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庙断了小庙的香火

 珠海老杨品谈 2020-12-11

1

《我不是药神》上演之后,一般观众是奔着宁浩和徐峥去的。宁浩代表“疯狂”,徐峥代表票房。

而这二位并不是电影的导演,导演叫文牧野。文牧野,长春人,是位85后导演。2004年考入东北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广播电视编导系,2011年考上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硕士,师从导演田壮壮。

《我不是药神》的出品方是坏猴子影业,坏猴子影业的前身是宁浩电影工作室。坏猴子代表着独立、有态度。

坏猴子影业成立于2012年,专拍宁浩自己的片子,成功出品了《疯狂的石头》、《疯狂的赛车》、《黄金大劫案》、《无人区》、《心花路放》等票房口碑双丰收的电影。

宁浩出生于山西的普通家庭,小时候学习不好,偏爱美术。初中毕业后上了个中专学习美术,毕业后被分配到太原市话剧团当舞美设计。后来又迷上了摄影,跑到西安去玩拍电影,考了几年西安电影学院,没考上。

这几乎就是不务正业。宁浩因不满家人态度,20岁那年,宁浩独自跑到北京闯荡,从最开始做自行车装配工到后来考入北京电影学院,走上导演之路。

山西在中国是个很有特色的地方,最大的特点就是酸。

山西的民歌小调都带着那种酸劲儿,听了牙根发软。

2

宁浩在北影师从韩小磊(《刘罗锅断案传奇》导演),毕业那年,在老师的策划下拍了一部DV长电影《香火》,本来是毕业作业,却意外地获得了东京银座电影节大奖。

《香火》里只有一个演员,还没名,叫和尚。

故事发生在山西省怀仁县一个小山村,这个村的人以杀羊为生,村里有座上百年的小庙,破庙里生活着一个落魄的、形容猥琐的、孤独的年轻和尚。

和尚算是村里的文化人,高中毕业后去五台山受戒当了和尚。

和尚说,全村都是杀生的,总得有个地方拜一拜,庙里不能没有和尚,他愿意当和尚。

小庙破到没法住人的程度,一尊佛像也破要用根棍支着的程度。

村里人也很穷,每年只有正月十五这一天才会到庙里来上香,这一天的香火钱就是和尚一年的生活费。

和尚有个同学在村里杀羊,同学的妹妹是村里唯一的小学老师,和尚对同学的妹妹有点小意思,同学让他还俗和他一起杀羊,总比当个穷和尚好。

和尚说,不行,庙里没有和尚,庙就废了,上百年留下的可惜了。

和尚有个表哥在县城里开洗头房,那种不干净的洗头房,表哥也让他还俗,找个能挣钱的职业,好娶个老婆生娃儿。

和尚说,不行,那样村里的人就没地方烧香了,香火就断了。

和尚有个师兄,在县里的庙里当主持,县里的庙大,还被县里开发为了旅游景点,师兄发了财,想把县里的庙承包给和尚,自己去五台山发展。

和尚也拒绝了,他说,村里的庙再小,也是个庙,是庙就要有和尚。

这一个年关之前,和尚去县里要了个纸箱,买了红纸,准备正月十五香会时当功德箱用。

回来之后,他发现他的鞋破了,想找块布补一补。他发现支持佛像的木棍下有块破布,和鞋一比是一个颜色,他小心翼翼地取下了那块破布,又在木棍下塞了一块小石头,怕佛像倒了。

