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攻占应天府后,朱元璋用一年多的时间迅速攻下周围的战略要地,以确保应天府的安全,不仅堵住了张士诚进犯应天府的门路,还为以后攻取浙东打通了道路。 同时,朱元璋推行屯田,广积粮草,建立了组织完备的江南行省政权,各项工作得以有序进行,百姓生活安定。 ![]() 朱元璋在应天府迅速站稳脚跟,低调拓展势力的时候,他的对手元顺帝却在沉迷享乐,并与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父子内讧。 元朝以中书省为最高政务机关,中书令一般由皇太子兼任,真正掌握实权、统领百官的是右丞相、左丞相,右丞相位居左丞相之上。“右丞相、左丞相各一员,正一品,银印,统六官,率百司”(《元史·志·百官》)。 在册封爱猷识理达腊为皇太子一事上,中书省右丞相脱脱曾表示反对。爱猷识理达腊的生母是奇皇后,奇皇后本是高丽贡女,当时虽然被称为皇后,但却是元顺帝的第二皇后,并非正宫皇后。当时元顺帝的正宫皇后是伯颜忽都,她是元武宗皇后侄子的女儿。所以,脱脱反对的理由是正宫皇后伯颜忽都日后可能生育,“中宫有子,将置之何所?”(《元史·列传·脱脱》)。 因此,爱猷识理达腊虽然已于元至正十三年(1353年)六月被元顺帝下诏立为皇太子,却迟迟没有受册宝、拜谒太庙。 ![]() 元至正十四年(1354年)九月,脱脱奉命出师高邮,哈麻趁机向奇皇后和爱猷识理达腊毁谤脱脱。 同年十二月,元顺帝下旨削脱脱官爵。一年后,脱脱被哈麻害死。 次年三月,爱猷识理达腊如愿以偿地完成了受册与谒庙。“三月......命汪家奴摄太尉,持节授皇太子爱猷识理达腊玉册,锡以冕服九旒,祗谒太庙”(《元史·本纪·顺帝》)。 元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二月,元顺帝任命汪家奴为中书右丞相,定住为左丞相。 没多久,汪家奴遭监察御史全普庵撒里弹劾而被罢黜。 同年四月,元顺帝任命定住为右丞相,哈麻为左丞相,哈麻的弟弟雪雪被封为御史大夫,朝中大权尽被哈麻兄弟二人掌握。 "夏四月......,以左丞相定住为右丞相,平章政事哈麻为左丞相,太子詹事桑哥失里为中书平章政事,雪雪为御史大夫。"(《元史·本纪·顺帝》) “国家大柄,尽归其兄弟二人矣。"(《元史·列传·奸臣》) 同年十一月,定住因病辞去右丞相之位。 脱脱死后,元顺帝更加沉迷于享乐,受哈麻等人的蛊惑,修炼“大喜乐”;还亲自设计图纸,在皇宫内建造龙船,被称为“鲁班天子”,越来越无心政务。 ![]() ”今皇太子年长,聪明过人,不若立以为帝,而奉上为太上皇。”(《元史·列传·奸臣》) 秃鲁帖木儿赶紧跑去向元顺帝告密,元顺帝听后大怒。 元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正月,元顺帝下令罢黜哈麻兄弟二人,重新任命定住为右丞相,封搠思监为御史大夫。后来定住因遭受弹劾,元顺帝令其出征自赎,于次年被免去右丞相之职。 元至正十六年(公元1356年)二月,元顺帝下令哈麻兄弟出征自效,随后将他们杖杀。 同年四月,搠思监被擢升为中书左丞相。 元至正十七年(公元1357年)五月,元顺帝任命搠思监为右丞相,太平为左丞相。 不久,搠思监收受贿赂,朝野议论纷纷。 元至正十八年(公元1357年)二月,元顺帝任命太不花为中书右丞相,率兵出师山东。 太不花与太平早有嫌隙,意欲谋害太平。同年五月,元顺帝下令削太不花官爵,安置益州。六月,太不花伏诛。 同年十月,监察御史燕赤不花弹劾搠思监任用私人印造伪钞,元顺帝下诏收其印绶。 朝堂上频繁换相,元顺帝的后院也不安宁,他的第二皇后奇皇后并不满足于自己目前的身份地位,她想逼元顺帝退位,让儿子爱猷识理达腊登上帝位,自己则升级为皇太后。 “于是帝在位久,而皇太子春秋日盛,军国之事,皆其所临决。皇后乃谋内禅皇太子,而使不花喻意于丞相太平,太平不答。”(《元史·列传·宦者》) 奇皇后派亲信、宦官资正院使朴不花把“内禅”之意传达给左丞相太平,想争取到太平的支持。但是太平不予答复。 “二皇后奇氏与皇太子谋,欲内禅,遣宦者资正院使朴不花谕意于太平,太平不答。”(《元史·列传·太平》) 皇太子因此怀恨在心,指使御史构陷太平的亲信中书左丞成遵、参知政事赵中等汉官,将他们杖杀。 元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二月,太平被迫辞去左丞相之职。三年后,在皇太子、搠思监等人的合力之下,太平被逼自裁。 同年三月,元顺帝再次任命搠思监为中书省右丞相。 自此,搠思监与朴不花沆瀣一气,互为表里,使朝政愈加昏暗。 元朝的统治中枢在互相倾轧中逐渐消耗着自己的力量,日渐衰败。 举报/反馈 |
|