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来说说讳莫如深的“患者安全”问题

 漫谈医管 2020-12-11

     凡说起患者安全,都是讳莫如深的,一般不敢轻易谈论患者安全问题,其中一个原因是我们自己确实存在一些不足和瑕疵,另外我们的社会文化,还不能给我们轻松谈论患者安全的氛围,加之当下 医患关系紧张,患者安全问题,更是披上了层层迷雾。也因此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方面的书籍也不多。

    近日,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钱庆文教授和我一起写的《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一书上架销售,这本书其实从策划到撰写,到修改,前后差不多经历了两年的时间,2016年原卫计委发布《医疗质量管理办法》的时候,我们就开始了这本书的创作,历时两年多,终于和大家见面,必然会有很多不不足之处,也就多是 抛砖引玉吧,希望能够引发更多朋友的思考和讨论。本来还预定了4月27日在海南博鳌健康论坛上签售的,结果预定的飞机故障延误,没有到达,甚为可惜。最近不少朋友也都通过各种途径订购了我手上的签名书,现已经所剩无几,欲购从速。

昨日,一位我读书时候的老师,给我发一个信息,说在读我的书。

      这位老师也是对我有很多帮助,在读书的时候,颇多照顾,后来去了日本读博士,回来之后去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虽然只是医学院的名字,但其比很多的医科大厉害多了)。

      她读博士时,研究方向就是患者安全,近期准备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开设《患者安全》的选修课,由于国内现在没有比较系统合适的教材,只能是自己准备,所以一看到有关于患者安全的书,就get了,没想到,打开一看的,作者介绍,真的是曾经的学生。我说:早知道我应该直接送一本签名版的给你。

      讳莫如深的患者安全问题。说到患者安全,虽然很多年没有见面,但是确实很有同感,国内对于患者安全这个问题,常常讳莫如深,尤其是当下医患关系并不和谐,患者期望值较高,病人来到医院就必须要治好,哪怕是正常的并发症,也不能被接受,曾经闹的沸沸扬扬的产妇羊水栓塞事件,就是最好的例证。加之舆论炒作,把医疗环境闹得越来越不敢讲真话。比如产妇产程中,娩出孩子后,宫缩乏力,出血不止,填塞也无效,最后不得已摘除子宫,保住了患者的生命,但患者就认为,我就是生个孩子,为什么要把我的子宫也一起拿掉。且不说医生的操作是否规范,但就保护患者生命的角度来说,是没有问题的,理论上患者应该感谢医生在危机的时候抢救了患者。操作不规范,沟通不到位,处理不及时,这又另当别论。

      我们很难坦然直面缺陷。我们现在看到的论文也好,学术报告也好,很少有人,会直截了当的说,我曾经在什么时候,犯过一个什么错误,导致了不良的后果,大多都是说我如何竭尽全力,完成了一个个高难度的手术,拯救了患者。但从医者的成长路径来说,成功的完成高难度的手术,也许并不能给别人更多的启示,反而是那些我们的失误,我们的错误,更能够让其他人惊醒,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医院里面大多数有不良事件报告系统,很多还设计了不良事件上报的奖励机制,但我们依然不想在院内通报自己的不良事件,一些人选择悄悄的和患者私了,不愿意被更多人知道,一些人宁愿捂着,怀有侥幸心理,捂不住的时候,再按照纠纷来处理了。因为不良事件总觉得有损颜面,有失专家风范,年轻医生也担心别人知道自己的失误,会看不起他。长此以往,我们很难发现安全隐患,而不能发现安全隐患和苗头,所导致的后果可能更严重,甚至是毁灭性的。有些系统的问题就不能被及时暴露出来,导致有些本可以避免的事故就会被掩埋,直到积蓄了很多的不良事件,最后如火山爆发一样,带来毁灭性的影响力。

      医生的成长之路漫长。每个医生都有一个成长和成熟的过程,一个初出茅庐的医学生,颤颤巍巍的走到临床,到最后娴熟的驾轻就熟完成高难度的手术,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我特别影响深刻的一件事是我在实习的时候,在ICU,一个夜班的时候,带教老师,让我去抽一管动脉血,动脉血压力很大,掌握不好,会喷出来的,好在那个患者是一个快临终的患者,动脉血的压力已经没有那么高,按照操作要求,我也很容易的找到了动脉,并抽到了动脉血,但还是有些紧张。在实习到时候,也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打针的时候漏诊,或者戳几次找不到血管,要感谢那些患者给我们的宽容。想起那些医生为了练手的灵活度,用棉签吃饭,给葡萄做手术,在鸡蛋上练习,一个没有熟练掌握人体解剖结构的外科医生也是恐怖的,但我们现在可以供练习的遗体并不多。试问一个优秀的医生,终其一生,当其回望来路的时候,能够保证一生中,没有任何差池吗?别的不说,就说在医院实习的学生,其职业暴露问题就很明显,在我们还不熟练的时候,伤害到自己是常有的,不小心给患者带来伤害也是有可能的。

     相对包容的患者安全文化。国外似乎能够更开明的接受患者安全事件,并在发生患者安全事件之后,能够正视错误,并启动系统的改进计划。曾经看过一本书《医生的抉择》,一个英国著名神经外科医生30年行医生涯手记,书中披露了自己术前的恐惧和焦虑,出错后的愧疚和伤心,失败带来的惋惜和懊恼,更重要的是,他还坦诚的披露了自己亲手制造的“灾难”,用英式的黑色幽默,道出了一般人不敢说的禁忌话题和不为人知的真相。好像还有来一个著名的心外科医生,也是一步步踏着各种地雷过来的。

