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医大师思想荟萃——李济仁教授

 你到哪里去了呢 2020-12-12

李济仁(1931.1-),原名李元善,男,汉族,安徽省歙县人。首届国医大师,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主任医师、终身教授。

*张一帖”第14代传人*

∎歙县定潭'张一帖'一家被公认为历史悠久、当代影响重大的世医家族。张家世医医技精湛,医德高尚,治疗急性热病、内科疑难杂症有奇效,往往一帖(一剂)药而起沉疴,故被称为'张一帖'。'张一帖'之名始于明嘉靖年间,张守仁对内科疑难重症、杂病的治疗有神效,并研制有'十八罗汉'末药,此药由十八味组成,有疏风散寒、理气和营、健胃宽中、渗湿利水的神效。自张守仁始,历明、清、民国至今,已有400余年、15代的历史。2010年,'张一帖'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学术思想:

一、勤修国学,做人治学一以贯之

中医药是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而中华传统文化即是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的指导思想,成为用之不竭的源头活水。李济仁大师出生在儒学昌盛,文风浓厚的古老徽州,自然勤修四书五经,读诵道德诗文。由于徽州历代德风淳朴,加上李老天生老实勤奋,铸就了他勤劳朴实的性格特征。因为国学基础深厚,有了一定的思辨能力,为李老日后研习中医经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勤学中锻炼做事,在做事中学会做人,因此具有诚信善良中和的人格精神,在开拓中医药伟大事业的征程中,成为强劲坚韧的动力,成功的基石。通过几十年做人做事的历炼,达到做人治学一以贯之,形成一代大师的核心思想体系。

二、深研岐黄经典,立专题以统条文

李老对《内经》的研读由来已久。早在师从恩师张根桂先生深造时,遵师之训,首重《内经》,熟读全文,经年不辍,并勤写读书笔记,领会经文深意,几年功夫就把整部《内经》原文熟读成诵。曾于上世纪50年代2次被选派到安徽中医进修学校(即安徽中医学院前身)深造,研习《内经》。随后即调入安徽中医学院担任大基础教研室主任,并主讲《内经》课。由于他对《内经》的熟读深思,不看备课笔记而能讲的生动精彩,引人入胜。即兴能背出相关的《内经》原文,可见其对《内经》的深入领会程度。在长期医教研时间里,李老对整部《内经》进了归纳与分析,运用纵横二法,将《内经》立体平面化,成了一部通俗读物,以朴素的唯物辨证法观点,阐述了《内经》的天人相应观与阴阳平衡的主题思想。进而对《内经》关于解剖、生理、病理、诊断、治疗预防等医学内容进行分析概括总结。在学习方法上,主张以五个方面来了解《内经》,即了解历史背景,联系日常生活来体悟,结合临床实践,联系前后篇幅,通读与精读相结合。以此进一步确立专题,以纲统目,总结归纳出《内经》的成书年代,发病索隐,病因病机探讨,因地制宜与医学地理学,因时制宜与时间治疗学,因人制宜与体质学说,以及五体痹症发微,五脏水证钩玄,养生调神理论,养生学及其对心理卫生的影响,精气神与“熵”理论等十一大类。这样以立提纲统摄条文,阐发其意,如线穿 珠一般,使艰涩古奥的经文一目了然,一看就懂,一学就会。实为研读《内经》的一种非常实用的好方法。既能使纷繁复杂的条文得以归类,又能节省时间精力,不致盲无头绪。李老对《内经》的学习非常重视,并谆谆教导我们说:“《内经》是祖国医学的理论基础,是我国古代医学理论与实践的总结,是一个伟大的宝库。为了更好地继承和发扬祖国医学遗产,深入研究中医的理、法、方、药,探索祖国医学源流……为广大人民群众防病治病,每一位中医工作者都必须下苦功夫,系统学习《内经》。”在具体学习经典的方法上,李老着重指出,学到的知识不提炼,概括总结,就会杂乱不精,运用起来就不能出神入化。博学只有约取,将所学知识分析归纳,理出头绪,抽出其精髓,这是驾驭知识的一种能力。并提示学习经典的诀窍在于“辨异求同”与“由博返约”八个字。诚可谓是研读经典的一把金钥匙。

