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庚子小雪 化解寒邪

 小小小妙音妙音 2020-12-12

序 言


2020年11月22日(农历庚子十月初八)4点39分,太阳到达黄经240°,我们居住的地球北半球进入二十四节气的「小雪」。
庚子年的小雪至大寒两个月与往年不同,在全世界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背景下,一场60年一遇的寒冷将至。「肺畏寒。」人类将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以中医聖典《黄帝内經》为依据,分析气候对身体的影响,寻求增强人体免疫力的措施,是本期节气文章的初衷。

气候形势

1

庚子年的中运

地球的气候仅受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变化影响,更受「五运」的主宰。一年的「中运」,决定主宰全年的气候。

《黄帝内經·素问·天元纪大论》曰:「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这段话讲得很通俗,是说五运主宰地球的万事万物。那么五运的起始又是哪里呢?
《黄帝内經·素问·五运行大论》主要论述五运主岁主时的规律,兼论六气之上下左右。黄帝问五运之所始。岐伯对鬼臾区(wěi róng ōu )关于「天干化合」不合阴阳的请教,回答说:「天干化合」是明道,为天地之阴阳,与人中之阴阳不同。人之阴阳可以数推十、百、千、万。天地阴阳不以数推,以象谓之也。《太始天元册》中讲:二十八星宿决定了五运,「则天地之门户也。夫候之所始,道之所生。」

以此而论,五运的形成超出了现代天文学所讲的太阳系,涉及到了太阳系之外的星系。

回到庚子年金运太过的中运影响全年气候,《黄帝内經·素问·气交变大论》写道:「岁金太过,燥气流行,肝木受邪。民病两胁下,少腹痛,目赤痛、眦(zì,眼角)疡、耳无所闻。肃杀而甚,则体重烦冤,胸痛引背,两胁满且痛引少腹,上应太白星。甚则喘咳逆气,肩背痛;尻(kāo,屁股,脊骨的末端)阴股膝(大腿和膝盖)髀腨(bì  shuàn,大腿骨与小腿肚子)(héng,胫骨上部,泛指脚胫。)足皆病,上应荧惑星。收气峻,生气下,草木敛,苍干雕陨(yǔn),病反暴痛,胠(qū)胁不可反侧,咳逆,甚而血溢,太冲绝者死不治,上应太白星。」

这段话是说:金运太过的中运,即生燥邪。金克木,木应肝,金运太过之年,金克木太过,形成肝郁,而肝不条达,致使肝气化为邪气,阻碍了阳气由左上行,右侧下降的循环。在这种气候下,民众多现以肝郁为中心的诸多病症,如:从锁骨至最下面的肋骨的两胁胀满;肚脐以下寒凉、无名疼痛、小便灼痛等;眼红痛和眼角溃疡等;听觉下降,等等。严重的时候,气候会令人身心沉重,情志冤屈烦躁,胸背牵引疼痛;两胁胀满,疼痛牵引至肚脐下的腹部。这是太白星(金星)主政下的气候产生的疾病。
更严重的疾病是:剧烈的咳,因肾不纳肺气缺氧而逆喘;筋腱板结引起的肩背痛,尾骨下阴部及腿、膝盖与脚,出现各种病症。这是荧惑星(火星)影响地球的结果。
包括庚子年在内的「少阴君火」司天,「阳明燥金」在泉的年份,金气收敛太过,终之气金星主政更甚,万物的生发之气受到抑制,导致草木的生发结果不得饱满(果实的香甜也不如往年);在金气太过的气候下,连古树都会受到伤害,甚则枯死;可能出现民病「暴痛」的情形;腋下腰上的部位和两胁不能反转(肝郁之症);咳逆严重者,会出现血液溢出脉管之外的情形;如果太冲脉绝(太冲脉被称为「十二经脉之海」「五脏六腑之海」「血海」。),人有可能死亡。这是太白星当政出现的气候病。
2

终之气的当令之气

《黄帝内經·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在写到包括庚子年在内的「子」、「午」年小雪至大寒两个月气候时说:「终之气,燥令行,余火内格,肿于上,咳喘,甚则血溢寒气数举,则霿(méng)雾翳,病生皮腠,内舍于胁,下连少腹而作寒中,地将易也。