      其实每个成功的医生背后,没有一筐惊心动魄的故事呢,有点故事结局好,有的故事结局可能并不好,但好与不好,都将成为一个医生成功提升的阶梯。医生的职业是需要不断的积累临床经验的 ,需要不断的去完成各种临床操作和手术治疗。在医学发展的初期,那时候,感染控制还没有完全被重视,手术后的感染导致手术失败,是很常见的事情,那时候的手术并不一定对患者来说是最好的选择。

     医生的成长需要社会的包容。 整体医学技术的进步和个人医疗技术的提升,才会不断的推动医学的向前发展。而在这条路上,还很漫长,需要一个个的医生不断的修炼,社会应该要有一种包容和宽厚之心去对待,手术中可能导致的不良事件,没有阅历和积累,一个稚嫩的医学生,如何成为医学专家。这其实还是一种患者安全文化的缺失,我们现在还缺失这样的包容的文化,也没有建立因为缺陷导致的伤害的补偿机制,应该从更高层面,设立相应的机制,来保护进阶和成长路上的年轻人。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当青年思想认识陷入困惑彷徨、人生抉择处于十字路口时要鼓励他们振奋精神、勇往直前,当青年在工作上取得进步时要给予他们热情鼓励,当青年在事业上遇到困难时要帮助他们重拾信心,当青年犯了错误、做了错事时要及时指出并帮助他们纠正对一些青年思想上的一时冲动或偏激要多教育引导,能包容要包容,多给他们一点提高自我认识的时间和空间,不要过于苛责。对于年轻医生来说,最需要的就是一个相对宽松和积极的氛围,需要成长的空间和时间。

     感控文化和患者安全文化。 我们又谈到了患者安全文化,其实我也一直关注,一直在做,我现在是在感控的岗位上,感染控制其实应该说是医疗质量和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曾经某中医院因为操作不规范,导致多人在诊疗之后传染艾滋病,引起轩然大波,并给患者带来严重的伤害,也严重的影响了医院的发展。任何感染事件,都是医院不能承受之中,尤其是当下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舆论压力之下,感控事件会迅速成为热点和敏感事件。

      我总觉得感控工作,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战战兢兢,这个地方,急需全员关注的安全文化,没有全员的参与,没有大家的安全文化意识的提高,感控的雷池,迟早有人要越过。说起我在写的另外一本书《口腔科感染控制策略和实践》,里面也专门有章节要涉及到患者安全和感控文化等,其实在写《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这本书的时候,我就很想在里面专门列一章关于感染控制的,只是当时觉得太累了,要求的交稿时间又近,实在没有精力再加一章进去,就封笔,没有写进去了,其实感染控制是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的关键环节之一。后来就想着应该要专门写写感控。通过交流我找到这个章节最适合来写的老师了。

      纵观国内我们看到的关注患者安全的人不多,比较专注的专家如重医的肖明朝老师及其团队,其公众号一直关注患者安全的各个方面,主持翻译的《患者安全案例研究》,也非常有阅读和参考价值,我们也需要更多自己身边的真实案例。《医疗质量与患者安全》这本书,我们会要准备再版,再版的时候,希望能够纳入更多我们做的好的创新和做的不到位的案例。如果你有这方面的实践案例,欢迎和我们联系,再版时,你也可能成为作者之一。

     新绩效考核背景下患者安全问题。  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医院管理议题,缺口其实 也很大,在去年底,国务院发布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办法中,涉及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的指标有24个(总的55个),如果加上满意度,就有27个指标,接近一半,可以说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是医院管理的基石和核心,这一点都不为过,没有患者安全,就没有医疗质量,没有医疗质量,医院的绩效(表现)就是0。我们需要更多的以质量安全为导向的创新和管理举措。绩效考核指标只是一个个的数据,但这些数据的背后,是无数医护人员辛勤的付出,要让这些指标更好,那需要更多的管理创新和真正的推动医院管理科学化发展,所以我认为去年发布的绩效考核办法,如果你够真正的实施,将是我国医院管理的一大重要的里程碑。


质量管理:

  1. 精益医院的传奇蜕变

  2. 精益视角下医院被漠视的惊人浪费

  3. 听钱庆文教授讲:什么是精益医疗管理

  4. ppt卫计委解读《医疗质量管理办法》

  5. ppt医疗质量管理工具之一:全面质量管

  6. PPT医疗质量管理工具之二:PDCA 

  7. ppt医疗质量管理工具之三:QCC品管圈来了 

  8. 《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记忆秘诀,总有一个你喜欢的 

  9. 失守的感控底线!警钟长鸣 

  10. PPT医疗质量管理工具之四:临床路径(clinicalpathways, CP

  11. 医院如果不拼技术,那要拼什么呢?

  12. 没有动人小故事的医院没有灵魂

  13. 好医院的春天在哪里?

  14. 医疗质量居然有这5大误区,你有“中过招”吗?

  15. 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正式开启,你准备好了吗?

  16. 患者满意度调查这把双刃剑,该如何修炼?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