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图文详情

 ekylin 2020-12-11

在过往治疗经验中,看到众多个案呈现的特征:有的人能量很弱;有的人一直怀疑;有的人常常会莫名害怕;有的人特别乖,不敢有自己的主张;有的人严重缺爱,不停到处索求……

这些特性都会造成一个人生命的结果。

能量弱的人,很难成功;

充满怀疑的人,人际关系糟糕;

总是害怕的人,无法面对挑战和挫败;

乖的人,总是会委屈自己满足他人,内心压抑很多情绪;

缺爱的人,为了感受到爱,会不断制造各种状况,俗称“作”,时间久了自然没有人会受得了……

 

在治疗这些个案的过程中,我发现一些必然规律:这些特征基本上都跟家庭教育方式有关,除了一些特别极端的情况,大部分都是日常生活中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所致。

 

不管孩子多大,不要以为不会说话的孩子听不懂就没有关系。其实,他们都懂。

看看以下的错误,你犯过哪几条?

 

、爸爸妈妈不要你了&爸爸妈妈走了

 

经常会听到家长跟孩子开玩笑地说:“爸爸妈妈不要你了。”成年人当然知道这只个玩笑,但在孩子心目中,这却是个噩耗。孩子会觉得是因自己不重要,所以爸爸妈妈不要我了,逐渐会认为自己没有价值。

孩子哭的时候,家长也常要挟孩子:“再哭,就让警察叔叔抓走你。”

其实,这完全是个威胁。

如果经常跟孩子这样说,孩子会产生很多恐惧,并且觉得自己随时都有可能被抛弃,没价值感。长大后,尤其是在亲密关系里,就会不断地想要去测试对方是否足够地爱自己。

 

 

正确姿势:

妈妈/爸爸有事要去忙,等他们忙完就会来看你的。

孩子哭,是因为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看看是什么?如果不适合给予的,请用别的你可以接受的替代品来满足孩子的需求。

 

、不痛的

 

孩子在幼儿期,不管是学习走路、攀爬,还是玩耍时,经常会磕碰、摔倒。摔疼了,自然会大声哭泣。这时候,大人们常常说:“没事的,不痛的。”

孩子不会因为你说“不痛的”,马上就停止哭泣。

反而是,在孩子心目中最信任的人,每次在TA感觉到疼痛时,却跟TA说:“不痛的。”孩子会怀疑自己的感受,那份痛的感受到底是否正确。

长此以往,孩子慢慢会切断自己跟身体的连接,就算有疼痛,也会让自己感觉不到。在国内,这样人的比例占据很大部分。这也是为什么众多心灵成长课程中,导师首先做的事就是先要打开每个人与身体的连接。

很多严重的疾病,等当事人意识到去医院检查时,往往检验结果都是病症晚期,这通常就是因为我们跟自己身体的连接切断了,感受不到初期的病症。

 

正确姿势:

如果孩子年纪还小,告诉TA:“这是有点痛的,爸爸/妈妈会陪着你的。”然后,想办法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如果孩子年纪大点,自己碰到椅子,疼哭了,问TA:“椅子在那里有没有动?是谁撞的它啊?如果想不疼的话,跟它道个歉,就会好了。”通常孩子去道歉了,自己就会好转。

 

、如果……我就不喜欢你了

 

记得前几日午饭,阿姨在喂女儿吃饭时,女儿有些顽皮,伸手抓勺子、抓碗,左右晃动脑袋,就是不张嘴。阿姨开玩笑地说:“宝贝,好好吃饭饭,如果不好好吃,阿姨就不喜欢你咯。”

我立即纠正了阿姨。

这是我们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常用的方式,其实,这是一种赤裸裸的要挟,无异于在告诉孩子:我们对你的爱是有条件的。如果形成习惯,孩子就会一直活在紧张之中,生怕自己做的事不符合家长的要求,就无法得到家长的爱了。这样的孩子成年后,自我价值会严重缺失,会为了不断证明自己去做很多事情,例如:委屈自己,做别人希望的事;即便事业有成了,仍会拼命赚钱,牺牲自己的健康和家庭;婚姻中指责、抱怨、怀疑对方,引起矛盾……

 

正确姿势:

经常对孩子真诚地说:“爸爸妈妈永远都是爱你的。”

如果之前已经有了很多缺失,快速补救的方式(不断重复做):

在孩子熟睡时,把手放在孩子头上(位置分别是左眼的上方,此处大脑负责爱他人及爱自己,和右耳上方,此处大脑负责被爱的感觉)的同时,在孩子耳边轻声说:“爸爸妈妈永远都是爱你的。”

孩子潜意识很容易接受到这样的信息,不断补充自我价值。

 

4、你看隔壁的小明都……

 

比较心,谁都有,尤其是家长们。

当你不断拿自己孩子的缺点,和别的孩子相比较,孩子的内心会不断产生自卑,这份自卑会越来越严重。

你看你,功课没小明好;

你看人家小丽,每天都主动帮妈妈做家务;

你看你人家阿华,见了人嘴巴就很甜;

你看你,就知道玩游戏,人家小杰每天都跑步的

……

 

 

人性中最大的悲哀:尽拿自己的短处跟别人的长处去比较。

大部分家长都知道人无完人这个道理,却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各个方面都可以比别人强。你期待的是一个完人,而这实在是一个不靠谱的期待。

长期生活在这样环境中的孩子长大后,看不到自己的优势,永远都会觉得自己低人一等,内心中充斥着自卑感。要么能量偏低,要么极度想要证明自己。

 

正确姿势:

不要拿自己孩子跟别的孩子比较。

只是跟孩子之前的表现比较:

你看,这次成绩比上次好多了;

嗯,我们越来越有礼貌,会主动叫人了;

太棒了,都懂得帮妈妈做家务了

……

这样,孩子看到自己的努力被看见、被肯定,就会继续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