    没有了身体触碰的温存,感情也慢慢变得名存实亡。

    除此之外,作为一名广告从业者,@浅草 每天上班加班。

    疲惫早已把她的精力一点点榨干。

    除了吃饭拉屎的时间,还长期处于睡眠不足的状态。

    虽然表面上过着光鲜亮丽的生活,但背后,却早已有心无力。

    人们都说结婚的夫妻,像家人一样温暖。

    但没有性的婚姻,是非常可怕的,只能在温水煮青蛙中死去。

    慢慢的,连对生活也一点提不起兴趣。

    03

    尽管人到中年,又苦又累,这也不配,那也不配。

    但生活虽苦,长此以往,崩溃不是办法,哀叹也不是出路。

    还得靠自己,积极调整面对。

    把所有需要宣泄的情绪,找到合适的方法,全部排解出来,才是最优解。

    对孩子

    不必一天到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有劲全往他们身上使。

    要知道,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父母和孩子不断学习,感受成长意义的过程。

    从两人世界到一家三口,历经新手父母时的手忙脚乱和种种磨合。

    从孩子在地上爬,牙牙学语,到会走,会跑,会跳……

    你会发现,孩子的每一次成长,都是全家人的幸福蜕变。

    有位网友分享过一段话:

    “当站在幼儿园走廊上,看着孩子做着早操、唱着歌、时不时地回头和我对视眼神的时候,我突然想到了自己的童年。”

    都说养育孩子是一场修行,养的是孩子,愈的是自己。

    治愈过去的伤痛,弥补过去的遗憾。

    养孩子,是很苦,是很累。

    但当看到孩子的笑脸,滋润着自己的内心。

    一切都是那么美好,那么值得。

    对朋友

    要懂得给生活做减法。

    现实难免起起伏伏,身边的人聚聚散散。

    人性使然,别太把自己当回事。

    就像如今的我,学生时期的朋友一个没有。

    但20几岁认识的朋友还有几个,这些朋友都很珍贵,我很珍惜。

    即使不在一个地方,也会经常互动。

    不是刻意联系,而是三观实在太符合,感觉什么都可以聊。

    感觉他们会是一辈子的朋友。

    人到中年,不再追求表面喧闹,不再需要在别人的认同中寻找价值。

    朋友这种东西,不必刻意维系,数量也不在多,知心即可。

    人生能够遇到两三知己,是奢侈和幸运。

    遇不到,也无需悲伤,在自己的世界里大步向前,前路一样明媚。

    人与人相处,最好的心态莫过于:亲疏随缘,爱恨随意。

    君子之交,淡如水就好。

    对伴侣

    要懂得给爱情保鲜,保持魅力。

    首先,性爱是身体的交流。

    如果见到妻子满身赘肉,丈夫挺着个大肚腩弯腰驼背,肯定会给性致大打折扣。

    多运动锻炼,保持良好体态、健康活力去迎接另一半的爱,是对TA最大的回报。

    其次,通过提高新鲜感来保持激情。

    比如创造良好气氛,像旅游度假一样,事先做好准备。

    点个香薰,放上一曲舒缓的音乐,重燃怦然心动的美好。

    总之,和谐性生活需要双方共同努力,每一次令人愉快的交欢,都是夫妻双方共同合作的成果。

    一次深度的身体交流,最能让生活充满能量。

    最后,希望各位负重前行的中年人都能在百忙中找到一点小自由,小确幸。

    资料来源:

    腾讯新闻:《妻子太焦虑孩子教育,中年男子半夜在马路上看电视崩溃大哭》;


    /今日作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