三、博采各家之长,创新中医药理论实践

李老在继承张一帖学术经验的基础上,以《内经》为基调,认真研读《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对经方进行深入的研究。博采历代各家学术之长,撷取孙思邈、张景岳、周慎斋、洪缉庵以及金元四大家学术精华,整理研究了新安医家独特的医论与临证经验。如汪机的易学思想及新感温病学术,方有执的《伤寒条辨论》,吴昆的《素问吴注》、吴谦的《医宗金鉴》、余含棻 的《保赤存真》、方广的《丹溪心法附余》,以及《程敬通 医案》、《杏轩医案》、《吴氏验案录》等医著,均作了学术思想探讨与临证经验的评析,取其精华而用之。在60余年的医教研岁月里,李老始终以《内经》的理论思想指导临床实践,以张一帖独特的诊疗经验与历代名著的学术精华相融会,在诊治复杂的病症中进行整合,择其善者而从之,有效地应用于临床。通过长期的医教研实践。将这些理论经验逐步凝炼升华,经过认真的思考心悟,提出一系列新的概念与诊治方法。这些内容可略举以下八个方面来说明之。其一,一般认为病机理论的普遍规律用邪正斗争,阴阳失调,升降失常来概括。其二,从《内经》中总结出因时制宜论与时间治疗学,在临证中运用四时季节的变化与月亮盈亏,结合阴阳气血盛衰来诊治疾病,以此来提高疗效,充分体现了《内经》的天人合一观。其三,从《内经·异法方宜论》及秦汉史籍中,发现 自然地理环境的不同与地区气候地质地貌的差异,都能影响人的健康。《内经》很多章节均对此作出详细的论述。其四,在临床实践中提出治疗过程的治证、治病、治体的三个不同层次。其五,关于痹症痿证的论治,李老从《内经》论述的皮肉筋骨之五痹,结合后世以风寒湿三痹理论,认为以五痹为纲,三痹为目,一纵一横,对痹病的诊治进行全方位的认识。其六,从《内经》对五脏水的论述,纠正了传统上的以肺脾肾三脏治疗水肿的局限性。其七,通过对《内经》精气神与“熵”理论的研究,使《内经》理论得到现代科学的印证。其八,归纳现行各种中医治则内容21则,进行提炼升华,最终提出七项基本治则,即治病求本、标本缓急、正治反治、三因制宜、補虚泻实、寓防于治、病证合参等。这七项治则基本上涵盖了中医理法方药与辨证论治的方方面面,站在整体观的高度,提示出审视病情的规矩方圆,不致杂乱无章,使临床辨证与辨病不偏离方向,直接指导临床辨证用药,具有很高的诊治价值。

四、继承张一帖医术,力挽沉疴险证

新安张一帖自明代以来,历450余年,15代传人,已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张一帖祖传数百年临床经验的一个重要特色就是辨治疾病的“稳、准、狠”三字。辨证准确谓之稳,方药精当谓之准,剂大力专谓之狠。具体应用有三,即治外感病除邪务尽,针药并施相辅相成,药重剂轻择时分服。由于李老聆听师教,尽得张一帖之心传,加上自己刻苦学习揣摩,出师后即临大症险疴。

