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年邾国故都——西集镇

 微游枣庄 2020-12-11



在千山争秀、万木拥黛的鲁南抱犊崮山区,有一片神奇而古老的土地——山东省枣庄市山亭区西集镇

          西集,古称西暨,乃“邾国故都,龙河古镇”,历史悠久,名称来源于此处在商代时期的一个古国:暨国,后世又传称其为蔇国,或者称为既国。因商代蔇国分支东迁至君山东麓,另建一国“东蔇”,则此地称为西蔇。明清之后,“西蔇”又讹传为“西集”至今。

          商朝时期位于今江苏省徐州大彭国,就是商朝东部最大的诸侯国。为维护对东夷相邻区域的统治,彭伯便将其子翦封于暨地,建立蔇子国。


              明代万历年间编著的《峄县志》记载为“蔇,彭姓国。”并说蔇亭“今其地尚存,有盟台也。”还引用国语的记述:“大彭诸蔇,商灭之矣。”这是对古蔇国兴衰历史的较完整说法,并指出蔇地最早属于大彭国,明代时尚有盟台古迹可寻。 《春秋》“九年春,齐人杀无知,公及齐大夫盟于蔇。”《峄县志·杂记》“邑治北五十里西暨村,土台高数尺,方广数十亩,居人呼为盟台。相传以为春秋诸侯盟于蔇即此。”南宋罗泌所撰《路史》载“沂之承有蔇亭,即古暨国”,即此,地属徐;特别注明春秋时“蔇”也作“暨”,为鲁国疆域。可知古蔇国应该在今枣庄市山亭区西集(暨)镇。


          考古发现,早在新石器时代,西集镇就有人类繁衍生息。此地发现多处大汶口文化遗址。殷封子翦于“彭”,是为大彭,其后封为“蔇”。西集镇周、春秋、战国时期属小邾国,后属楚国。唐代属沂州琅琊郡承县。金代、元代均属峄州。明代、清代属峄县,民国时期先后属峄县、滕峄边县、费滕峄中心县、麓水县等。1944年以前属峄县管辖,1944年秋以后先后隶属双山县、麓水县。1950年归属白彦县,为第三区。1953年撤白彦县,重归峄县,编为第二十区。1958年,西集、付庄、张庄、东凫山合并成立西集人民公社。1962年划归齐村区,同年分出付庄、张庄、东凫山,建西集公社。1983年撤销齐村区,改属山亭区。1984年改为西集镇。2001年3月,原西集镇、张庄乡、东凫乡山合并为西集镇。2004年4月,分出张庄、东凫山,恢复到1984年编制的西集镇。

               西集镇名胜古迹众多,主要有普照寺、梁王城、扳倒井、龟山寨、历代帝王图碑、建新遗址、神山汉墓群和伏里土陶等文物古迹。

         普照寺坐落在龙河北岸、镇驻地村西集村的西首、店韩公路与济枣公路的交汇处,是古峄县佛教名刹,始建年代不详,明代万历年间和清代道光年间进行过维修,据此可知此寺应创建于元代以前。普照寺现保存的大殿,明代是供奉佛像的后殿,殿檐下大门两侧嵌有明代石碑两通,上面勒刻着文学家贾三近的诗作,字迹清晰完好,石碑摩刻时间是万历十一年(1583年)。当时,文学家贾三近由南京光禄寺卿任上解职在家闲居。5年闲居期间,他为撰写《峄县志》,考察山川河流,遍访乡老耆旧,悠游于泉林之间。在普照寺结识了住持僧圆泰,二人促膝交谈,十分投机,以后便时常往来,纵论佛理禅旨,壁上镶嵌的两首诗,便是他于万历十一年秋季到普照寺,应圆泰长老之请留赠的。

       普照寺内还保存一通清代道光年间的碑刻,碑额篆书“龙河精舍”四字。龙河,即指今西集河,精舍是寺庙的别称,碑上所指正是普照寺,碑上款题《龙河精舍记》。主要记述普照寺周围的自然环境寺庙情况以及当时维修经过。碑文出自滕县人王东槐之手。王东槐,清道光进士,曾任江西道监察御史,湖南衡州知府,署福建按察使,湖北盐法道等职。作此碑记时,王东槐正以拔贡候选教育谕身份在家赋闲。

