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历史潮流(东周)之春秋五霸

 金色年华554 2020-12-11

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周朝是一个存在最久的朝代,从西周的国力强大,到东周的奄奄一息,各诸侯日益做大,最后天子成了摆设,春秋五霸各个登场。

历史潮流(东周)之春秋五霸

天下诸侯中第一霸主是齐桓公。齐桓公,名小白,临淄人。姜姓齐国第十六位国君,在位42年。齐桓公早年逃难,后夺取王位后,励精图治,任用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促使齐国逐渐强盛。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九合诸侯,平定宋国内乱,北击山戎,南伐楚国,灭掉谭、遂、鄣等小国。一匡天下,成为第一个中原霸主。值得一提的是,齐桓公晚年昏庸,任用小人,五子不和。齐桓公病死后,五公子互相攻打对方,齐国一片混乱。桓公尸体在床上放了六十七天,尸虫都从窗子里爬了出来。一代霸王死后落得如此结局,让人唏嘘不已。

历史潮流(东周)之春秋五霸

第二个霸主是晋文公。晋文公,姬姓晋氏,名重耳,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第二十二任君主,公元前636年至前628年在位。身边聚集着能力非凡的文臣武将。他为人贤明,出言不浮夸虚饰,最终打败了晋怀公。晋文公初为公子,谦虚而好学,善于结交有才能的人。骊姬之乱时被迫流亡在外十九年,前636年春在秦穆公的支持下回晋杀晋怀公而立。晋文公在位期间晋国国力大增。对外联合秦国和齐国伐曹攻卫、救宋服郑,平定周室子带之乱,受到周天子赏赐。公元前632年,在城濮之战以少胜多,大败楚军,并召集齐、宋等国于践土会盟,成为春秋五霸中第二位霸主,开创了晋国长达百年的霸业。公元前628年,重耳逝世。

历史潮流(东周)之春秋五霸

传言第三个霸主宋襄公是一个十分愚蠢的人,笔者认为他实际可能没这么昏庸,不然也成就不了一方霸业。宋襄公给历史留下的最大笑话是在与楚国的泓水一战,面对强敌来袭,他在阵前大讲规矩。什么不能再次伤害已经受伤的敌人、不能擒获头发花白的老兵、不能将敌人阻于险隘中取胜、不能主动攻击尚未列好阵的敌人。还一口一个君子如何如何。结果战败,国人埋怨,他自己也受重伤而死。“宋襄之仁”这个成语嘲笑了他两千多年。毛主席在论持久战中有提到:我们不是宋襄公,不要那种蠢猪式的仁义道德。这大概是宋襄公被黑的最惨的一次吧!

历史潮流(东周)之春秋五霸

第四个霸主是秦穆公。秦穆公,嬴姓,赵氏,名任好,雍城人。秦国第九位国君,他一个十分明智的君主。赏罚分明、胸襟宽广。在众多文臣武将的帮助下最终称霸。秦穆公在春秋时期处境尴尬,他是一位霸主,但又只局限在秦国,同时期的齐桓公,楚庄王等霸主都已经问鼎中原,尽管秦穆公跟这些霸主们相比功绩有点拿不出手,但是他在位期间连灭十二个小国,秦国的疆域扩张了几千里,还把戎人赶跑了,保证了秦国后期的雄起,所以不影响他被称作一代霸主。秦穆公没能问鼎中原,有很多其他方面的因素制约,在他掌权的时候,齐国、楚国还有晋国已经把中原给瓜分,且秦国地处偏僻,想去中原地区有晋国和楚国阻挡,中原的诸侯国们非常歧视秦国,认为秦国人跟“戎狄”没什么区别,秦国想进军中原难度非常大,却无意间为他的后代400多年后一统天下打下了基础。

历史潮流(东周)之春秋五霸

第五个霸主就是大名鼎鼎的楚庄王。楚庄王熊旅,又称荆庄王,芈姓,熊氏,名旅,楚穆王之子,在位二十三年。不到20岁时即位,楚庄王年轻时贪图享乐,专横跋扈,三年不问朝政。大臣们努力规劝才使他醒悟过来。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一鸣惊人的典故便出自于此。楚庄王知错就改,发奋图强,渐渐国力强盛。为了争当霸主,楚晋之间进行了长时间的战争,双方互有胜负,楚国在邲之战中大获全胜。使楚国的声威大振,国势日强,此后楚庄王灭掉了萧国,连续三年攻伐宋国,迫使宋国向楚求和。楚庄王最终饮马黄河,问鼎中原,实现了称霸的愿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