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冬至杂记

 淮阴语文 2020-12-13


冬至杂记

骈国华

 

  再过几天就是冬至了,许多童年时有关冬至记忆的碎片在脑海里争相活泛起来。

对于“立冬”之后又有个“冬至”,上到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我还犯迷糊。语文老师是个老私塾先生,他捻着下巴上稀疏的胡须,慢条斯理地对我说,春夏秋冬,一年四季,“立冬”这天在时令上是冬季的开始。立冬之后,天气有一个逐渐变冷的过程,一般到了“冬至”这个时节,寒冷的冬天才算真正到来。俗语说“过了冬(至),跑大冻”。从气候特点上来理解冬至,你就不会觉得冬至和立冬是两个似乎相同的概念了。我茅塞顿开。

       冬至、清明和七月半(中元节)是我国传统的三个大的祭祀日。每年冬至这天,人们都会给逝去的亲人烧些纸钱,以表纪念和孝心。记得童年时,每年冬至这天的中饭前,祖父都会带上我,提着奶奶准备好的装有纸钱和酒菜的竹篮,到太爷爷、太奶奶的坟上祭奠。那时,我还以为烧给太爷爷太奶奶的纸钱他们真能拿到,在天国里想怎么花就能怎么花呢。现在,却不以为然。“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南宋· 高翥)人死如灯灭,怎么能享受到儿女们祭祀的酒和钱呢?再者,儿女要是有孝心,在父母活着的时候,尽好赡养之责,经常陪伴在他们身旁,凡事顺着他们,这比什么都强,这才是真正的孝心。

  “冬至大如年”。冬至这天的中饭,必然是有鱼有肉的。早饭和晚饭则更不一般。早饭,故乡人家都吃汤圆和饺子。正如古诗所云:“家家捣米做汤圆,知是明朝冬至天。”“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象征着家庭和谐美满。每年冬至那天,我奶奶早早就起来搓汤圆,包饺子了。汤圆的馅料是红糖兑芝麻粘子,又甜又香,还没开锅,我就垂涎三尺了。听老私塾先生说,医圣张仲景当年用羊肉和葱姜为馅包饺子,为难民驱寒防冻,收效甚好,后人效仿,传承至今。饺子又称“弯弯顺”,冬至吃饺子,图的也是个吉利。







 晚饭,多数人家都吃红豆杂粮粥。就是将红小豆(又名赤豆)、豇豆、黄豆、大米、等好几样杂粮混合熬制成粥。每回,闻着大铁锅里飘出的那阵阵香,我都馋涎欲滴,“炒虾等不到红”,在红豆还没有完全熬烂时,就急着非要奶奶盛半碗给我先尝为快。之所以要吃红豆粥,也与一个传说有关。据说,在远古时代有一个叫共工氏的人,他儿子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传播瘟疫,继续残害百姓。因为红小豆性平味甘,能健脾行气,醒脾化湿。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天煮食红豆粥,用以驱疫祛病,补养身体。







      “一年冬至夜偏长”。冬至这一天,是一年中白天最短,夜间最长的一天。在寒冷的冬至夜晚,我们一家人围坐在火盆旁,一边烤火驱寒,一边话家常,我最喜欢听爷爷讲“香九龄能温席”等民间故事。那时,还遗憾爷爷奶奶铺的是棉被,要不然,我也能替他们温席。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过了冬至,地下阳气生发向上,天气逐渐变得暖和,草木开始苏醒萌发,寒冬即将过去,欣欣向荣的春天已近在眼前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