这段话讲今年进入小雪之后「燥令行」,是指金星取代火星影响地球的气候,成为「当令之气」。与「金运太过的中运」和「在泉之气阳明燥金」相得益彰,形成人体内部的「金木相搏」,「余火内格」金克木形成的肝郁,导致肝不条达,阻碍了生发与疏泄的正常生理功能,可以发生诸多「肿于上」的症状,如:肺肃降不利引起的肺肿大;肾不纳肺气,主水无功,导致「咳喘」,「甚者血溢」刘完素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中论述「血溢」时写道:「血溢者,上出也。心养于血,故热甚则血有余而妄行。」

「地将易也」是说寒冷把大地冻裂了。小雪至大寒属于冬季,「冬为水,水生寒。」 庚子年小雪至大寒的气候30年一次,除了今年之外,像30年前的1990年「庚午年」也是。二者不同的是,庚午年的地支为阳火,火生热;而庚子年的地支为「阳水」,水生寒。阳水属于太过之寒。所以庚子年小雪至大寒将是60年来最冷的两个月。近期,有气象专家说今年冬季是60年一遇的极寒天气,与上古时期《黄帝内經》所讲的理论相似。

终之气可能发生的病情大趋势

在「五运六气」的变化中,一定时空下的气候形成了相应疾病的温床。结合地区乃至种族的特点来看,病症有较强的规律性。
1

北半球可能发病的趋势

小雪至大寒两个月,是北半球肺系统疾病的高发期。疾病爆发的程度,可能超过己亥大寒至庚子春分的「一之气」、春分至小满「二之气」、小满至大暑「三之气」、大暑至秋分「四之气」、秋分至小雪「五之气」的任何一个时段。

(1) 之前控制住疫情的地区

中国人民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万众一心,已经成功地控制住了「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在终之气两个月,虽然受气候的影响,也会发生非「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系统疾病,但是,人们对于这些疾病经过几十年磨合,已经产生了抗体,康复较快,相对应的中西药也比较齐全有效。只要严防死守境外疫情输入,等到大寒之后木星取代金星主政地球气候,与辛丑年初之气主气「厥阴风木」和合,暴风骤雨式的肺系统疾病高发有可能戛然而止。

(2) 之前未控制住疫情的地区
庚子年小雪之前未控制住「新冠肺炎」疫情的地区,由于人们的免疫系统已经崩溃,「新冠病毒」乘虚而盛,有可能出现井喷式的疫情大爆发。尤其是血液偏热的族群,在极端寒冷的气候下,太过的金气时空导致人肝郁,升发与疏泄受阻,心、肺、脑的压力增大,制约了肺的肃降功能,血中缺氧,免疫力急剧下降;寒冷使一些人肾纳肺气的功能衰竭而哮喘,使得「新冠病毒」可以乘虚繁衍肆虐。与此同时,人体的自卫功能在免疫力极弱的情况下,将能量合成抗击病毒的粘稠物质与病毒作战。但是,「新冠病毒」犹如外来物种,人体并没有形成相应成熟的防御和抗衡机制,这些粘稠物质反而自残身心,充满肺腔乃至其他脏器之中,导致气血两衰,枯竭死亡。
2

南半球疫情发展的趋势

北半球的小雪至大寒,从「二十四节气」的角度看,是南半球的小满至大暑两个月;依「五运六气」推算是「夏行秋令」,即夏天的节气,秋气主政。金秋属于「肃杀之气」,对于夏季生机勃勃的万物是一次虐杀。如果之前「新冠疫情」未能得以控制,在形成「木郁」和「火郁」的气候下,人的免疫力会急剧下降,缺少抗击「新冠病毒」这一新型病毒的能力,使新冠病毒乘虚肆虐。

时令养生概略

天降大弊,必有大利;智者得利,不智见弊。时令养生的要旨是:针对气候之特点化弊为利。
木、火、土、金、水构成了中華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支柱——「阴阳五行」。五行是「五星」的谐音。木是生物,人与动植物皆属于生物。火、土、金、水则是生物生存的外部条件。「木」与木星相应,古时称之为「岁星」,是「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木星质量是地球的317.89倍,而体积则是地球的1316倍。判断气候对人与动植物的影响,主要研判「五星」之间的「五行」关系。
庚子年终之气小雪至大寒两个月,病因主要是「木郁」和「金木相搏」引起的郁热壅于上焦,形成了「胸肺疾病」。身体上下交通不利,下焦寒凉,使得肝、胆、肾、膀胱、大肠、小肠多病。针对此种时令对人的影响,可以考虑从饮食起居方面化解不利因素。
1