      从普照寺沿店韩公路南行3公里,有一座像乌龟的山,,因而得名龟山,大汶口文化遗址、西周遗址、汉代墓葬群密布山下四周。太平天国时期,其山修有农民起义军的寨墙、军营帐,又曰龟山寨。山顶有伏羲庙(俗称娘娘庙)遗址,至今留有“历代帝王碑图”石碑一通,见证着当地悠久的历史文化和世代的沧桑变迁。

       龟山的东面是依山而筑伏羲平湖,建于1967年,集水面积为5.87平方公里,总库容260万立方米,2008年,投资600余万元对伏羲平湖实施除险加固:坝前块石护砌、坝后石子护坡,同时对溢洪道、放水洞进行了改造修复,使伏羲平湖更加坚固、秀美、壮观,湖光山色相映成趣,成为一道亮丽的旅游风景线。


       龟山脚下,是闻名遐迩的“伏里土陶”的原产地——伏里村,伏里土陶民间艺术品因产于伏里村而得名,世代流传至今,是中华伏羲文化的象征,有祭祀、赏玩、生活用品三大类,计200多个品种。据伏里村中大汶口文化遗址和汉、唐、明、清墓葬发掘,论证该村土陶生产史有六千年,且各个朝风尚印清晰。目前,由伏里土陶研究所创新产品“孔子像”、“孩儿枕”、十二生肖等,成为旅游热门产品。其中,大站狮曾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首次举办的“中国民间艺术一绝大展”铜奖。2009年,伏里土陶入选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正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并加紧规划建设伏里土陶博物馆。

           1981年文物普查时发现的建新遗址就在伏里村,遗址坐落在村北侧一片高出周围1.5米左右的平坦台地上。经钻探,遗址平面呈椭圆形,东西长205米,南北宽155米,现存面积约3万平方米。东、南、北三面被群山环抱,西部为开阔平原,遗址北侧有一条小河。1992年,济枣公路修筑时需从遗址中穿过,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发掘队对该遗址进行了2次较大规模考古发掘。此次发掘,在遗址的西、中、东3个区域内共开探方106个,探沟l条,发掘面积共计2781平方米。发现大汶口文化房基27座,灰坑和窖穴261个,墓葬92座,水井l眼,陶窑1座,出土陶器、石器、骨角器等各类遗物1000余件。

        古河沟将遗址分为两半,东为居住区,西为墓区。居住区发掘出房址10余处,其中三处为半地穴式,灰坑8个,并出土了大量以素面陶片为主的文物等。区内水井直径为1.2米、深2.4米,这在大汶口文化中首次发现,把祖先从饮用河水到饮用井水的历史转折点推前了千余年。墓区发掘出包括成人、儿童在内的墓葬。其中有一夫妻合葬墓,墓主头向东方。传说伏羲就出生在伏里村,后与活动在峄城区金陵寺附近的红埠族母系部落首领女娲结为夫妻,在此生儿育女。2013年,建新遗址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这也是山亭区唯一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从西集镇政府沿美丽的龙河上行1公路是便是东集村,历史悠久的梁王城就坐落在龙河北岸东集村的西头,城址表面属汉文化遗存。梁王城属春秋战国时期,它座落在倪国故城之上,这种城中城格局说明,历史遗存叠压多,又是考古学界颇有争议的小邾国城池。战国时代的倪国故城遗址位于西集镇政府东1公里处,海拔140米。据《通志.氏族略》记载:“倪即小邾国,以居邾故又称邾国。”遗址为高出地面5米的台型高地。据《峄县志.古迹考》载:“土台高数尺,方广数十亩”。在此先后发现了灰陶缸、陶豆、罐、筒瓦、石斧、鬲腿等文物。现遗址被列入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作者:赵连友     此文刊登在《孔子文化》2016.12第五期     微游枣庄编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