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破五——民俗中的大智慧

 珠海老杨品谈 2020-12-11

1 

过年是中国的传统节日,过年的讲究比较多,每个地区都不相同。

听了好像有点别扭,为啥不说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呢?而是说过年呢?

这里面有个时间长短的问题,保持了多长时间的习俗才叫传统呢?是100年,还是1000年呢?

如果按百年算,春节算是个传统节日。如果按千年计算,春节就不算了。因为春节这种叫法是从1912年开始的,到现在才105年。

说起来是一件挺尴尬的事。

自清末开始,大清子民天天受洋人欺负,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进北京,败得一塌糊涂。总被人家扁,心里当然不舒服,就开始想是怎么回事呢?想来想去,发现是我们的落后了。

至于是什么落后争议很大,主要在科技、思想、文化、体制几个方面。

科技的落后得到了公认,枪不行、炮不行、舰不行。但思想和文化是否落后的争议就很大了。思想主要是指儒家思想,这个东西落后了不好办,因为儒家思想的核心是忠君,否定了忠君等于否定了体制,在现行君主体制下没人敢说这种话。

文化落后不落后呢?文化当中包含的要素很多,还能找出点可以称之为落后的东西。

什么叫落后呢?麻烦、不方便就是落后。这样一找,我们的纪年方法就比较落后。

自汉武帝开始,我们一直沿用皇帝年号纪年法,就是皇帝的年号加这个年号使用的年序。宋之后还好,一般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唐之前就不行了,皇帝换年号和比换衣服还勤。汉武帝刘彻用了11个年号,唐高宗李治用了14个年号,而武则天用了18个年号,创中国历史之最。中国的历史比较长,朝代太多,皇帝太多,年号自然就多,神才能记住。

除了这个纪年法,还有个干支纪年法,甲子、乙丑等,这个也有问题,60年就重复了。就会出现此甲子非彼甲子的现象。

落后了怎么办?就学学人家吧!学谁啊?学西方。一看人家定了一个元年,然后每过一年加1就好了,很简单,也不会重复,不会错。

这样,有些人就想把中国纪年的方式改一改。有些年人是什么人呢?有点文化的人。其实,这些有点文化的人改纪年的背后是藏着猫腻的,不用皇帝的年号纪年就等于有改革体制的意思。

怎么改呢?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部分激进革命党人主张彻底西化,采用公历纪年法,以耶稣诞生之年为元年,全套照搬;而一部分突出民族主义立场的革命党人和文化保守主义者主张采用黄帝纪年法,以黄帝出生那年为元年,这个有点像日本的黄道纪年,以日本神武天皇即位为元年开始算起;还有一种是以康有为为代表的希望突出儒教的人们主张采用孔子纪年法,以孔子出生的那年为元年,现在也有人想这么干。

这几种方法也都是学西方的纪年方式,只是以哪年为元年的问题,是西化的结果。

2

有皇帝在,谁咋想都是瞎想。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10月10日武汉昌起义打响。1912年2月12日中国最后一位皇帝爱新觉罗·溥仪颁布退位诏书。皇帝没了,这就可以改了。

既然是革命胜利了,革命派就说了算了。1912年2月24日由中华民国内务部明令各省执行阳历(公历)纪年。但考虑到中国人的传统也采用了另一种传统的纪年法——国号加年,1912年就是中华民国元年。

这说明老的规矩还破不了,中西方法合着用。台湾现在还在这么用。

年定下来了,月日也就不一样了,公历的1月1日就成了新年的第一天。

我们原来农历的正月初一是新年第一天,新年的第一天叫元旦。宋朝的时候叫元日,也就有了王安石的那首牛诗:

《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国家说了,公历的1月1日是新年的第一天,这一天也就是元旦了。可农历的正月初一叫啥呢?想来想去叫春节吧,这和我们农历指导农耕的作用相符。

前几天网上流行个段子,是个小视频。意思是为啥过小年呢?回答是为了过大年。又问,这不是过两年长两岁了吗?回答是过小年不长一岁。

采用公元纪年,中国人也遇到了这样的尴尬。发生了要过两次年的矛盾,一次是过阳历年,一次是过阴历年。虽然把公历1月1日为唯一的“元旦”,把阴历元旦定为了“春节”,实际并不能够解决中国人还要过两次年的问题,最终也只能这样稀里糊涂地过了。这是西化的后遗症,也可以说春节是中国人西化的结果。

这个问题到现在还困扰着中国人——生日过哪个?有人过农历,有人过公历,牛人过两个,农历过一次,阳历过一次。还有闰月的问题,有人可能过三次,收三次礼。

这里还出了个最大的问题,就是毛主席的生日是公历的12月26日,还是农历的腊月二十六。这个问题演绎出了很多问题,是不是和耶稣的生日挨着的问题,还有8341这个神秘数字的问题。

虽然这些问题都不是什么问题,但给想找问题的人提供了很多机会。

3 

改变纪年的方法也是破,破除旧的传统,立出新的规矩,中国人叫不破不立。

过年的规矩挺多,初五了,年就要过去了,很多规矩也该破了,所以,今天也叫破五。

破什么呢?小时候家里有很多规矩,特别是针对小孩子的规矩。

首先是过年不能哭,哭的结果很惨;其次是说话要非常注意,不但要有礼貌,不能大喊大叫,还有很多忌讳的词,如:丢、少、没之类的词都不能说;再有就是不能从屋里往外扔东西等等行为。

初五到了,这些过年的规矩也就都要破了。从这个意义上讲,过了初五,小孩子才解放,这个传统节日所附带的教育功能也就完结了。

现在当然没有这么多规矩了,过年的教育功能也早就不存在了。

初五早上,北方的大部分地区要吃饺子。在煮饺子的时候还要故意煮破几个,吃的时候家长会问,破了吗?吃的人要回答,破了,破了。破了才有福。

这也体现了人类的审美观,真正的完美是不存在的,有缺陷的美才是真正的美。

在生活中,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规矩太多、太旧也要改,也要破,破是为了立。

想改掉旧规矩,破除旧观念是很难的,经常是没有外力而无法做到。就像煮饺子一样,想单单煮破几个,非常不容易,除非把一锅都煮破了。这就要想办法,在出锅前用勺子搞破几个。这就是外力的作用。

这也是内部改革很难成功的原因。这一现象能解释很多现实问题,如:百货大楼和大型市场为什么没有发展成电商,银行为什么没有搞出来三方支付平台等等。内在体制的固化使其内部产生的力量无法突破,因为内部建设得太精细、太完美。结果和煮饺子一样,要么一锅烂掉,要么一个个被外力击破。

对于一个人也一样,没有外力的作用就很难改变。影响人的外力是什么——困境。别把身处困境当劣势,这正是你走出劣势的机会。

千万别小瞧民俗,民俗中藏着大智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