行走坐卧有智慧

「行走坐卧」来自《大乘本生心地观经·报恩品》 「行住坐卧,受诸苦恼」。行走坐卧是人的行为的总和。如果了解当下的气候状况,运用《黄帝内經》的时令养生知识化弊为利,养心立身。「行走坐卧皆是禅。」可以免去诸多苦恼。

《黄帝内經·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告诉了人们在冬天「行走坐卧」的准则:「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学习《黄帝内經》应该以养「藏」为纲,智慧地行走坐卧。

(1) 养藏为纲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冬季万物闭藏。凡是与「藏」相悖的行为,必然遭受自然的惩罚。阳气是生物的根本,包括了人和动植物。一旦冬天泄了阳气,来年小满天地间阳气升发释放之际,将面临着生与死的考验。庚子年终之气是60年最寒冷的冬天,养「藏」尤为重要。

(2) 早卧晚起

「早卧晚起,必待日光」是说晚上戌时的戌正之前睡觉,早晨卯时的卯初之前起床。其道理是太阳落山之后,阴气占了主导地位,人在睡觉中不但避免了「寒邪」的侵袭,反而借力阴气以助深睡眠。这是古聖的智慧。

(3) 若伏若匿

「使志若伏若匿。」冬三月应该学习蛰藏的动植物。以冬季北方落叶树为例,正是因为冬季无有了「生机勃勃」,才保全了生命。否则,发芽即被冻死。如果以万物为师的话,人在冬季要保持安静。庚子年终之气时空,对人的上焦心肺不利。像一些老年人尽量居家活动,精神恬淡可以使呼吸下沉,肌肉放松,提高免疫力。人体免疫力是防控疾病的根本。

① 保持平和

保持心态平和,与自然相应,接受的是正能量。「头顶白莲,二眉舒展,印堂悦色,气定神闲。」面对终之气金克木引起的「肝郁」,平和的心态是条达肃降的内在动力。

② 不可动怒

在肝郁的状态下,如果无有积极正确的方法化解,人体组织的韧性已经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坏,在动怒发火的状态下,可能引起梗症、血管破裂、溢血之类的急症。

③ 睡前安静

庚子年终之气,土、金、水相得益彰,水旺生木,使木「穷兵黩武」,与金相搏。在这样对立的时空下,如果晚睡前看对抗性的赛事和影视情节,或者为琐事争论等,可能引起内在的对立,引发头痛、头懵、无法深睡眠,甚者梗症、血溢。

(4) 去寒就温

「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冬季里人保护阳气,要如同怀有私心一样,时时处处考虑阳气之得失;凡事避寒就温,不可以使阳气泄出肌肤之外,如有发生阳气受损,要立刻扶正祛邪,不可怠慢。如果感觉居住和工作的场所室温寒凉,应加强保暖。否则,尤其中老年人更容易阳气泄泻,寒邪乘机侵入身心内部。
「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这些道理与冬天相应,是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称之为养「藏」之道。如果相悖,会伤害肾。肾为先天之根,「作强之官」,一旦冬伤,春季无充足的「肾水」生发「肝木」,人会出现痿症,影响一年的生、长、收、藏。
2

饮食养生

人贵在平衡。学习《黄帝内經》文化,了解所处的时空可能导致身心失衡的因素,利用食物的寒、热、温、凉、平五性纠偏,防微杜渐,简单易行。

(1) 木郁达之  饮食舒肝
小雪至大寒两个月,太白星(金星)主政气候,与金运太过的中运和合,太过的金气克木太过,形成木郁,制约了肝的升发和疏泄,抑制了上下交通,影响了身心的疏通,导致肺肃降不利而发生「肺壅」、梗症、血溢等症。
《黄帝内經·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云:「木郁达之。」即用疏泄肝胆的方法,化解郁滞之症。明代大医学家张介宾注说:「达,畅达也。凡木郁之病,风之属也,其脏应肝胆,其经在胁肋,其主在筋爪,其伤在脾胃、血分。然木喜条畅,故在表者当疏其经,在里者当疏其脏,但使气得通行,皆谓之达。」所谓「达之」,即畅达之意。疏利肝胆、理气解郁,是「达」的主要含义。肝气郁结,当饮食疏肝理气。
戌时「手厥阴心包经旺」,饮食舒肝保护心脏;丑时「足厥阴肝经旺」,舒肝最利;寅时「手太阴肺经旺」,平旦舒肝最宜;身体左侧酸、胀、痛,即时舒肝,纠偏最快。

