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致女性朋友

 珠海老杨品谈 2020-12-11

打造最具人文精神的自媒体公众号 

点击上方“老杨品谈”关注

个人微信:yangyu1970s




老杨品谈>>>>>

三月八日,国际劳动妇女节。祝女性朋友节日快乐。


致女性朋友

文|老杨

|First

我还是比较喜欢这个节日的全称:“联合国妇女权益和国际和平日”或“联合国女权和国际和平日”。这两个名字都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女性权益;二是和平。

两个名字又不同。第一个“妇女权益”代表妇女有权益,说明妇女的权益是被这个社会应该授予的,背后是一个男权社会;第二个“女权”的概念就不同了,说明这个社会不但有男权也有女权,不是谁授予的,是天生就有的。也就是说第二个意义更进步。

“国际和平日”总是会被我们忽略,因为在这个男权的社会中战争不属于女性。裤裆里掏手榴弹是不可取的。

Second

关于“妇女节”的叫法,今年中国的女性朋友提出了自己的说法。说法提得很可爱,但也很幼稚,一般幼稚也都可爱,叫“女生节”。

这是一种自怜,自怜的背后他怜,和这个节日的真实意义相背。

汉字有个最大特点单字表义,两个字组合表义的词都是舶来品,如:玻璃。玻璃一词与陶瓷不同,玻不是玻,璃也不是璃,两个字在一起才是玻璃;陶瓷是陶就是陶,低温无铀,陶器。瓷就是瓷,高温上铀,瓷器。陶瓷是两样东西的总称。

妇女是妇是妇,为人之妇;女就是女,闺中之女。妇女是已婚和未婚成年女人的总称。

女生的意义是这几年被放大了,女生原指女学生。现在是包括妇和女的两类女性的昵称。按古代的说法,家中之女就是待嫁之女。未成年的一般不叫女,叫丫头。

古代未成年女子的发髻梳成树丫状,未成年男子的发髻梳成兽角状,所以才有了“丫角相逢,懵懂之恋”、“ 丫角终老、倾城之恋”的说法。

这个日子的设立意在保护成年妇女的权益,而非全部女性。未成年人无论男女都没有做为一个社会人的基本权力: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未成年可以不分男女,由《未成人保护法》来保护,有六一国际儿童节。

这个日子的准确叫法应该是:权益日。中国人喜欢节,我们就用“节”取代了“日”。怎么说呢?这是一种中国式的尊重。

Third

国际妇女节的由来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世界女性向男权社会抗争的结果。

从1857年3月8日的美国纽约的制衣和纺织女工走上街头,抗议恶劣的工作条件和低薪。到1909年3月8日,美国芝加哥劳动妇女罢工游行集会。从1910年社会主义国际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首届国际妇女会议,再到1911年美国纽约三角内衣工厂火灾中140多名女工丧生的导火索出现。前后50多年的时间里美国女工代表世界女工一直在为自己的权益抗争。


 

这场抗争的主人公是女工,他们最根本的诉求是劳动权益。他们代表着底层的妇女。

直到1977年这个日子才被联合国公认,并被追加到自1975年起。

而我国政府在这个日子的认定上是很早的,主要取决一个关键的人物——何香凝。


 

1924年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了第一次“三·八”节纪念大会,会议是由我国女权运动的先驱何香凝倡导的。

1949年新中国建立,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49年12月通令全国,定3月8日为妇女节。

Fourth

有一个现象是:这样的女工抗争为什么在1911年之前集中地出现在了美国?而不是工业最发达的英国?

