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侧脑室枕角周围的多发性硬化

 mxy01 2022-03-06

     正因为多发性硬化(MS)的诊断如此依赖磁共振,才总结出那么多有关MS的影像特点,如Dawson's 指征,煎鸡蛋征、黑洞征、毛刷征、开环强化征等等。不但病灶形态有特点,其好发部位也有规律,如侧脑室旁、桥臂、齿状核、胼胝体等,其中侧脑室体旁的Dawson's 指征是ms最典型的表现,但特异性并不高。最近遇到几例儿童MS患者(18岁以下),都以侧脑室枕角旁病灶为主。因此设想侧脑室枕角周围病灶可能是儿童MS的早期征象。最后通过文献学习,证实了这一推断。

CASE 1

     患者17岁女性,因“ 左眼视物模糊伴疼痛3周,加重2天”入院。神经系统查体:神清语利,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2.5mm,对光反应灵敏,双眼动充分,左眼视力下降,双侧鼻唇沟对称,伸舌居中,双侧肢体肌力5级,腱反射(+++),Hoffman征(+),左Babinski征(+),颈软,双克氏征阴性。临床诊断:多发性硬化。

患者病灶环绕枕角周围

CASE2

    13岁女童,因反复头痛、乏力1年多次入院,颅内病灶逐渐增多,依据空间多发和时间多发,临床诊断为多发性硬化。病灶以枕角旁为主。

CASE3

     13岁男性,因突发性左侧肢体麻木、活动不灵6天入院。6天前排便后突然出现左侧上肢麻木,活动欠灵活,走路不稳、左下肢发软,次日出现左下肢麻木,症状持续无缓解,病程中无头痛。既往“2型糖尿病”病史1年,“高血压病”史1年。外送脑脊液寡克隆区带:阳性。一年后,因头晕2天再次入院。伴左足底麻木,有时行走左侧倾倒。查体发现左侧下肢肌力5-级。

下图为两次发病的磁共振,后角周围病灶为主,左侧前角周围也有病灶。

CASE4

     22岁女性,因发热20余天,精神行为异常1周入院。20天前受凉后发热,咽痛,10天前病人开始出现嗜睡、头晕、恶心、呕吐及肢体乏力。1周前出现精神行为异常,胡言乱语,反应迟钝,行走不稳。既往无特殊病史。脑脊液中IgG型寡克隆区带阳性。输血常规、血常规+CRP、ESR、肿瘤标志物、免疫球蛋白、糖化血红蛋白、生化全套、凝血常规、心肌标志物、同型半胱氨酸、甲状腺功能、ANA谱、血管炎抗体谱未见明显异常。

可见磁共振前角后角体部周围多发病灶。

     小结:由此可见3例儿童多发性硬化患者都是以侧脑室后角病灶为主,有时伴前角旁病灶,而侧脑室体周围没有病灶。而22岁的青年患者,侧脑室的前角后角体部周围均有病灶。因此推测MS的病灶是按照后角-前角-体部周围的顺序出现的。在儿童以后角周围病灶常见。看文献描述。

儿童MS病灶最可能部位的图示

    因此,儿童脑室枕角周围病灶,即使一个孤立病灶,也很有诊断价值,可能就是多发性硬化的早期表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