(2) 土郁夺之  饮食健脾

庚子年立冬后4天开始五运(终运),客运是「太宫」,即土运太过。「土气应脾胃,生湿。」60年一遇的寒冷气候与「太宫」叠加,湿寒之气鼎盛,损害脾胃中气。「脾主肉。」脾气不振,身心穷困。
《黄帝内經·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云:「土郁夺之。」是指湿寒之郁脾胃壅滞的病症,治疗当以祛除湿邪,消导滞气。如张介宾所说:「夺,直取之也。凡土郁之病,湿滞之属也。其脏应脾胃,其主在肌肉四肢,其伤在胸腹。土畏壅滞,凡滞在上者夺其上,吐之可也;滞在中者夺其中,伐之可也;滞在下者夺其下,泻之可也。」明清著名医学家陈士铎《石室秘录·夺治法》云:「夺治者,乃土气壅滞而不行,不夺则愈加阻滞,故必夺门而出。」

「土郁夺之」在于及时纠偏,勿使土郁固化形成势力。「脾胃为后天之本。」脾畏湿寒,一旦受邪,统血不利,甚则血溢,脏腑衰竭。脾为肺之母,脾湿胃痞,肺孤立无援,壅满咳喘;「胃为火炉」,一旦受寒,身心俱冷,人无生气。这些问题一旦在庚子终之气极寒的冬天里发生,很有可能发生危机。「脾胃保卫战」,预防为上策。

① 饮食温热

饮食温热,保护肠胃。坚持不吃凉食,不饮凉水。水果也要热水泡温再吃。腹内寒凉好似「内奸」,一旦误食寒凉,即与外界寒邪同气相求,使腹内胀满痞滞,拉开了「土郁」的序幕。

感觉胃脘或者腹部不适,即刻饮食健脾补阳,驱除寒邪,防止固化。睡觉时要护住腹部,使其温暖。白天如果胃脘偏凉,应加护腰,内置「大红袍花椒贴」。

② 温补命门

肾阳匮乏,命门火衰,怕冷腰疼;火不生土,脾胃寒凉。助力肾阳,火生脾土。可于辰时和申、酉二时饮食温补肾阳。

③ 二阳补阳

庚子年终之气天寒地冻,补阳是重中之重。「阳明经旺」和「太阳经旺」,是天补阳气的关键时空。卯时「手阳明大肠经旺」和辰时「足阳明胃经旺」的4个小时,尽量不吃不喝,助力胃与大肠,反哺脾肺。「脾为肺之母。」

未时「手太阳小肠经旺」和申时「足太阳膀胱经旺」的4个小时,尽量不吃不喝,助力小肠、膀胱,反哺心肾。「心肾相交,水火既济。」


结束语


庚子年终之气,将是世界百年不遇大变局的重要时空,是「上蒼」对「蒼生」的一场「天鉴」,观照一个国家的文化和制度建设是否符合天理。

朱熹先生是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被后人尊称为「朱子」。他在前人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论。其精神实质是人要符合「自然」这个天理,去除违反自然规律的各种习气。因为人在自然界的位置属于微尘。与自然相悖,死路一条。

从己亥年小雪至今,党中央领导全国人民成功化解「新冠疫情」带来的危机,以优异的成绩通过了「天鉴」,为全世界拿出了中国方案。中華民族「文化自信」和「制度自信」的优势,应了古聖老子的观点:不争而得,善下为王

当下中国每个人的身心健康,不仅事关个人,更是对国家乃至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贡献。愿14亿中国人的光亮之灯汇合成光明的海洋,在60年一遇的寒冷冬天,给疫情下煎熬的世界民众带来温暖的希望。
附:子午流注与二十四小时对照表 
注:上述时辰以北京时间(东经120度)为准,各地根据当地经度与北京时间的经度差来计算时差,可以在百度查阅《真太阳时算法与中国主要城市查询》作为参考。
———— / END / ————
文字原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