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峄城有这些文保单位发生了这些变化!

 微游枣庄 2020-12-11


方屋

峄县故城,位于今峄城峄州故城之西南隅,明洪武二年,降峄州为县治于此。历经清、民国为县治。峄县故城周围四里许,墙高一丈五尺,厚一丈,共四门,东曰兴贤,西曰迎恩,南曰望仙,北曰近圣。故城经历次修缮,均无大工程。乾隆四十三年至四十九年,知县张玉树除重修周围城垣外,又修建文庙、乡贤祠、书院、寺庙及其它名胜古迹达数十处之多。鲁南战役中,峄县城池毁于炮火,仅余城西北临河一段矮墙。峄县县衙也在炮火中只剩下了一座方屋,该建筑呈曲尺形,青砖瓦木结构,中间起脊四面坡,顶部现已换成红瓦,俗称方屋。方屋始建于清朝初期,位于峄县老县衙门里的大堂和二堂之间,是官方的会议厅和接待厅。

国共和谈

1946年初为实现国共双方军队就地停火,按照周恩来副主席与国民党上层官员的交涉,徐州军调处派遣“三人执行小组”赴峄县谈判。三人小组的成员是:共产党方面代表王世英、国民党方面代表李树正、美国方面代表墨里斯。

为了迎接“三人执行小组” ,当时的峄县人民政府发动军民在峄城东郊(坛山街道邵楼街东、吴林街道三里庄北)荡平麦田,硬化地面,修建了一个临时飞机场。1946年1月14日,三架飞机从徐州起飞,在峄城降落。饱受战火之苦的峄县人民,对军调处三人小组视为和平使者,人们夹道欢迎,陈毅将军更是亲自出城迎接。三人小组在峄县人民政府院内(峄县老县衙原址)的方屋进行了两个多小时的会议。

陈毅军长谈笑风生,与共方代表王世英、国方代表李树正和美方代表墨里斯,相对而坐,谈双方军队就地停火,却无果而终。无果的结果,是国民党军队的一败涂地。

现在方屋位于原峄城区法院院内,因为国共谈判而成为一座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006年12月,国共谈判旧址被列入山东省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曾经很长时间方屋被改建成为澡堂,后弃之不用,年久失修,方屋的破损严重。


方屋将要维修

   2013年以来,峄城区文化部门积极筹划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国共谈判旧址进行维修保护。通过多次沟通协调,向上级文物部门争取国共谈判旧址维修保护专项资金100万元。2013年12月,与山东省文物科技保护中心签订了国共谈判旧址维修勘察设计合同,对以国共谈判旧址方屋为主体的红色文化进行规划保护。2014年1月,区文广新局聘请有关专家对国共谈判旧址方屋进行实地勘察测绘。2014年6月,完成对国共谈判旧址方屋维修保护方案的编制,并通过省文物局专家评审。目前,已完成国共谈判旧址维修工作已经结束,接下来将对室内进行布展,这里将变成一个“鲁南战役”的展馆。


这枚印有峄县西门外风景的明信片由日军侵略峄县时由随军画家小椋繁治绘制的,明信片上的“峄县西门外”影像就是今天的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原峄县城池的西门外。

据考证现存的峄县城墙是元代建筑的。那么峄县西门也应该建于那个年代,只是不知道和它被拆毁的时的样子一不一样,西门曾经是台儿庄通往临城的官驿古道的咽喉要塞。明清两代,西门称“迎恩门”,与迎恩门相对的孺子桥一带,是观赏峄县八景之一“承水环烟”的最佳位置。


峄县西城门经历过多次战争的洗礼,尤其在上世纪,台儿庄大战的炮火几乎毁灭了整个台儿庄,作为去往台儿庄的咽喉要塞,西门没有倒在敌人的炮火中。

1947年1月9日开始的鲁南战役,当时守卫峄县的是蒋介石新整编的最精锐26师,却让解放军不到5个小时就拿下,而鲁中军区第八师的一发炮弹,打中正要带领数百人从西门突围的副旅长,西门虽然没有没完全摧毁,战争让它变得残缺不全,因此建国以后被整体拆除,只剩下了西门的遗迹。


      只留下了一段城墙和城墙中间一个路口。这是整个峄县城仅仅残存的一段城墙。更多的峄城人居然不知道这是古峄县的城墙,更不知道这城墙是元代的时候修建的。城墙截面露出参差不齐当的乱石。若不是城墙上建有住家,恐怕现在也荡然无存。城门南面的一段城墙就被利欲熏心的人们用挖土机的大铲子几下就给挖干净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崭新的楼房。

     幸亏破坏老城墙的行为被及时叫停,老峄县还得以保留了一段城墙,近日峄城区自筹资金对西门遗迹进行了维修,城门南因开发商门市房的缘故已无法原貌恢复,但是西门遗址得以保留,为峄城留住了一段记忆一些历史和乡愁。 

天主教堂

      峄城中医院院内的东部有一与众不同的石头建筑物,是建于1929年的峄县天主教堂,由荷兰人伯多禄神父聘请设计兖州天主教堂的工程师邢路加规划设计而成,历经一年半建成。

        据当地老百姓回忆介绍说:当时的天主教堂最前面的钟楼最顶端有一个公鸡风向标,当地人又称天主教堂为“公鸡楼”,钟楼上的钟声清脆响亮,方圆几里都可以听到。每到星期天或者天主教的节日时,这里都会聚集着附近的教徒,热闹非凡。现在的天主教堂已经褪去了昔日的风采,钟楼由于年久失修也由四层建筑物变成了两层。


   峄县天主教堂主堂属典型的哥特式建筑,教堂南北长28米,东西宽16米,配房东西长26米,南北宽6米,总面积604平方米。1939年随着日军的入侵,大批难民逃往教堂避难,故此教堂成为抗战时期难民的避难所,据不完全统计,八年抗战中这里共收容难民4000余人。当时教堂的神父、修女以及众教徒四处活动,筹集粮食和药品给予难民所必要的帮助,使许多人在战乱中幸免于难。


2015年3月份,天主教堂的维修工程开工,根据历史照片通过专家论证恢复了教堂以前的高度,并且对钟楼进行恢复性重建,待二期工程完成时,人们又会听到铜钟 悠扬的钟声还会看到钟楼最高处且设有公鸡风向标。


重修后,天主教堂大殿的高度又恢复原来的6米,尊重了文物本身原有的式样。

钟楼上面那雕有‘天主圣殿’四个字的石碑依然保留

供教徒从事宗教活动的大殿

大殿南边的内墙上镶有一块黑色石碑记载了教堂建设的年代和教堂的属性为St.Augustino堂。

  微游枣庄编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