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方志四川•民族文化】沙马鲁石 ‖ 美丽的彝族毕摩铜铃传说

 方志四川 2020-12-12

美丽的彝族毕摩铜铃传说

沙马鲁石
 彝族毕摩铜制法铃 ,彝语叫毕句,是一种毕摩用于仪式中摇动而发声以通神灵、降妖镇怪的用具。

关于法铃的源流,居住甘孜州九龙县、泸定县的毕摩们有一个十分动听的传说:在远古洪荒之前的维勒邛部时代,由于彝人的始祖维勒邛部不击黑马尸,不捉黑牛杀,不垫黑马皮,不食黑牛肉,不吮黑马汤,不饮黑牛血,并且他还带来白公鸡,捉来白鸿雁,立于堂朗山,白昼出去祭日,白昼日出辉灿灿,黑夜月现去祀月,黑夜月现亮堂堂。于是在大地的上方(传说中的昊天上),长出了三棵巨大的柏树,三棵柏树之上,挂着三簇红铃穗,三簇红铃穗之上,结着四个马蹄铃。到了一代毕摩宗师邛部阿鲁时代,邛部阿鲁带着白公鸡去祭祀苍天,向上苍祈求赐予法铃,红穗灰铃掉了下来,先落入日光之源,而后又经过了月光层、苍天层、青天层、黄云层、黑云层、白云层、云雾层、稠云层和烈风层,四个法铃除了一个掉入尔毕尼妮成为苏尼(巫)源流铃之外,其余三个都掉到堂朗山上。 

彝族毕摩铜制法铃

 邛部阿鲁用各种牺牲祭祀三天三夜后,升起黑雾黄雾白雾三团,围绕于堂朗山峰上。法铃开始随着云雾掉落,先掉到堂朗山腰上,又掉到堂朗山脚下,又落入恩尔迪治地方。恩尔迪治迁,落入荆丛山,荆丛山中迁,落入柏林岭,柏林岭上迁,落入阿孜迪尔,终为俄乌阿鲁所得。俄乌阿鲁赐给了邛部阿鲁,邛部阿鲁拿给色伍阿鲁,色伍阿鲁清晨取用洁白公鸡祭,下午取用洁白阉羊祭,黄昏取用纯白阉牛祭,然后还给了邛部阿鲁。邛部阿鲁左手摘灰铃,右手接红铃,铃也见毕欢,见毕叮当响,毕也见铃悦,见铃声幽幽,他还挂铃于肩上。到达波火火史地,清早取用洁白公鸡祭,深谷马桑插神座,捡石作烫净,除糟又祛粕,上午取用黄色公猪祭,宴请毕祖神;中午取用洁白山羊祭,祭祀诸路神;下午取用洁白绵羊祭,祭祀神法铃;黄昏取用洁白阉牛祭,祀毕又刹毕,使红穗灰铃成了毕摩法铃。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