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市区这座中西合璧的洋楼,藏着莆田古厝的百年风华

 邈思遐想 2020-12-12

 / 

Vol. 1121

市区这座中西合璧的洋楼,藏着莆田古厝的百年风华

文:林春荣    图:木痴

吴氏古民居的大门坦

在市区古旧而又宽敞的衙后街,其东段靠北有一条小巷,走进小巷不远处,有一个明清时期官宅府第的大门坦,大门坦坐西朝东,颇为气派,大门前三级石阶或被时光的脚步磨光了最初的粗糙而斑驳,光滑又不失古朴,呈现着五百年岁月的光芒。

吴氏古民居的大门

尽管作为官宅的“标配”,那些古老的“门当”与“户对”或已失落在时间的远方,但围墙上那些风化的砖和长长的被风雨剥蚀的土墙,早已告诉人们这座府第沧桑的历史。

01
陈元藻之祠堂

吴氏民居的内部

据乾隆年间的《兴化府莆田县志》和历史学家朱维干著《莆田县简史》所记述的,此地明代万历年间的贵州布政使陈元藻之祠堂

吴氏古民居的书画卷书墀头

陈元藻,又名陈玄藻,字尔鉴,号季林,城内梅峰之桃巷人,万历十九年(1591年)福建乡试中举人,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以举人出身出任陕西埔城县学教谕。“奖士类,修邑志,有政绩,祀名宦祠。”

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登韩敬榜进士,此榜莆田县只有二个举人中进士,另一个是林铭鼎,林铭鼎以乡试第三人、会试第三人,授高邮知州,从六品。后升湖广左布政使,擢南京光禄寺少卿,官至户部右侍郎,从二品。

陈元藻进士及第后,授行人司行人,从七品,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任贵州乡试副主考,同年升礼部主客司主事。适逢天会异象,日全蚀。于是,陈元藻上奏:“阳掩于阴,刊余(指宦官)认岂可使预国家事。”奏书却让权宦魏忠贤暴跳如雷,欲置之于死地,闽籍宰相叶向高极力相救,才免于刑罚。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迁礼部员外郎。天启二年(1622年)升礼部郎中。天启三年(1623年)十月,转布江西布政使司右参政,正四品。

志书上载:“大司农檄征南粮抵浙直水涝之数,玄藻以为病民欲挂冠归,民遮道留之,相率输将恐后,玄藻又出其俸余,补加耗躬,督以迳达长淮。时清兵抵宁远城下,边事告警,漕抚复令督至天津,权使以非旧例阻,玄藻曰‘国家视宁远为安危,宁远视津粮为饥饱,此正臣子报效之日’。遂厉众前往,军储获济。”

天启六年(1626年)擢广东按察使,正三品,分守雷、琼、廉三州。尝寄其子书云:“人言雷州出葛予不见以尺,人言廉州出珠予不见一粒,惟琼州有邱文庄集司寄汝耳。”崇祯二年(1629年)擢贵州布政使,从二品,“以父老辞官归,晚结庐峰山下,以诗画为娱”。年九十余卒

02
现为吴氏古民居

城内桃巷尚存陈元藻之官宅正厝,也是坐西朝东,三进五间厢,其大门坦和前厅仍保存完好,其余部分后二进厅房及护厝或已破落坍塌,或已改造,且房内主人已全部异主


这座庭院式的吴氏民居,原为陈元藻祠堂,陈元藻作为从二品的封疆大吏,或有功于朝廷,或官声传于民间,崇祯皇帝在其逝后,特勒旨赐其祠。

吴氏古民居内部
陈元藻乃梅峰下衙后桃巷一带的达官贵人,官居从二品,无疑末这一方官职最大的一个朝廷命官。陈元藻府第、陈元藻祠就成为衙后街重要的官宅祠堂。

吴氏古民居二楼的长廊
陈元藻逝后没有几年,烽烟四起的抗清复明斗争在兴化府古城此伏彼起,陈元藻的儿子陈宪管作为反清的一中坚分子,投入了一场以卵击石的战争之中。


陈宪管在城中暗中联络城外朱继祚部,后来由于事败而家毁,家破人灭。陈元藻宅第、陈元藻祠堂,或因战火的蔓延,或因陈宪管家人的败落,而不知在历史之中又有多少变故。
03
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
吴氏古民居的二楼向外看
从大门坦那古旧而又黑里乏白的大门进去,是一座庭院式旧民居,正中间的主厝为二层三开间宽的近现代建筑,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一层和二层皆采用哥特式的廊门建筑,上下六个廊门都是砖拱大门。


二楼的走廊栏杆采用严密的雕花木栅,整座建筑物虽不是十分庞大,给人的感觉坚固之中也有活跃的建筑元素,百年时间过去了,仍然给予人美观而又古朴的印象。

二楼上方的梁柱
用地砖铺垫的庭埕依旧红艳而又鲜丽,砖缝间那些野草仍顽强地生长着,让人留下了沧桑的感觉。

吴氏古民居内部
庭院两边分布着三开间宽的平屋,也很古旧了,但仍不为结构简朴、造型合理的老房子,与主楼共同簇拥着干净、幽静、苍凉的院埕,或已成为一座具有特别建筑文化风格的文物。

内部杂乱,灰层堆积
清末民国之时,莆田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变化,兴化府古城也在这一个历史时期,以其开放、包容、兼蓄的城市性格,目睹着一条条古街古巷在时光的光芒下华丽转身。

布满杂草的吴氏古民居
正是这个时候,陈元藻祠堂或已残垣断壁、杂草丛生,或已蛛网环结、残瓦断梁,陈氏一族在清廷严酷的政治重压之下,终于放弃了坚守与眺望,拱手让出这块城中之庭院。

精美的檐柱雕刻
时间又在一些莆田巨商的精心运作中,这座中西合璧的洋楼应运而生


也许在窄窄的长巷深处,人们并没有特别在意如此巨大的变化,因为那堵长长的围墙依旧在守望着古城的冬去春来,因为那座大门坦依旧安静地迎来了日复一日的日落日出。

木门上的图案活灵活现
细窄的龙眼木槛已被磨损成浅浅的凹形,浅红的六角砖一定布满了来去匆匆的脚印。吴氏民居最终成为吴氏家人眺望莆田的目光去处,最终成为怀念故乡的温暖家园。


在此之前的陈家,或林家,或郑家,已人迹罕至。他们的子孙一定去了远方,去了更遥远的远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