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心脑血管疾病这么多--反式脂肪酸惹的祸

 私淑弟子 2020-12-11

为什么心脑血管疾病这么多--反式脂肪酸惹的祸

反式脂肪酸究竟是啥?

现在大家营养观念进步,很多人都知道反式脂肪酸不好,吃了对身体百害而无一利,但是日常生活中反式脂肪酸究竟包括什么呢,吃了究竟有什么害处呢?

反式脂肪酸概念

反式脂肪酸(Trans fatty acids,TFA)有天然存在和人工制造两种情况。

天然存在:人乳和牛乳中都天然存在反式脂肪酸,牛奶中反式脂肪酸约占脂肪酸总量的4-9%,人乳约占2-6%。

人工制造:反式脂肪酸是对植物油进行氢化改性过程中产生的一种不饱和脂肪酸(改性后的油称为氢化油)。这种加工可防止油脂变质,改变风味。

主要应用--食品添加

为增加货架期和产品稳定性而添加氢化油的产品中都可以发现反式脂肪酸。包括薄脆饼干、焙烤食品、谷类食品、面包、快餐如炸薯条、炸鱼、洋葱圈、人造黄油特别是粘性人造黄油。

反式脂肪酸究竟有哪些?

反式脂肪酸的含量占总脂肪酸百分比

牛奶、羊奶 3 % ~5 %

反刍动物体脂 4% ~1 1 %

部分氢化/非全氢化植物油 14.2%~34.3%

起酥油 7.3%~31.7%

硬质黄油 1.6%~23.1%

面包和丹麦糕 37%

炸鸡和法式油炸土豆 36%

炸薯条 35%

糖果类脂肪 27%

植物油含有较多不饱和脂肪酸,容易氧化变质,并且不耐高温,但是只要进行简单的氢化之后,不得了了,不易氧化了,不容易变质了,也耐高温了,大批量生产,长期储存也是可以的了,成本是刷刷的往下降啊。

在烹饪时,这些油脂会产生浓郁的香味,让大家垂涎三尺,油炸过程中还会让食物更加的酥脆。这样的情况下,难怪大家都对其爱的难舍难分。商家选择这种油也会赚的满盆满钵。

《食品营养标签管理规范》规定反式脂肪酸含量可以标示在“脂肪”下面,当反式脂肪酸含量≤0.3g/100g食品时,可标示为“0”或声称“无 ”或“不含”反式脂肪酸。

所以食品标签上声称“不含”或是“无”反式脂肪酸并不一定是真的没有。

氢化植物油一旦标示在食物成分表上,大家往往会对此产生警惕,进一步研究会不会有反式脂肪酸的问题,安全顾虑会让大家减少这种食物的购买。为此,食品生产者也想到了对策,将氢化植物油改名换姓,让大家看不出来。

常用的氢化植物油小名一般有:人造奶油,人造黄油,代可可脂,植脂末,棕榈油......

一般闻起来特别香,让你完全忍不住的食物往往含有氢化植物油。

你还可以自我安慰:毕竟不是所有氢化植物油都会变成反式脂肪酸的,只是一小部分而已,国标都规定了小于0.3g可以说是无的,四舍五入一下我仿佛一口反式脂肪酸都没吃呢。

反式脂肪酸的危害有哪些?

过多摄入反式脂肪酸,对心血管健康的影响具有最强的证据,可大大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降低“好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加“坏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造成糖尿病、肥胖、高脂血症。

总之,反式脂肪酸还是少吃或不吃为妙,为了以防万一,奶茶、蛋糕、巧克力、油炸食品等等,是时候改戒掉了。珍爱生命,远离反式脂肪酸。

发布于 2019-02-13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