这是因为英国的女人不做工,在当时的英国,女人出去做工是男人没地位的象征。

英国在大革命之前一直处于封建社会状态,有大量的贵族阶层,这些贵族掌控着社会,即使是受尽苦难的女工也没有抗争的能力,更没有这种意识。

美国就不一样了,美国是一个没有贵族的国家,他们都是为了追求自由、平等才来到了这块土地上。以平等为基础的国家建构才唤醒了美国妇女争取权力的意识。

真正让全世界妇女走上追求社会权益和地位的原因是很无聊的,并不是男人对女人起了尊重之心,而是男人的大量死亡。

一战、二战让欧洲损失了大量的男性劳动力,迫使女性走出家门,参与社会劳动,参与社会生活。女性才从“家女性”变成了“社会女性”。

二战期间,英国在欧洲做了最顽强的抵抗,男人都上了前线,大量兵器和弹药的消耗使妇女走入了工厂。英国皇室的公主都加入了做工的行列,贵族家的女子也纷纷效仿,女工成了英国后方最主要的劳动力。


走出家门的女性认识到了自己的价值,认识到了自己并不是男人的依附品,更重要的是这种价值观得到了欧洲贵族出身女性的认可,而不单单是身份卑微的女工。女权主义才开始兴起,女人才开始被全世界公认为人。

女权主义是两次世界大战的副产品,二战还产生了另两个副产品,一个是民族主义,别一个是社会主义。

Fifth

中国自古就是个男尊女卑的社会。在几千年的历史中,妇女只是附庸。那怕男人死了,你也还是人之妇,叫寡妇。

有多少这样的妇女因为无条件的附庸得到了表彰,表彰方式比现在牛,不是发个奖章,是立个牌坊,贞洁牌坊。

我在浙江见过很多这样的牌坊,其中一个是乾隆年间立的,在村口,沧桑而孤单。

她的后人还都生活在那个村里,那座牌坊是他们永远的骄傲。

我问过她后代中一个有文化的老者,你看了这牌坊有什么感觉?

老者只说了一个字:苦。

在中国古代也有过抗争男权社会的女性,她们往往使用比男人更男人的手段反抗。如:武则天、吕雉,但她们都被历史定义为了离经判道。

Sixth

新中国让中国妇女彻底翻了身,成了半边天,或者说是大半边,曾经翻到了“不爱红装爱武装”的程度。


 

从今天的发展看,如果中国服务业的产值超过了工业和农业,那么女性劳动者所创造的价值就会超过男性。

女性的权益最基本的有两项:一是选举和被选举权;二是工作权。

这两项权益从1949年开始,中国的男女就平等了。

中国出过世界上第一位女国家元首(国家元首,女皇除外。)、国家副主席宋庆龄。当在台湾的宋美龄听到二姐和中共领导人一起站在了北京天安门城楼上时,说了一句很有意思的话:我没想到她那么爱当官。


 

这不是个官位的问题,是女性地位的问题。

工作权是女性地位的保障权,工作才能产生价值,才能创造财富,才能不是男人的附庸。

被包养权应该不是女权的范畴,虽然现在好多女性喜欢,这是女权的退步。

工作权包括两个内容:就业平等、同工同酬。

在今天,中国女性的就业机会高过男性,而在其他发达国家并非如此。在美国也存在着就业的上的性别歧视。同工同酬上,中国不但男女平等,还高于男性。上班时,女教师的工资单上有一项“妇女保健费”,至使同等的女教师比男教师工资高。而在美国,男女的工资有很大的差距。美国大部分的中间收入阶层中,男性的年平均收入是5—7万美元,女性是4—6万美元。

对于女性来说,中国是个最幸福的国度。

Seventh

最后说点不好听的,不是妇女,是三八。

三八和这个日子没关,是中国粤语区的一个形容女人的贬义词。三是虚数,和古代的用法一样,指多;八是象声词叭的简写。八婆指多嘴、爱说、喜欢挑拨是非的女人。三八婆就是更爱管闲事的女人。

东北话管能说叫叭叭,管能说又乱说叫瞎叭叭。东北话喜欢把两个字叠加表示更强烈的意思,形容能说、爱说的词很多,如:了了,胡了了;叨叨,瞎叨叨;还有更难听的,逼逼,瞎逼逼。

组合:你看老杨那小子,天天叭叭地说个不停,其实都是逼逼歪歪地胡了了,像个老太太似的叨叨叨叨烦死人。


人生不过三万天,

行走江湖几十年。

看淡成败荣辱,

追求快乐一天。

关注身边小事,

感受世界万千。

快乐时光尽在《老杨品谈》。

草根谈世事,凡人品平凡。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