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双色野鸢尾

 一帆csp 2020-12-12


我一直很荣幸,很渣的图片,不忍看的文字,植物小白的认识,却承蒙各路花友朋友甚至专家大神一路相助,给我鼓励,催我前进,感谢。

昨天,当粉丝数不经意完成2018年我自定小目标时,又多了份前进的动力。

继续记录身边的植物,坚持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挺好。

这段时间写的大都是寻常物种,今天逮个稀奇点的吧?那就双色野鸢尾吧,因为珍稀,所以珍惜。


双色野鸢尾(Dietes bicolor),鸢尾科、离被鸢尾属多年生根茎植物。也常称作褐斑离被鸢尾。它原产南非。

它的英文名为 Fortnight Lily,直译为“双周百合”,但并非百合类植物,也称为 African Iris,非洲鸢尾。花色淡黄白色,清新素雅,外轮花瓣由褐色斑块和橙色轮廓线组成,因此得名。

它的身份简单明了,可是关于它的属,却有各种表述,网络有说它是鸢尾属的,也有把它划到黄野鸢尾属,ppbc的旧分类系统显示它是非洲鸢尾属,而新系统把它划入离被鸢尾属,晕么?

还好,那几个单词我记住了,无论属名如何变迁,拉丁命名还是基本不变的。反正我当它是离被鸢尾属的。

春天的来临,各款鸢尾陆续登场了,比如大家熟悉的蝴蝶花,绝对是第一个报到的。

几天前走在澳门街头,大三巴附近一丛丛鸢尾已经含苞待放了,开始我误以为是同是鸢尾科的射干呢,经朋友提醒才想起,那是巴西鸢尾,也是该它绽放的季节了。过段时间,将是各种鸢尾霸屏的时候,比如黄菖蒲,比如巴西鸢尾,比如路易斯安娜鸢尾,我准备好了。

Iris是我最喜欢的英语单词,中文英译为爱丽丝,它是希腊神话中的彩虹女神,而鸢尾属名正是Iris,可见其多彩美丽。事实也确实如此,红、橙、黄、绿、青、蓝、紫、褐、黑和白......鸢尾中几乎能找到所有的色彩。

(图片由芝芝麻提供)

遇上双色野鸢尾纯属偶然。前几天陪同伴进入淇澳岛,在一个澳洲人开的花圃里,它傲然出现我的视野中,宁可错过不可放过的我,过去给它立此存照,可惜正是“锄禾日当午”的正午,太阳直射大地,它白色淡黄色的花瓣俨然成了反光板,把太阳光反射到我的眼睛和镜头,于是这组照片差强人意。花真的很美,别给我的渣图骗了哟。

还好,同伴手机拍的效果还真心不错,借来撑下门面。

说花吧,双色野鸢尾的花瓣奶油色至黄色,有三个暗紫色斑点,每个边缘包围着橙色轮廓,下面是荚膜。

这三个斑点就像三只炯炯有神的眼睛,我用两只眼睛盯着它的时候,它却用三只眼睛盯着我,当然,最后我输了,我逃还不行么。正是这三只“眼睛”,是它区别其它鸢尾的标配哟。

(图片由芝芝麻提供)

它是一种多年生根茎植物,叶子为剑状淡绿色。这点跟很多鸢尾属的植物有些类似,只是它的叶子比较细长罢了。

温馨提示:仅凭它的叶片去认鸢尾的种,非常不靠谱,慎用。在没花的日子,就当它绿色植物好了。

(图片由芝芝麻提供)

满是诗意的双色野鸢尾,要不欣赏下一首诗?这首诗收录在露易丝·格丽克获普利策诗歌奖诗集《野鸢尾》(The Wild Iris,1992)。

野鸢尾

在我苦难的尽头

有一扇门。

听我说完:那被你称为死亡的

我还记得。

头顶上,喧闹,松树的枝杈晃动不定。

然后空无。微弱的阳光

在干燥的地面上摇曳。

当知觉

埋在黑暗的泥土里,

幸存也令人恐怖。

那时突然结束了:你所惧怕的,作为

一个灵魂却不能

讲话,突然结束了,僵硬的土地

略微弯曲。那被我认作是鸟儿的,

冲入矮灌木丛。

你,如今不记得

从另一个世界到来的跋涉,

我告诉你我又能讲话了:一切

从遗忘中返回的,返回

去发现一个声音:

从我生命的核心,涌起

巨大的喷泉,湛蓝色

投影在蔚蓝的海水上。

双色野鸢尾能在半荫蔽至向阳的条件下生长,能耐阴但光线较弱时开花较少。由于十分耐旱,因而适用于园林造景,在当地已经广泛运用于公园、商业楼宇和路旁的绿化。长期种植,一丛可以长成大片景观。


中文正名     双色野鸢尾

拉丁名字     Dietes bicolor Sweet ex Klatt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单子叶植物纲

目                百合目

亚目            鸢尾亚目

科                鸢尾科

属                离被鸢尾属

种                双色野鸢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