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药酒其实是药 不是酒

 木易斋 2020-12-12

拿“土三七”泡酒,萧山男子喝出肝腹水

药酒其实是药 不是酒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天气一冷,药酒这味中医药“滋补剂”也开始频频出现在餐桌上。

最近的门诊中,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医内科傅大治副主任中医师没少碰到咨询药酒的患者。他坦言,能来医院咨询是好事,就怕不闻不问自己“乱来”,最后药物中毒。

医院药学部药师董瑞更是提醒,药酒是药而非酒,喝药酒前首先要了解有关药酒必要的常识,只有科学服用药酒,才能达到想要的功效。

自种“三七”泡酒喝,结果喝出肝腹水

傅大治坦言,自己常常会被医院感染科叫去参加会诊,这其中不少患者就是喝药酒喝出肝损的。

家住萧山的吴大伯今年60岁,听说三七活血,就从云南买来“三七”自己栽种并用根泡酒,准备养生。不料喝着喝着,腹胀、黄疸等情况一一出现,待到医院一检查,急性肝损,相关指标很高,最后确诊肝腹水。

傅大治在询问患者病史和生活习惯时听到药酒两个字就心下明了:这是把“三七”和“土三七”搞混了。

“三七”属五加科人参属,以根、根状茎入药,是名贵中药材,活血止血、散瘀消肿,被历代医家视为药中之宝。而“土三七”别名“菊三七”,是菊科。虽然也有活血化瘀的作用,但是含有毒性,服易肝损伤,严重的会导致肝硬化甚至肝衰竭。更可怕的是,这种损害一经形成,常常无法逆转。

“除了土三七外,用木通泡酒饮用易肾损,严重者可致尿毒症。”傅大治说,想要泡药酒,除了了解自己体质适不适合,还得用对中药材。

服用药酒也讲究个人体质

药酒在中医方剂学中又称为酒剂,我国古代医家曾发明过数十种药剂的剂型,但目前仍保留在中医体系内的剂型,仅剩下十余种,这其中包括汤剂、散剂、丸剂、丹剂以及酒剂等。

董瑞介绍,“药酒”绝不仅仅是“酒”,而实际上是“药”,且药承酒力吸收得特别快,含毒性的药材泡酒后毒性更大,因此千万不要凭自己想象乱泡。

“患者来咨询的,我们使用比较多的是,党参、白术、红花、杜仲等常见中药材,一般以1千克中药材与5千克酒,进行配比泡制,泡制半个月左右即可。”傅大治不建议使用名贵中药材,后者不妨单独炖煮,滋补效果更佳。

服用药酒要根据个人体质有所选择,如气血亏、肝肾阴虚、脾气虚弱、神经衰弱的人群宜选择滋补类保健药酒,阳热体质的人慎服热性药酒,阴寒体质不适宜用凉性的药酒,等等。

一些添加了枸杞、柏子仁、桂圆等安神中药药酒的确有助入睡,但具体情况也要因人而异,少数人会因此血液循环加快,兴奋不已,更加难以入眠。

因此,不管什么药酒,在不了解自己身体状态的情况下,随意饮用药酒可能会引起不良反应或毒副作用,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故而不可大意。

最好喝半个月药酒就停一停

一般来说,药酒最好在进餐时或者餐后喝,以免引起胃部不适。同时,由于药酒中含有一定量酒精,同时还要考虑到药物的日用剂量,所以服用药酒最好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一般以每次10~30ml为宜,不可多饮滥服,以免引起头晕、呕吐、心悸等不良反应。

“服用药酒时最好以半个月为界限,特别是用蛇类或虫类中药材泡制的药酒,观察一下自己是否有不良反应,谨慎一点也可到医院做个肝肾功能的检查。”傅大治提醒,服用药酒不建议持续喝,定期复查自己肝肾功能为佳。

而那些患有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慢性结肠炎和肝炎、肝硬化、癫痫、心脏功能不全等患者,对酒过敏的患者,怀孕期及哺乳期女性,以及年长的人,均不适宜喝药酒。

董瑞还提醒,药酒与很多西药“相克”,如果正在服用头孢菌类、硝咪唑类、磺胺类等药物,维生素B1、维生素B2及烟酸,降糖灵等药物,利眠宁、安定等一类药物时,就不要喝药酒,以免产生不良反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