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方志四川•历史文化】成都武侯祠著名的治蜀“攻心联”解读

 方志四川 2020-12-12

成都武侯祠

成都武侯祠

著名的治蜀“攻心联”解读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2013年8月19日,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宣传思想工作,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特别强调工作中对“势”的把握!

2013年8月1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记者 鞠 鹏 摄,图片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在四川历史上,治蜀者极为讲究因势利导、审时度势,成都武侯祠著名的“攻心联”当属这方面的杰作。“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则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折射出前人治蜀的深邃眼光和卓越智慧。

成都武侯祠攻心联

 这幅悬挂在武侯祠诸葛亮殿正中的楹联,向来被推为武侯祠诸联之冠。毛泽东同志十分推崇此联,1958年他到武侯祠视察,就在此联前驻足观赏,沉思良久,反复品读联语的微言大义。邓小平同志也曾称赞说:赵藩的“攻心联”写得好,富有哲理。

1958年,毛泽东主席参观杜甫草堂(图片来源:老年生活报)

 赵藩(1851—1927年),中国近代历史上著名政治家、学者、诗人和书法家,总纂《云南丛书》等书籍。参加过辛亥革命和护国、护法运动,历任众议员,南方军政府交通部长。赵藩所撰成都武侯祠这副名联,因其富含哲理,寓意深刻,推出后为各时期仁人志士、文人墨客争相传颂、研读品味。

赵藩

 上联:关键词“攻心”。“攻心”二字出自《三国志·马谡传》裴松之注引《襄阳论》。马谡被诸葛亮“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马谡说:“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他认为打仗最重要的是瓦解敌人斗志,收服敌人之心。其意思和《孙子》“上兵伐谋……其下攻城”相近。

明佚名《诸葛武侯出师图》立轴(来源: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网)

 这个化敌为友、化不安定因素为积极因素的“攻心”战略为诸葛亮所赞赏,并娴熟运用于平定南中的“七擒孟获”中。

 下联:关键词“审势”。集中阐明只有通过调研,对形势、特点有了准确判断后,才能制定出与之相适应的政策,当宽则宽,当严则严。否则,不明形势随意施政,则政策无论“宽”或“严”,都注定要失误。赵藩认为,在“审势”以“治蜀”方面,诸葛亮为后人作出了榜样。

《诸葛亮像》图立轴,刘旦宅作(来源:成都武侯祠博物馆网)

 《资治通鉴》记载“诸葛亮佐备治蜀,颇尚严峻”。法正劝诸葛亮要学习“高祖入关,约法三章”,“缓刑驰禁,以慰其望”之先例,即应先施恩惠,放宽刑罚,以收人心。但诸葛亮通过对蜀地形势的深入分析,却得出了与法正相反的结论。

 他在著名的《答法正书》中指出,刘备入蜀与当年高祖入咸阳所面临的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时代背景。秦朝政苛,高祖法宽,故能顺应人民的意愿,从而促进国家安定和生产发展。但蜀地统治者刘璋原本就暗弱,以致形成了德政不举、威刑不肃,蜀中豪强专权自恣的散慢局面,如再对他们一味施行恩惠,只会纵容姑息,促使其气焰愈来愈烈,不知什么是君臣之道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