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瘟败毒饮方释,临床运用及名家经验

 铁毛l 2023-02-25 发布于四川

张机:九运离火,恐火毒天降,此方可存之救急。另外,在ICU急症救护中,高热不退是棘手难治之事,可考虑此方。

清瘟败毒饮

生石膏大剂六两至八两(180~240g),中剂二两至四两(60~120g),小剂八钱至一两二钱(24~36g)小生地大剂六钱至一两(18~30g),中剂三钱至五钱(9~15g),小剂二钱至四钱(6~12g)乌犀角(现用水牛角代)大剂六钱至八钱(18~24g),中剂三钱至四钱(9~12g),小剂二钱至四钱(6~12g)真川连大剂四钱至六钱(12~18g),中剂二钱至四钱(6~12g),小剂一钱至一钱半(3~4.5g)生栀子 桔梗 黄芩 知母 赤芍玄参 连翘 竹叶 甘草 丹皮(上十味原书剂量缺,现一般各用一至三钱,即3~9g)

先煎石膏数十沸,后下诸药(现代用法:石膏先煎半小时,入其他药物煎汤温服)。

图片

【原方证治】

该方清热解毒,凉血泻火,主治气血两燔,“一切火热,表里俱盛,狂躁烦心,口干咽痛,大热干呕,错语不眠,吐血衄血,热盛发斑”,四肢抽搐,舌绛唇焦,脉沉数,可沉细而数,或浮大而数。

【制方背景】

1.纠时行以伤寒法治热疫之弊

余霖所处时代,所见热疫不鲜,但“后人纷纷立说,祖述宪章,俱以伤寒立论,其于热疫一症,往往略而不讲”(《疫疹一得》),余氏感慨于此,故针对当时疫证温热炽盛的病因病机,大胆创立了清瘟败毒饮以治热疫。

2.抱恨其父染疫不治

“乾隆甲申(1764年),予客中州,先君偶染时疫,为群医所误”而“抱恨终天”,遂认真钻研中医本草著作,见书中记载石膏的作用,其性大寒,大清胃热,而味淡而薄,能解肌热,同时体沉而寒,又能泻实热,而“恍然大悟,非石膏不足以治热疫”,因此创立以石膏为君药的清瘟败毒饮,用石膏重剂以治温疫。

3.应时之运气

甲申、壬子、戊子、癸丑、甲寅年所流行之疫,均为热疫,故余霖参合运气,强调以石膏治热疫,遇有其症辄需投之,故清瘟败毒饮中以重用石膏为要。

【制方要旨】 

清瘟败毒饮乃余霖综合《伤寒论》的白虎汤、《外台秘要》引《崔氏方》之黄连解毒汤、《外台秘要》引《小品方》之犀角地黄汤三方化裁而成,主治气血两燔证候,体现解毒、清气、凉血、救阴之法。余氏称此方为“十二经泄火之药”,强调疫疹为病,既不可表,又不可下,更不能妄用温补扶阳,总以祛除无形热毒疫邪为要。方中石膏性寒,其味淡而薄,能解肌热;体沉而降,能泄实热;既可清胃热,又泻上下内外之火,可使胃与十二经之火得以平息,故重用石膏大清胃火,直趋敌窝,急破巢窠为要。佐以黄连、黄芩、栀子、连翘,即黄连解毒汤加减,这一组药清热解毒,消除致病之因,方名清瘟败毒,可见解毒药在方中至关重要。石膏合知母、甘草、竹叶,即白虎汤加减,这一组药清气分邪热,使气分热清,则高热、汗出、烦渴等症可除。犀角(水牛角代)、生地、丹皮、赤芍、玄参,即犀角地黄汤化裁,这一组药既凉血又救阴,抑阳扶阴,泄其血分亢甚之火,挽救欲绝之水,则发斑、吐衄、神昏、大渴、唇焦、舌绛等证可解。三组药物配合,能呈强大清热解毒,凉血救阴功效。病在上焦,用桔梗有载药上行之意,再使以甘草和胃。

