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方志四川•记忆】王凌霄 ‖ 西康省时的周公堰

 方志四川 2020-12-12

西康省时的周公堰

王凌霄

周公河是雅安最大的江河之一,它发源于洪雅的瓦屋山。因为瓦屋山终年白雪皑皑,原始森林连绵不绝,所以周公河的水源充足。周公河流经的地方没有工厂、没有人口稠密的城镇,河水四季常青,水质仍保持了它的清澈泠冽,是人畜最佳饮水源。

        雨润周公河,李万平 摄( 图片来自网络)

雅安人对周公堰有着特殊感情。我读初中时就要经过周公河,那里有一渡口,一只小船摇摇晃晃载我们渡过,河中经常见到体型优美的雅鱼。我读师范学校时,曾参加过义务劳动,就是去修周公河堰。我参加工作时,也在它的地段,因此与周公河、周公堰有不解之缘。
上星期天,管理周公河堰的管理员张明全找我摆谈,他是管理周公河堰的最后一任管理员,他说他对周公河堰感情特别深厚,
张明全带着忧伤的感情,讲述了雅安周公堰的始末。
1942年,刘文辉时任西康省主席。
刘文辉(图片来自网络)
西康省会虽在康定,但其军事、政治、财政、文化中心都在雅安。刘文辉把西康省府设在康定是有深意,也是为了减少几个军阀对他的虎视眈眈,所以他的24军军部仍然在雅安,西康省所在地康定只是一个边区小城镇,人口不到一千,没有任何工业企业,只有一个省政府的牌子,由省主席张为炯在康定坐守。张为炯为人诚实忠厚,他就安安心心地守在那个地方。
因为刘文辉原在四川省的一切家当都迁移到雅安,所以对粮食的要求就特别重要,离雅安只有几公里的大兴乡,就是刘文辉取粮的最为方便和最为重要的基地。而大兴乡又有一万多亩水稻田,是产水稻的好地方。大兴乡虽依山傍水,但田地离青衣江还有几里路,并且青衣江的河床比较低,因此这一万多亩水稻田仍处于严重缺水状态。为解决大兴乡一万亩水田还有草坝乡、和龙乡一千多亩水田的灌溉问题(大兴乡是雅安县的大米主产区,自古就有雅安粮仓之称,刘文辉征粮在雅安县主要就是靠大兴、草坝、中里),他非常支持修周公堰。
修建周公堰是西康省政府出钱,大兴乡农民自己筹集一部分。采取谁受益谁出钱的办法,出钱最多的有高家、顺路、穆家。周公堰于1921年初动工,历时近一年建成。
堰头开始于周公山南麓的毕家山下,到大兴乡场上,总长7.8公里。刘文辉修建周公堰虽是为一己之私,但客观上为雅安人民做了好事。周公堰的水源来自瓦屋山。瓦屋山终年积雪,山高林密,水质清澈,是人们饮用水的最佳选择,它源途流经丙灵、望鱼、大河、沙坪、进入周公河,进入沙坪后河面宽阔,保证了周公堰的水源四季常青,既解决了人畜饮水,又保证了那一万多亩水稻田的灌溉。周公堰虽规模较小,但在当时已经是了不起的大事了,开渠那天,刘文辉亲自带领西康省的要员到场并讲话,刘文辉还为“周公渠进水闸”题字。
原西康省主席刘文辉为周公堰题词(作者  供图)
张明全是周公堰渠的管理员,所以对此事特别关心,到处寻找刘文辉的题字。几经周折,终于在雅安县的粮食二仓库找到了这块刘文辉的题字。(如图为工整的楷书体,落款是刘文辉三字)
1950年2月,雅安解放。解放后的西康省委、省政府拨款,组织庞大的施工队伍,并号召各单位组织人员进行星期天义务劳动,维修周公堰。大家热情高涨,修建速度很快。扩修后,堰渠加宽加深,7公里长的堰增加到17.58公里,支干道有洪支渠和黑支渠两大支渠,其余为灌溉派生的32条小支渠,排水量增加了5倍,为蔡农乡、大兴乡、草坝乡、和龙乡的人民带来了极大利益,而且在源头修建了周公河水电站,它在历史上有着巨大贡献。老百姓欢呼雀跃,热烈拥护,因此周公堰非常出名,曾经辉煌一时。
周公堰有一个机构比较大的管理站,最后的管理员张明全说,在我的前面有四任,他们都非常负责,工资又少,但毫无怨言,只觉得管理周公河堰是一个非常光荣的任务。现在,每个乡、社、群众都吃的是自来水,田地都开发成经济区,各种大电站代替了小水电站,周公堰的功能消失,我也成为最后一任管理者。
最后张明全高兴地说,这几十年变化太快了,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家家户户不仅都富起来了,而且我们都成了城市人!那神情十分爽快。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