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十九)

 火帝养生_WSH 2020-12-13

伤寒论第二十四条辨:太阳病,初服桂枝汤,反烦不解者,先刺风池、风府,却与桂枝汤则愈。

这个条辨就是说,太阳病,服了一遍桂枝汤,不仅表症未解,反而增添了烦闷不安的感觉,这就是邪气郁滞太甚所致。治疗应当先针刺风池、风府,以疏经泄邪,然后再给予桂枝汤,病就可以痊愈。

太阳病刚开始的时候服了桂枝汤以后,病人反而烦燥,表示病还没有好,我们可以在风池,风府做一下针灸,在给病人桂枝汤就可以全愈。我们人体身上的穴位凡是带有风的穴位都与风有关,风池,风府,风门,风市,翳风。

伤寒论第二十四条在这里插了一点针灸,主要是告诉我们,风池和风府是我们太阳中风的地方,当我们的太阳病大部分都好得差不多了,只是还有一点没有好完全,心里有一点烦燥,这个时候再在风池和风府上下针,下针以后再服桂枝汤就能全愈。所以,我们遇到风大的时候或者是冷的时候,脖子一定要保护好。

如果太阳病,开桂枝汤吃,病没有好,结果病人反成烦躁,先刺“风池”、“风府”,再给桂枝汤就好了。为什么会烦躁?因为病人本身就是虚的,虚在了心脏,吃了桂枝汤之后,桂枝是发表的,结果发表的力量不够,就停在这地方。

头是诸阳之会,所有的阳都会在头上,身上所有的阳气、动能出来的时候、一定是先给头部,到头部之后,才会灌到我们人体的四肢上去,如果到头部的力量不够,就会停在胸口,所以,扎“风池”、“风府”,就是通经活络,让它能通上去、让桂枝汤能发表。

汤剂内服,每见有烦、或闷、或眩、或惊惕、寒战等现象,有两种情形:

第一就是药不对症,引起的变病。该发汗的时候,你攻下。

第二就是服药以后出现了“瞑眩”现象。中医有句话叫:药不瞑眩疾弗瘳,这个“瞑眩”的症状,其实就是正邪相争的现象,药对证了,药证相合了。所以如果处方开得好,药吃下去,头不“瞑眩”,病 不会好的。

如果是感冒了,早上吃完药,胃气大多在中午的时候会恢复,到了中午的时候肚子特别的饿,如果是下午吃的药,在第二天中午胃气恢复。如果是阴证的病人“瞑眩”的时候,大多数会在晚上半夜的时候肚了饿,半夜胃气恢复,夜半三更起来找东西吃,这些就提示病人的病好了。只要有“瞑眩”就像针灸引起的“晕针”一样,这种状况出现时候,表示一次就好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