本方体现了重剂清热凉血、泻火解毒的配伍特点,方中重用石膏辛寒清气,黄连清热解毒,青黛凉血解毒,地黄凉血救阴,四药功力均较同类药物为强,故是本方主药。由此可见,君药不限于一味,可由多数药物组成;也可将药物分组,指出某一组药为主,不必细分君臣。其余诸药围绕清气、解毒、凉血、救阴四个方面协助主药消除病因,共奏两清气血,清热解毒,凉血救阴之功。

原方详列大、中、小剂,若瘟疫初起,恶寒发热,头痛如劈,烦躁谵妄,身热肢冷,舌刺唇焦,上呕下泄,六脉沉细而数,即用大剂;沉而数者,用中剂;浮大而数者,用小剂,具体用量可按原方比例酌减。

【名家发挥】

本方证以气血两燔为病机,气分证见高热渴饮,血分证见发斑舌绛,即可使用,后世在此方基础上,变化创制了一系列清热解毒、凉血救阴的处方,如《医效秘传》之神犀丹,在清瘟败毒饮基础上,配伍石菖蒲、金汁以增清心开窍之力,针对气血两燔,热扰神明,热深毒重,蒙蔽清窍导致窍闭神昏。《温病条辨》的化斑汤,即用石膏、知母、玄参、犀角(水牛角代)等清气凉血,但酌加粳米一合,以护顾脾胃。脾为后天之本,主司健运,若用药太过寒凉,易损脾阳,导致纳运功能障碍。清瘟败毒饮以清热解毒为治法之要,石膏剂量亦重,皆有损伤脾胃之弊,故可加健脾护胃之品,如粳米、山药。

北京中医药大学王琦教授自拟龙胆清脑汤(龙胆草、大青叶、连翘、栀子、黄芩、石膏、牡丹皮、生地、玄参、天麻、钩藤、石决明、杭菊花),即以清瘟败毒饮化裁,并重用龙胆草而成,用治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取得较好疗效。

全国著名老中医梁贻俊教授以本方加大青叶治疗热毒壅盛、充斥气血三焦的败血症、高热昏迷患者,若高热甚,重用石膏、知母;出血明显,重用水牛角、生地、丹皮;毒热炽盛,重用黄连、黄芩、山栀,如此随证治之,疗效肯定。

广州中医药大学著名温病专家刘仕昌教授常用本方加减治疗流行出血热。他认为流行出血热的中医病机要素在于温疫热毒,而该病在长江中下游、淮河流域、黄河中下游地区流行较广,因此还夹有湿浊,故主张以清瘟败毒饮加紫草、田七末、茵陈蒿、佩兰、滑石进行治疗,有助于缩短病程,控制恶化。

【临床荟萃】

本方对疫毒火邪,充斥内外,气血两燔的证候,确为有效的良方。目前常用于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腮腺炎、败血症、流行性出血热、产后高热等病见于气血两燔证候者。

1.疮痈

若头面肿大,可加紫花地丁、生大黄;痄腮项肿,加银花、青黛、板蓝根;红丝绕目,眼光昏瞀,加羚羊角、龙胆草、菊花、藏红花;耳后肿痛,加大青叶、紫花地丁。

2.高热

本方针对邪热炽盛导致的高热具有良好的疗效。如舌上白点如珍珠,加蔷薇根、金汁;舌上发疗,或红或紫,甚则流脓出血,舌上成坑,加银花露、金汁;舌苔如腻粉,语言不清,加梨汁、竹沥、茵陈、佩兰;气粗呃逆,加鲜竹茹、枇杷叶、沉香、青皮、郁金、枳实;咽喉肿痛,加山豆根、板蓝根;筋脉抽惕,甚至循衣摸床撮空理线,加羚羊角、菊花、龙胆草、嫩桑枝、丝瓜络;小便混赤短涩,甚则血淋,加滑石、琥珀、茅根、车前草、牛膝;若气实者,宜兼通腑,加大黄、风化硝、枳实;伤及阴血,宜兼养阴,加石斛、熟地;骨节烦疼,腰如被杖,加黄柏、木通、汉防己;口秽喷人,加佩兰、银花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