五、稽古钧沉,丰富发展新安医学

新安医学,自东晋至清末1600年间,名医辈出,医著颇丰。但由于历史原因,很多医家医著渐已湮没,散失民间。李老有鉴于此,为使千余年的新安医学彰显于世,还其原貌,遂于1985年带领他的研究生团队着手收集资料。然而新安医学千百年来医家医著浩若繁星,姓氏流派纵横交错,若欲理清这些医家源流脉络,工程浩大,且收集原始资料更是茫然一片。然而李老不畏艰辛,运筹帷幄,可为竭尽心力,指示学生们寻找名医踪迹。写信找熟人同事同学及有关亲朋好友,进行挨户摸底,收集有关名医世家书籍手稿等第一手资料。经过1年多的辛苦搜集,他们终于收集到新安医家668人,书名463种。又经过李老与同学们的共同编修,于1990年由安徽科技出版社出版名为《新安名医考》一书,近20万字,堪称浩大繁杂,是新安医学有史以来一次大规模的总结。《新安名医考》对每位医家的生卒年月、帝王年号,主要生平,学术思想都作了详细的介绍。对名医世家的传承师承关系,乃至家族世代功业源流都作了具体的叙述。尤其对名医的师承家传家境,生长环境背景,主要学术观点均作了重点说明。因此《新安名医考》(以下简称《名医考》)的出版是对中医界的一大奉献!由此产生的深远影响是可以想象的。这里粗浅地对《名医考》的精神实质总结为以下几点。第一,《名医考》既是一部新安医学简史,又是一本中医人物传记。第二,对世医和名医的传承脉络叙述十分清楚,相互师承关系交代亦颇详细。第三,深入细致的阅读《名医考》可以发现名医都是古汉学功底深厚且有一定的家学渊源,然后拜师学医成名。第四,从《名医考》中看出,所有学业有成的名医都是尊师重道,修德务本,勤奋好学。第五,名医都在学业有成之际,通过自己的临床实践进行认真的总结,切磋琢磨,用心自悟,写出专著刊行于世,济世活人。第六,中医药要创新,必须建立在继承的基础之上。要不断地发掘其宝藏,整理散失的文献著作,尤其是埋没在民间的家传秘验方,为继承开凿源流,这样继承才能有雄厚的根基,《名医考》正是体现了这种精神。该书发掘收集新安医学463种医籍,包括医经、本草、内外妇儿、伤疡针灸推拿各科,为中医药这座宝库增添了大量珍贵的学术遗产,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文献资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李老在长期的理论研究与临床实践中,在继 承经典的基础上,创立了一系列有效的新法新方,现列举数端以示之。如在中医理论方面,根据《内经》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的观点,提出因人因地因时的三因学说,以用于在诊治疾病时提供充分的客观因素,体现了辨证论治的整体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统一,对诊断治疗病情有着积极的作用。在气血方面,历来重视血病治气,李老通过临床实践提出气病治血的概念,为调治气血病找到了平衡点,填补了气病的治疗内涵,且有诸多验案证明这一理论的正确性。在新安汪机“调补气血,固本培元”的思想启发下,以培补肾本为主治疗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疗效显著。在论及痹痿证方面,提出痹痿合论合治的理论,拓宽了治疗痹痿病的思路,提交了治疗效果。在胃病诊治方面,提出“和、降、温、清、养、消”六法,颇合临床实用。其创制新方有,治疗乳糜尿的苦参消浊汤(苦参15~30g,熟地黄、山茱萸各25g,山药50g,萆薢20g,石菖蒲10g,乌药、益智仁各15g。),治疗冠心病的归芎参芪麦味汤(当归、党参、丹参各15g,川芎、五味子各10g,黄芪20g,麦冬12g),治疗肾炎蛋白尿的转阴方(黄芪50g,党参、石韦、白茅根各20g,炒白术、茯苓、萆薢、车前草、续断、金樱子、诃子肉、乌梅炭、墨旱莲各15g。),治疗黄疸性肝炎的茵灵退黄汤等等。这些新方都是李老在临床中屡用屡效的方子,能经得起反复应用,对指导诊治内科杂病能够产生很好的效果。

摘录:[1]张宏,储成志,熊煜,李艳.国医大师李济仁教授临床经验拾萃[J].甘肃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5(01):30-32.

[2]李艳,彭益胜.国医大师李济仁学术思想及对新安医学的贡献[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24(01):11-14.

国医大师是中医药行业的最高荣誉,是从全国中医药系统从事临床工作的中医药(包括民族医药)人员中遴选出来的,均为省级名中医或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同时还要具备品德高尚,获得社会广泛赞誉;为发展中医药事业作出突出贡献;中医药理论造诣深厚,学术成就卓越,在全国及行业内具有重大影响;从事中医临床或中药工作50年以上,在群众中享有很高声誉等条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