和尚回到房间里补鞋,佛堂传来了轰的一声,佛像塌了。

马上过年了,没有了佛像,正月十五村民来拜啥?和尚准备去筹钱,重建佛像。

他首先想到了县里的文化局宗教科,宗教科的科长夏天时来过庙里,说要给钱修缮。

到了宗教科,科长说他的庙太小,不在政府保护的范围之内。为了搪塞他,让他去找文物科。

文物科说这事儿不归我们管,反倒问他,你们村里有没有老建筑的门窗。和尚说最老的门窗就是庙里的,传说上百年了。科长让他拿来看看,要是明清的,一扇就值几千块。

和尚回到庙里背了一扇窗,文物科长看了看说是清朝的值三千,和尚大喜过望。科长给他开了张三千块的欠条,说今年的钱花完了,过了年就有钱了。

和尚急了,过了正月十五就没用了,能不能先把钱给他。科长说,没钱,过了年才有。

没办法,和尚想起了开洗头房的表哥,想先向表哥借点钱,把佛像修起来,一过了年就还。

到了表哥的洗头房,被查封了。邻居说,涉黄,表哥跑路了。

无奈之下,和尚只得回头向师兄求助,师兄劝他放弃塑像的计划,到自己庙里入股,和尚固执地拒绝了。

走投无路的和尚最后想到了一个最原始的办法——化缘。

和尚在小县城中挨家上门化缘,结果不理想,有人问他要不要修功德碑,刻上名字才肯捐。

和尚买了个小学生的笔记本,记下每个人的名字,说建好佛像后立碑。这样的效果很好,很多人都愿意捐。

这其中,和尚遇到了一位老太太。老太太说,儿媳妇快生了,就想要个儿子,可医院做B超看是个女孩儿。问和尚,能不能变成男孩?

和尚为了化缘,支支吾吾地说了谎话,说能吧。

半个月下来,终于化到了1350元钱,这只是修佛像费用的一半,他想,能不能修个小点的对付一下。

可就这个时候,不幸发生了。派出所抓住了和尚,并没收了他化缘的所有收入。说现在的和尚只能收香火钱,不能出来化缘,化缘是非法的,国家有规定。

在派出所关押时,同和尚关在一起的是几位三陪小姐,警察给她们看性病录相。

一个小姐说干他们这行的死了要下地狱,问和尚,做善事是不是就可以不下地狱。

和尚说是吧!几个小姐说愿意为他捐善款,三千块钱对于她们来说并不多。和尚觉得拿小姐的钱不妥,拒绝了。

被放出来的和尚被街头一个小青年拉住,为的是让他给自己和女友假装算命,骗家长说两个人的命相和,并付给了他100块的报酬。

和尚受到启发,于是在街头小摊买了算命的书,做起了算命先生。谁知道他抢了对面一个假瞎子的生意,假瞎子找来一伙流氓,把和尚的钱抢走了,还打了他。

和尚百无聊赖,在广场睡了一夜。快过年了,广场上灯光通明,可他的眼前一片黑暗。

和尚想放弃了,用藏在鞋里的100块钱给自己买了双皮鞋,准备回家还俗。

在和尚回家的途中,遇上一个开小三轮的司机,这个司机也信佛,就和和尚聊天。司机说他知道一个高僧,人家B超的是女孩,高僧做了法术,生出来了个大胖小子。

和尚说那高僧就是他,并说出了那家老太太的姓名。司机对和尚非常崇拜,请和尚为自己邻居家妻子治病。和尚答应,同司机一起回家,司机的邻居家妻子多年瘫痪,去了好多大医院,花了十几万块,也没治好。

说如果他能治好,不怕花钱。和尚修佛像的心又起,违心地说他家的风水不好,要搬家。并取出在街边花12块钱买的小佛像,称是五台山大师开光,可治愈他妻子的病。最终将佛像卖了3000元,筹修佛像的钱。

和尚兴高采烈回到庙中,终于修好了佛像,正举行隆重的开光仪式时,县里来人,说小庙正在计划中的“致富路”路基上,来年立马拆掉。并告诉他,文物科找人看了,他送的那扇窗不是清朝的,不值钱,让他去背回来。

看着墙上大大的“拆”字,喇叭中传来“阿弥陀佛”之声不绝于耳,和尚只能无语望苍天。

《我不是药神》对现实主义的批判只能算挠痒痒儿,宁浩的《香火》算是上乘之作。

《香火》拍摄于2003年,中国导演不是拍不出好电影,而是没有拍好电影的环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