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死有余辜,生有余罪

 珠海老杨品谈 2020-12-11

两年多不在网上看剧了。

前几天写《人民的名义》拍摄背景的时候,查2016年的热播剧,《余罪》排第一。

看海报才知道主演是《家有儿女》中的张一山,这孩子长大了。想看看小刘星演得如何,点击链接才发现下架了,看不了了。

想知道这部排名第一的电视剧为什么下架,网上找了一下,盗版的也没有。

排名第一和下架的落差很大,落差就能产生力量,这种力量怂恿着我翻墙。

在Youtube上有全集,看了一集,一看不可收,好在只有24集,一次性看完。

《余罪》是一部警匪剧,是以缉毒为题材的警匪剧。在多名打入贩毒团伙内部的情报人员先后牺牲的情况下,省厅刑侦处处长许平秋开始不按常理出牌,看中了警校中的几个混混、学渣。

看中他们的原因是他们底子干净,没有工作经验,身上没有警察的影子,不容易让贩毒分子发现。但致命的弱点也是没有工作经验,风险性会更大。

学渣中的学渣余罪(张一山)进入许平秋视野的原因有三个,一个是他太不像警察了,二是他为了目的能做出你意想不到的事情,三是身上有一种亦正亦邪的特质。

在许平秋的种种圈套设计下,余罪被迫入局。余罪认为他们是在拿他的命来赌,而许平秋赌的是他身上的正气。

余罪进入贩毒团伙。这里的生死考验与其他缉毒题材的剧也差不多,最后完成任务。

电视剧的拍摄考虑了很多当代年轻人的因素,很无厘头,很下三流。

剧情基本上是在案情的线索上很下三流地展开,放弃了传统意义上对警察形象的塑造,涉俗、涉黄、涉暴,这应该是被下架的原因。用通俗的套路说法是不利于青少年的成长。

至于为什么开始的审查通过了,不得而知。

剧的看点是情节环环相扣,永远会在你没防备的情况下抛出下一个让你震惊的情节,这样的设计是费劲心思绑架观众的眼球,很暴力,让你不得不看。

这是一部这些年当中在节奏把握上最好的电视剧,在高山飞瀑和小桥流水之间自然地把剧情塞给你,吃也得吃,不吃也得吃。

导演张睿77年出生,他和剧里的余罪一样,没有一点传统导演的影子,完全没有套路。

艺术本身就不能有套路,有了套路的艺术就已经步入了老年。

没套路是这个时代的特征,套路只能把自己套死。套路娴熟的几个特情人员都牺牲了,没有人能看出来套路的余罪活了下来。这是电视剧的一个现实主题。

做到没套路其实不难,没套路就是硬来。套用诗人(《诗刊》编辑)、剧作家邹静之(《康熙微服私访记》的编剧)讲诗歌创作的一句话叫:转不过去的地方硬转,接不上的地方硬接。

“你那一声美丽的咳嗽”,就是把美丽和咳嗽暴力地接在了一起,产生了你想不到的效果。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走不下去的时候,可在一般情况下,我们没有冲出套路的勇气,没有转不过去的地方硬转的决心。

这部剧并不是表面上看下三烂的警匪搞笑剧。它极力地讲了一个事实,这个世界并不是我们看到的那么光鲜,也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黑暗,是一片灰色地带。

光鲜的和黑暗的都会死去,存活下来的是灰色。

这是一部网络剧,网上公开了两季,二十四集,还应该有第三季。

剧情中的光鲜是警察正义的形象,但这种正义的形象在黑暗邪恶的面前很无奈。剧中最光鲜的一个学生形象叫解冰,他应该在第三季中变成黑暗。

剧情中的黑暗的形象是毒贩子,这些表面上很光鲜的黑暗形象都在灰色的余罪手里落网。

好像很消极,怎么去面对这样的一个灰色世界呢?

剧中强烈地表达了灰色中的正义,灰色中的光鲜。那就是为弱者和真爱的付出。

余罪在剧中对缉毒大队女警林宇婧、女同学安嘉璐和贩毒马仔粉仔的态度上都表现了这一点。

为弱者和真爱的付出是什么?是善。

善就是这个灰色世界中的光鲜,恶就是这个灰色世界中的黑暗。

每个人都生活在这个灰色的世界里,但不能只是浑浑噩噩活着,心里应该有光鲜,有善。

死有余辜,生有余罪。每个人如果都有这样的心态,表现出来的就一定是善。

一般我们不认同我们有罪,这不是我们的文化。

其实对不公的冷漠、对弱小的蔑视、对强势的吹捧、对受害的围观都是恶,我们天天都在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