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痛经外治经典良方

 循天园 2020-12-13

       ◆敷贴疗方

       1.山楂、葛根、乳香、没药、山甲各100克,白芍150克,甘草30克,桂枝30克。先将山楂、葛根、白芍、甘草共煎2次,煎液浓缩成膏,混入适量溶于95%乙醇的乳香、没药,烘干后,与山甲、川朴、桂枝共研细末,再加适量的细辛挥发油,鸡血藤挥发油和冰片充分混合,贮瓶,于经前4日取药末0.5克,用食醋或姜汁或酒调糊,分别敷于神阙和关元,外敷纱布,胶布固定,经痛止或经期前3日去药。2.艾叶60克,食盐30克,熨热后贴敷关元。

       3.白芥子15克,捣烂,调拌适当面粉,贴于酒泉、八髎、关元,然后,温灸。

       ◆敷脐疗方

       1.乌药、砂仁、木香、香附、甘草研末,药酒调敷脐中,治寒性痛经。

       2.肉桂3克,五灵脂10克,蒲黄20克,共研细末,用水调为糊状敷脐部,每日1次。

       3.吴茱萸、肉桂各10克,小茴香20克,共研细末,加白酒适量炒热,用布包好,敷脐部,凉后再炒热再敷,每月经来前敷3日。

       4.肉桂、炒茴香、干姜、元胡、炒灵脂、生蒲黄、没药、川芎、当归、赤芍各6克,共研细末。在月经前2日,先用盐水清洗肚脐,取药末适量,用醋调成糊状,敷于脐中,外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2日换药1次,连用3次,5个月为1个疗程。

       ◆外敷双足涌泉穴疗方:白芥子12克,研为细末,加适量面粉,米醋调为糊状,外敷双足涌泉穴,包扎固定,每日1换。

       ◆热敷疗方:降香、桃仁各30克,苏木60克,共研粗末,装入布袋,喷洒适量黄酒炒烫,热熨小腹痛处,药冷则更换,每日2次,每次30分钟。

       ◆鼻吸疗方:药用皂荚30克,冰片10克,共研细末,取少许置于掌中,并捂鼻吸之,顷刻喷嚏频作,继而微汗痛减,每日2~3次。

       ◆足浴疗方

       1.益母草、香附、乳香、没药、夏枯草各20克。水煎2 000毫升足浴,每日1次,每次15~20分钟。连用数日。

       2.蒲黄、五灵脂、香附、元胡、当归各20克,赤芍15克,桃仁、没药各10克。加水2500毫升,煮沸15分钟。每剂药重复使用2日。于经前3日开始用药,连用3~5剂,连续3个月经周期。

       ◆熨烫疗方:白芥子3克,研末,敷于肚脐上,以医用胶布固定。用热水袋(水温约50度)熨烫,每日3次,每次30分钟。月经来潮前2日开始使用,连用3次。

       ◆药液摩擦法疗方:取麝香风湿油或云南白药酊适量,涂下脐下关元穴(脐下3寸处)、气海穴(脐下1.5寸处),用手摩擦,当有发热感并传入腹内时,疼痛即止。

       ◆艾灸疗方:以底径为1厘米之艾炷1壮置附片中心施灸于中极穴,并更换艾炷,至灸处皮肤红晕直径达5厘米以上,中央微现泛白透明时停用,盖消毒纱布,胶布固定,治疗时间以经前10日左右为宜。

       ◆中成药疗方

       1.用半张麝香壮骨膏分别贴于关元穴、三阴交穴(胫骨后缘,内踝上3寸),并用自己拇指按压局部贴穴处,每日3~5次。

       2.云南白药适量,白酒调为糊状,填于肚脐处,胶布固定,用热水袋热熨肚脐处,每日2~3次,每次10~15分钟,每日1换,连续3~5日。

       ◆推擦疗方

       1.用生姜片煨热后,切开,轻轻推擦少腹疼痛处,每日3次。

       2.用香附30克,红花、乌药各15克,共研细末,以热黄酒50毫升调成糊状,装入布袋内,趁热在少腹部推擦,治疗时,用力挤压药物,使少量药液渗于痛处皮肤,以加强疗效。

       ◆拨揉疗方:患者仰卧于床,双腿自然伸直,操作者立于患者一侧,用两拇指从膝关节下开始,沿小腿内侧下行至踝关节处。反复拨揉,直到有酸、胀痛为止,然后,再用手掌揉擦小腿内侧以透热为度,两脚交替进行,一般按摩2~3分钟,疼痛就会消失。

       ◆按摩疗法

       1.用指端按压食谷100次,继而一手指端按压三阴交,另一只手指端按压足三里,各100次,最后,以右手按揉腹部的关元穴,左手指端按揉中脘,各100次。用指端在中极、地机等穴位,由轻到重,由慢到快地各按揉2分钟左右,然后,用力按压穴位不动,持续1分钟。

