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说水产养殖业,前途无量?原因竟然是...

 一号水产 2022-01-22


前言




随着人口日益增长,对于的食品需求也在增加,特别是对动物蛋白需求的增加十分明显。这是为什么畜牧业和渔业持续增长的根本原因。但目前,由于过度捕捞和有毒代谢物排放造成的环境污染,水产养殖面临着要环境,还是要经济的矛盾中。生物絮团技术(BFT)是一种创新养殖技术,在水产养殖池塘中,生物絮团技术可以去除有毒代谢物,提高饲料的利用率。

一、为什么说水产养殖业,前途无量?

目前,世界人口已经增加到64亿,预计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增加到90亿,如此庞大的人口基数,就需要生产多样化蛋白,以减少人类营养不良,就目前而言,世界估计有8.4亿人出现营养不良,未来数量肯定更多。

畜牧业和渔业是动物蛋白主要来源,该蛋白营养均衡,特别是蛋白质丰富,课余确保人类的健康。鱼虾等水生动物蛋白中包含所有必需氨基酸、必需脂肪酸,是目前最安全的一组动物蛋白。但今天,与世界人口的指数增长相比,动物蛋白的生产和需求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生物体必须在一定条件下在水中进行养殖,即唯一的方法是水产养殖,尤其是集约化水产养殖是满足食品需求唯一途径。BFT在罗非鱼、斑节对虾、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等水产品中,已成为一种流行的养殖技术。在水产养殖中,限制发展的因素包括饲料(成本最高,占总成本的60%),还有就是水源和土地的可使用性。

该技术的原理是通过刺激异养微生物的生长,使其吸收可被养殖物种作为饲料利用的含氮废物,从而维持较高的碳氮比,从而产生氮循环。特别是,该技术通过添加碳水化合物(糖蜜)维持较高的碳氮比,通过生产高质量的单细胞蛋白提高水质。在BFT中,由于异养菌的生长速度和单位底物微生物产量是自养菌的10倍,因此毒性氮在BFT中更容易被固定与清除。由于南美白对虾具有底栖习性和对环境变化的有较强抵抗力,这项技术常常用于养虾。据报道,与传统养虾相比,BFT提高了虾生长速度,以及抗病能力。

生物絮团物是一种聚合多物质和多种微生物相结合的悬浮颗粒,包括细菌、真菌、无脊椎动物等微生物。它是一种富含蛋白质的活性饲料,是将养殖系统中未使用的饲料和排泄物转化为养殖动物的天然饲料。在由细菌分泌基质中,通过丝状微生物或静电吸引将每种生物结合在一起,较大的生物絮团可以用肉眼观察,但大部分只是显微镜下可见的。生物絮团的大小在50-200微米之间,尤其是本身具有良好的营养价值,干蛋白重量占脂肪的20%-50%,维生素、矿物质和磷的来源也十分丰富。

二、生物絮团技术的优劣

1、生物絮团技术的优势

1.1、比传统养殖技术,更加环保,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适宜水产养殖的可持续性发展;

1.2、提高土地和水资源利用的效率;

1.3、换水量少,或者可实现零换水;

1.4、生物安全性较高,因此可以减少鱼虾的发病率;

1.5、减少水污染,降低成本,提高产量。

2、生物絮团技术的劣势

2.1、维持生物絮团所需的能量比传统养殖要多,比如:溶解氧;

2.2、与传统养殖相比,必须更加积极管理,以防止亚硝酸盐积累,并将碱度保持在健康范围内;

2.3、生物絮团形成需要一定的时间,并且使用该技术养殖,在各个季节的产量并非总是一致的。

三、生物絮团技术的未来

尽管90年代初就开始了生物絮团系统的研究,20世纪初已经开始了应用于养殖,但很多人对生物絮团系统功能的一些关键问题仍然知之甚少。研究表明,生物絮团技术是封闭养殖管理和生物安全最佳的技术。

悬浮固体总量的周期性增加是这项技术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因为悬浮固体会堵塞虾和鱼的鳃部,因此如何清除悬浮固体是实施该技术的关键之一。另外,有必要对微生物的作用进行研究,特别是在虾类养殖系统中,有益微生物具有抵抗弧菌的能力。然而,一些研究表明,弧菌也存在于生物絮团系统中,但利用好有益微生物,可以起到阻止疾病爆发的效果。

BFT系统常用的方法是通过添加碳水化合物,将水产动物与异养细菌共同培养。然而,系统中异养系菌的过度增长会造成水体浑浊,可能对敏感鱼类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并非所有鱼类都能适应浑浊水。因此,大多数科学家都建议采用双池生物絮团技术,即一池进行鱼类养殖,一池进行微生物培养。

对于未来,如果养殖户想采用BFT技术,有必要对生物絮团形成中涉及的微观机制(微生物,特别是细菌)有一个很好的了解,另外,采用更加先进的生物絮团物监测技术是很必要的。

转载声明

本文为《一号水产》独家稿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