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乙型脑炎高热抽搐...安脑丸...岳美中

 程宇宏 2020-12-12

 发高热抽搐用安脑丸之引药

犀角尖(磨冲)1克,龙胆草(炒)1.5克,细生地12克,蝎尾(炙研)0.6克,川黄连1克,归身9克,煎汤送服安脑丸2粒,病重者,需连服4或5帖,并将第1帖内加羚羊角0.6克。此指最重者而言,通常只要照安脑丸仿单服药即已妥当。

学习和运用体会

本方虽为安脑丸之引药,实系双轨并进之大药,龙胆草在《千金方》为治痉之必需品,于发高烧之乙型脑炎尤好,并佐以同一气味之黄连,其力更雄厚。犀角是用以解心包之毒热,蝎尾是用以息肝经之风邪,生地黄滋肾液即所以荣肝,当归身养肝血即所以定风;且生地兼具有节制安脑丸中麻黄辛温发散之作用。合成煎剂,用以送服安脑丸,在发高热并抽搐之脑炎时,为常须进用之方剂。病例1:患者运某,男性,33岁。于8月10日开始头痛,头晕,身痛。13日发热(38℃左右),食欲减退,咳嗽,以为是感冒,曾服西药治疗未效。17日神志不甚清楚。18日晨,有谵语。因送至某医院,检查为乙型脑炎,转至传染病医院。18日下午4时,诊察病状,头痛,项强,面赤,唇干,牙关紧,舌苔白,中心较腻,舌质淡红,白睛有红丝,发热39℃,无汗,咳嗽,神志昏迷,谚语,扬手掷足,躁扰不安,脉沉,模糊不清。认为暑风内陷,治以清热安脑息风之剂。先用安宫牛黄丸1粒,煎鲜芦根、鲜竹叶汤送服,隔时即用安脑丸2粒。再用:乌犀角1克(先煎),龙胆草1.5克(炒),细生地12克,蝎尾1克(炙,研,冲),川黄连1克,当归身9克,羚羊角1.5克(先煎)。共合一处,煎2次,取100毫升,送服安脑丸2粒,因患者神昏谵妄,药难下咽,取鼻饲法。到下午7时15分,除胸前有汗外,其他症状如前。仍用安脑丸4粒,分2次用同前的药引送服。19日上午6时,患者在夜间曾经狂躁不安,叫嚷不停,目常开不闭,口噤,时img11齿,胸背部及两上肢汗出如洗,腰腹部微似有汗,两脉洪大而长,今晨脉转弦数,右甚,舌苔白少津,体温下降到37.8℃,足冷无大便,因得汗至9时,狂躁稍安。仍进安胎丸2粒,药引如前方。下午2时,患者依然神昏口噤,大便无,两足冷。可喜上身微汗,能口饲牛乳,呼其名有时能应。脉弦数,舌苔白。仍续服安脑丸2粒,药引同前。夜间9时一般情况好转,仍备前方2剂,今晚8时1剂,明早7时服1剂。20日7时诊察,脉见代(每32~48次一歇止),神志已经清醒,能张口吐舌,其爱人来视,知对之流眼泪,但不能出语。下午自起在屋角大小便,已不img12齿。舌苔白,有时咳,微有痰。症属邪由表达,余邪未净(体温37.7℃)之候,予以淡渗宣化之剂,渐次痊愈,9月2日出院。本病例治疗过程,自8月18日起,除首次服l丸安宫牛黄丸外,迄20日,共服用安脑丸14粒,药引始终无加减。20日以后,略服清淡宣化之剂,病情逐步向愈。乃停药观察,自23日~28日,精神渐振,微有头晕及胃呆,予以扶正健胃药1帖,至30日食欲好转,9月2日停药,除体力较弱外,无任何不适,乃出院。

本病例是暑温范畴内之偏于寒湿者。患者热不扬而足冷,是属寒象,舌苔白而稍腻,是属湿证。精神沉困如蒙,嗜睡,暑邪内伏,滞而难达。采用安脑丸的动机,是以此丸为有发越寒遏湿滞之功,使寒散则内邪得越,湿开则伏热得透,而后再清化余邪,自易为力。循此施治,幸而获愈。1950年秋季,岳老在河北省唐山市传染病院曾用安脑丸施治乙型脑炎5例,均收到痊愈良效。1951年一旧友之爱人,怀孕7月,患乙型脑炎,留用安脑丸2次,病势虽缠延月余,幸母子无恙而痊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