       2.用大拇指往下重压中极穴,此穴位于肚脐正下方横指处,可缓解疼痛。

img120

       ◆盒灸疗方:将点燃之艾条放于特制木盒的铁网上,罩着所灸部位,起到温经通络作用,盒底至铁网约5厘米左右,将艾条切成段状,点燃后横放在网上,上面盖上盖,在治疗部位上来回移动,每次治疗30分钟,痛经治疗穴位有关元、曲骨、子宫等。

       ◆药罐疗方:药罐疗法是根据病情配用适当药物,纱布包好加水煮沸,将竹罐放入锅内同煮15分钟后,乘热将竹罐取出,拔吸在选定的穴位上,利用热气形成负压紧吸皮肤,并利用药力渗透到位,加强治疗作用。

       ◆痛经方药及穴位疗方:黄芩、紫苏、藿香、枳壳、陈皮、莱菔子、神曲、焦山楂各10克,煮成后于中脘、脾俞、大肠腧、足三里、天枢、关元等穴位进行药物拔罐治疗。

img121

       ◆外敷疗方

       1.猪牙皂2.5克,细辛1.5克,葱白3根,生姜3片,二药研为细末,葱、姜捣烂,酒少许调成糊状,外敷印堂穴,每6小时换药1次。

       2.吴茱萸15克,研为细末,加酒调糊,敷贴于下腹部疼痛处,每日2次。

       3.白芷、川乌、草乌各6克,研为细末,用葱汁、蜂蜜调匀,敷于痛处,胶布固定。

       ◆敷脐疗方

       1.五灵脂15克,白芷、炒蒲黄各10克,共研细末,用时,取药末3克放脐眼上,上盖生姜1片,艾火灸之,以脐内有热感为度,每日1次,每次10分钟,从经前1周开始,经净则停。

       2.蜣螂1条,威灵仙10克,烘干,研为细末,加入米酒调匀,外敷肚脐,外盖纱布,睡前敷之,次早除去。

       3.烟矢少许,放在胶布上贴于脐眼,经期结束即止,孕妇忌用。

       4.肉桂、炮姜、吴茱萸、茴香各15克,共研细末,米醋或酒调成糊状,取适量敷于脐部,覆盖纱布,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

       ◆热敷疗方:将醋加热,毛巾蘸之,乘热敷于病人肚脐两侧及脐下,腰骶部,冷则再热再敷,每次30分钟,每日1次。

       ◆热熨疗方

       1.苏木60克,香附、桃仁各30克,黄酒或米酒适量,炒热后,热熨脐下疼痛处,每日1次。

       2.大葱500克,切成3厘米长,敷于少腹疼痛处,上盖厚布1块,用熨斗熨烫,每日2次,每次30分钟。

       3.食盐500克,葱白300克,生姜100克,共炒热,用布包好,反复热熨小腹部。

       4.生姜120克,捣烂,花椒60克,研细末混匀,炒热,用布包好,热熨患处,每日2次,每次15~20分钟。

       5.用大米500克,锅内炒热,布包,趁热熨疗小腹及腰骶部,每日2~3次,每次30分钟,连续治疗10日。

       6.粗盐炒烫后,加入食醋150毫升,炒到稍干,布包热熨腹部疼痛部位,每日2次。

       7.将砂炒烫后加入姜汁30毫升,再炒1分钟,装袋热敷脐下小腹部、腰骶部,每日2次。

       ◆外敷双足涌泉穴疗方

       1.干姜、吴茱萸各等量,共研细末,装配备用,用时,每次取药末适量,用米醋调成糊状,外敷足部涌泉穴。

       2.红花、益母草各等量,共研细末,装瓶备用。用时,每次取药末适量,用黄酒调成糊状,外敷足部涌泉穴,敷料覆盖,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连用5~7日。

       ◆足浴疗方

       1.益母草、香附、乳香、没药、夏枯草各20克,加水3 000毫升,煎至2 000毫升,浸洗双足,每次20分钟。

       2.益母草、乳香、没药、血竭各20克,香附、延胡索各15克,水煎取液泡足,每次30分钟,每日1~2次。

       ◆纳鼻疗方:皂荚3份,冰片1份,共研极细末,装瓶备用,痛经发作时,取药末少许置病人手掌中,对准鼻孔用力吸气,顷刻张口收腹,喷嚏频作,随之周身微汗,精神振奋。每日1~2次,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连续1~2个疗程。

       ◆验方:丹参、赤芍、乌药、香附、五灵脂、山楂、延胡索、三棱、莪术各10克,吴茱萸3克,肉桂5克。每日1剂,水煎服,分2次服。

       ◆偏方:取白芥子12克,研为细末,加面粉适量,米醋调为稀糊状,外敷足心涌泉穴,包扎固定,每日1换,还可配合外敷关元、气海穴。(王孝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