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为什么总喜欢说别人说的都是错的?

 珠海老杨品谈 2020-12-11

 (温馨提示:今天的文章比较烧脑,全文2650字,音频13分钟)

昨天有个网友在微信里问我,什么是历史虚无主义?

其实这个词不能讲,这个词是中国的特产,它是最近国内马克思主义学者在哲学范围创造出来的一个新词汇。

1

先说说什么是虚无主义。

虚无主义是一个哲学词汇,为怀疑主义的极致形式。

怀疑一切就是科学的精神,因为离开了怀疑就是崇信。

现代科学来自对上帝真实存在的怀疑,这才产生了天文学、物理学。

爱因斯坦说,常识就是人到十八岁为止所累积的各种偏见。

这也是把怀疑做到了极致,如果没有爱因斯坦怀疑一切的精神,也就不会有相对论,也就没有了现代科技。

但怀疑一切并不是怀疑主义,怀疑一切是带着怀疑的态度去看一切事物,而认可没有被怀疑推翻的一切。而怀疑主义是不带任何认可的态度去看一切,怀疑是唯一的目的。

抱有怀疑主义的人在日常中比比皆是,就是人家说什么他都说不对的那种人。怀疑本身没有错,以怀疑为目的就错了,用怀疑的态度进行人身攻击就更错了。

2

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的主要观点是时空的弯曲,广义相对论的三大经典预言之一是光线弯曲

这首先与牛顿的绝对时空论相违背。牛顿的绝对时空论认为空间上的一点是绝对的,从这一点出发向前走,如果不回头的话永远不会再回到这一点上。现在谁都知道这是错的,因为地球是圆的。

但当时爱因斯坦想通过数学的方法证明这一点非常难。

欧洲的数学来自古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的著作《几何原本》。

《几何原本》提出了五个几何公理,公理就是不需要证明的。

一是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二是两点确定的线段可以延长为一条直线;

三是以一点为圆心,以一定长度为半径可以画一个圆;

四是直角都相等;

五是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这都是初中学的几何常识,现在听了都是废话。那是因为我们接受了欧几里得的观点,欧几里得是什么时候的人呢?中国战国时代(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的人,生于公元前330年,死于公元前275年。

《几何原本》中的前四条公理都没人怀疑,但第五条过直线外一点只能画一条平行线就有人怀疑,因为,很多人想用前四条来证明第五条但都失败了。

当时爱因斯坦也没有怀疑这五条公理,也就是说他怀疑一切,但相信没有被推翻的一切。

这就让爱因斯坦很苦恼,如果过直线外一点只能画一条平行线,说明空间是直的。那么,怎么解释大航海,因麦哲伦1519年(明朝正德年间)就完成了环球航行。

也正是有了大航海, 1582年,意大利人利玛窦才能到中国传教,并带来《几何原本》。1607年明代数学家徐光启和玛窦把它翻译成了中文。

而爱因斯坦生于1879年,清光绪五年。

直到后来,爱因斯坦看到德国数学家黎曼在1851年发表的一篇论文《论几何学作为基础的假设》中明确了提出另一种几何学的存在。

黎曼不承认平行线的存在,他认为:直线可以无限延长,但总的长度是有限的。黎曼几何的模型是一个球面,从一点画出去的线会回到原点,形成一个圆,这样从一条线外的一点总能画一个圆与这这个圆相交。

也就是说,球面上的任何两条线延长后都会相交,爱因斯坦应用了黎曼的几何原理证明了光线是弯曲的。

牛顿是英国的大英雄,是百科全书,数学、物理、天文、哲学、神学无所不能。牛顿生于1643年,明崇祯十六年,后金崇德(皇太极)八年。死于1727年,清雍正五年。爱因斯坦用相对论否定了英国人心中的大英雄,英国人气得不行,但最后英国人却帮爱因斯坦证明了光线弯曲。

英国人放弃了英雄的正确,认同了科学的事实。这是为什么工业革命发生在了英国的一个根本原因——科学的态度。

地圆说是公元前六世纪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提出的,他认为大地是球体。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也是生在中国战国时代,他总结出三个科学方法来证明大地是球形:越往北走,北极星越高;越往南走,北极星越低;且可以看到一些在北方看不到的新的星星。

3

为什么要说这些科学家,因为这里有一个问题,是不是这些科学家改写了历史?

从表象上说答案是肯定的。

这就有了下一个问题,这些科学家改写人类历史是否有其必然性。也就是说,是不是没有亚里士多德、哥白尼、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人类历史就不会发生改变呢?

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没有哥白尼会的弟白尼,没有牛顿会马顿,历史不会停止脚步。

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理论说,叫劳动创造了人本身,普通人创造了历史。

而作为怀疑主义极致形式的虚无主义认为,世界、生命(特别是人类)的存在是没有客观意义和目的。也就是说,你来了,并不是为了改变什么,也不存在可以理解的真相。真相是一种自然的呈现,并非人为地解释。

曾对虚无主义著书论述的著名哲学家有尼采和海德格尔。

尼采将基督教称为虚无的宗教,因为它不关注现实生活,而在乎假设的死后生活。但宗教存在不存在呢?无疑它一直存在于人类发展的历程之中。

海德格尔将虚无主义称为“这样的存在什么都不剩”,并认为虚无主义基于将存在缩减至纯粹价值。

“这样的存在什么都不剩”引导现代物理学家去思考,我们看到的物质是现实存在的,那么,我们看不到的物质存不存在?这才提出了暗物质理论,暗物质是现在物理学界的中心话题。

也就是说,虚无主义有其存在的价值。因为虚无主义让怀疑一切有其合理性。

那些科学家都是在怀疑前一位科学家成果基础上取得的进步,没有怀疑就没有进步。

如果没有怀疑上帝的真实存在,欧洲将生活在教皇统治下的黑暗中世纪,中国也还生活在清以后的下一个皇帝时代。

如果说科学家是一个时代的英雄,那么这个英雄是建立在推倒上一个英雄理论的基础上的。

4

历史虚无主义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虚构的一个概念,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但并没有历史虚无主义这样的理论存在,而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用虚无主义的思想构建了他们反对的另一种虚无主义。

很滑稽,其实是在乌托邦的基础上反对另一个乌托邦。

中国的马克思主义者认为,把历史视为一种无主体的偶然结果,否定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决定论,这种“虚无主义”就是历史虚无主义。认为历史有一个主体,而这个主体引导了历史的必然。

国内通常意义上所讲的历史虚无主义是指:通过各种方式重新解读历史,通过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和中国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从而否定执政合法性的一种社会思潮。

也就是不能否定主体英雄(保护马克思),是他们带着中国走向了历史的必然。

换言之,爱因斯坦不能否定牛顿,英国人民更不能自己否定牛顿。西方人更不能证明上帝根本不存在,而用科学的方法证明上帝根本不存在的恰恰是发明了上帝的犹太人:马克思、爱因斯坦、弗洛伊德。

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某教授昨天发文:警惕历史虚无主义通过恶搞英雄经典兴风作浪。

那么,怎么对待英雄?什么是英雄?我们明天再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